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2017-08-01 10:10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胰岛胰岛素血糖

王 燕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王 燕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FC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HOMA-β)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

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主要的糖尿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生理效能下降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当胰岛素生理效能下降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情况下会导致血糖持续升高,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发生[1]。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患者神经、肾脏、心脏等发生病变。2型糖尿病发生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状态以及波动性高血糖均会诱导β细胞凋亡,导致糖尿病进一步进展[2]。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就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1型糖尿病、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恶性肿瘤、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及精神疾病。7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3岁,平均(62.4±2.2)岁,病程3~6年,平均(4.5±1.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2岁,平均(63.4±2.3)岁,病程3~7年,平均(4.8±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饮食以及日常活动进行指导,入院前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均停止。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51121)进行治疗,2片/次,1次/d。用药过程中药物剂量可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922),胰岛素泵采用Roche公司生产的罗氏智动型胰岛素输注系统。患者24 h所用胰岛素量采用公式0.44×体重(kg)进行计算。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血糖水平,以血糖监测结果为依据对胰岛素用量进行适当调整。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胰岛β细胞(HOMA-β)功能及血脂水平。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C肽(FCP)。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BG及FC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B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C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FPG(mmol/L) 2hPBG(m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 12.6±2.77.6±0.4*18±49±4*观察组35 12.9±3.14.2±0.3*#18±46±3*#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FCP(IU/L)对照组 35 9.2±0.6 16.7±2.6*观察组 35 9.3±0.7 22.6±3.2*#

2.2 治疗前后HOMA-β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OMA-β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OMA-β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MA-β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26±3 40±5*观察组 35 26±3 50±5*#

2.3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HDL-C及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持续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4]。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但是,到后期仍有一些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6]。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胰岛素抵抗,但相对患者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7]。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通常将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和胰岛抵抗状态的缓解作为治疗疾病的关键。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情况下容易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病情发展,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升高[8]。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TG TC对照组 35 6.4±1.6 4.9±0.5*4.0±0.82.3±0.6*观察组 35 6.1±1.5 3.3±0.3*#3.8±0.81.3±0.4*#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HDL-L LDL-C对照组 35 1.1±0.3 1.7±0.5*3.9±0.72.6±0.5*观察组 35 1.2±0.3 2.4±0.5*#3.8±0.71.3±0.3*#

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采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也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模拟胰岛β细胞的生理分泌规律,使患者血糖迅速下降,在短期内使血糖水平达标[9]。β细胞功能损伤会造成高血糖状态和脂质代谢异常,采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后患者血糖迅速下降,这有助于迅速解除高糖毒性,胰岛β细胞受到的损伤也可有效减轻[10]。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会受时间地点限制,治疗费用也较高,患者的经济负担会加重。口服降糖药物具有的优势是服药方法较为简单,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影响,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物需经胃分解,血糖下降较慢,血药浓度也较低。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之所以降糖速度慢、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或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达到降糖目的,其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比控制血糖效果较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hPB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CP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检测FCP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能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FCP越高则表示胰岛β细胞功能越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HOMA-β是胰岛细胞的一种,属于内分泌细胞,其位于胰岛中央部,可分泌胰岛素,对血糖水平可起到调节作用,HOMA-β功能越低表示其受损越严重,胰岛素分泌也会出现相对不足情况,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指导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升高的同时也会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当脂质代谢发生异常情况下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积极影响,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1] 方丽萍.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12):48-50.

[2] 王彦荣.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34(5):378.

[3] 赵正洪.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3):18.

[4] 高文颖.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0):1330-1331.

[5] 史丽娜.短期胰岛素强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74-2476.

[6] 陈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统计,2013,20(5):358-359.

[7] 吴春兰.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116-117.

[8] 计珂.2型糖尿病患者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下的胰岛素分泌变化[J].健康之路,2015,14(8):41.

[9] 黄少妙.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3):3515-3517.

[10] 郭少川,陈根本.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4):63.

[11] 黄莹,周波,吴丽阳.两种短期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413-2414.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7.031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辽宁营口 115005

猜你喜欢
胰岛胰岛素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