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7-08-02 23:03李亚光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剖专业特色实验教学

摘 要:人体解剖学作为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应以培养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 专业特色 解剖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217-02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对护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时期的护理人才应既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各项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树立服务病人的良好职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1]。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主干专业,护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则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2]。所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要积极开展教育与教学研究,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专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1 护理专业解剖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护理专业解剖实验教学单纯地作为理论课堂的补充,只重视对标本的识别,未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忽视与临床护理操作的结合,同时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课堂教学不能将基础知识学习与护理专业相结合,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影响教学质量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教育模式的陈旧,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2 结合护理专业特色,构建实验教学新模式

2.1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大多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学习内容多为系统解剖学,与临床专业共用一套教材,教学内容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偏多、偏深。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护理解剖学临床应用性强的教学特点出发,编写护用解剖学教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紧密结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注射、穿刺、插管等严谨性临床护理操作技术,都需要人体解剖学知识做指导,而操作技术完成的熟练程度与质量高低,往往和护理人员所掌握的各种医学基础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3]。通过融入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解剖学知识对临床护理操作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又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2 建设解剖实验中心,提升实验教学条件

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是圆满完成实验教学的硬件基础,包括高质量的教学标本、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首先,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丰富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标本,它关系到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校建设有生命科学馆,陈列有大体标本、铸型标本、断层标本等各种类型标本,充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技术人员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临床护理应用标本,如肌肉注射标本、各种插管技术标本等,紧密联系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让同学们在学习解剖学重点知识的同时,提前了解临床护理操作,提高了实验课学习效果,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临床护理操作奠定扎实的形态学基础。

其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建立多媒体虚拟互动实验室,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充分显示人体某局部或器官的立体构象,有助于学生形成立体概念,对这些内容理解掌握,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收集购买人体解剖学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建立解剖学图像素材库、习题库,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放式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实验课堂以老师讲解和学生观察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其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据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参与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Sandwich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内容或问题的讨论学习,然后交叉重组进行二次分组。每个同学将各组问题的讨论结果与其他組同学分享,然后派代表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解,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该方法首先培养了同学们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本组问题。其次,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通过二次分组,答案共享,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所有问题的答案。最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同学都肩负着将本组问题与其他同学讲解的重任,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病例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导入教学过程,特别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4]。解剖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指导兴趣小组进行标本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5]。

2.4 重视医学人文素养积淀

传统教学模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也是当今高职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及医疗质量。人文关怀式服务已成为医学文明和现代医院的重要标志,注重人文素养教育,把培养让病人满意的护理专业特色人才作为教育目标。首先,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它对学生的人生观及职业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把“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比如在讲解临床实例的同时,告诉大家护理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分组交流探讨,培养其组织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实验课堂上强调标本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爱惜标本并保持敬意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却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最后,建立教师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理念,树立“立业先立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教育与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树立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护理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奠定扎实的医学形态学基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庆金,孙英,李桂成,等.护理操作技能引导下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4,22(1):41-43.

[2] 李雷,孙伟伟,袁小琴,等.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162-1164.

[3] 聂政,雍刘军,肖莉,等.解剖虚拟仿真系统在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8-329.

[4] 隋树杰,于方,李虹毓.基于教学改革创新护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46-47.

[5] 李亚光,李占生,李文明,等.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66-67.

猜你喜欢
解剖专业特色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