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思路探析

2017-08-03 12:00冉红卫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引领学风建设工匠精神

【摘 要】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学风问题。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学风建设具有独特的价值作用。高校应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用工匠精神引领师德和教风,发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训和社会实践中,引领大学生培育优良学风。

【关键词】 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大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主体。当前,大学生的学风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为大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是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自此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话题。实际上,中国自古就不缺少技艺高超的工匠及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有鲁班、张衡和李春等伟大工匠,他们都只是普通匠人,但他们都把毕生精力用在提高技艺和发明创造上,并留下了传世精品,他们也因为技艺精湛而青史留名,他们身上无疑具有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可近年来我国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工匠精神似乎正在渐行渐远。[2]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我国生产的产品多而不精,我国的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甚至一些产品粗制滥造,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声誉。因此,中国若要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时代也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五一”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高凤林、管延安、胡双钱等八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3]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他们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他们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3]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和追求完美与极致等品质,被称为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在古代也称为手艺人,意为熟练掌握一门手工技艺并赖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皮匠等;在现代则可泛指在家庭作坊、工厂工地等生产一线工作的工人、技师、工程师等。[4]工匠精神,是工匠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取向,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可以概括为四种精神特质: 一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二是坚守专注的意志品质,能长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毅力坚定,爱岗敬业。三是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在专业领域绝不停止追求进步,视创新为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四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用几近苛刻的标准对待自己的产品,持续不断改善工艺,雕琢产品。可见,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专注、追求完美与极致的精神理念与职业价值取向。

二、工匠精神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价值

工匠精神起源于制造业,但并非只有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当前,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一种高度敬业的精神,更是一种专注、执着、一丝不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因此,工匠精神不应为制造业独有,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養的摇篮,高校也应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大学生学风建设更有着独特的价值。

第一,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的学习态度。《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人们,每一个成功的工匠,无不经历了长期的坚守和勤学苦练,只要踏实肯干,坚韧不拔,就可以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当前,面对浮躁的社会风气,大学生必须拒绝浮躁,拒绝追风,要静得下心沉得下身子,要保持足够的恒心和毅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第二,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质。《大国工匠》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就必须首先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而要炼就精湛的技艺,则必须具备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也应该用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学习、学术和科研,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学术科研型人才。

第三,工匠精神有助于稳定大学生专业思想,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并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一些大学生出现学风不良现象,与他们对专业缺少兴趣,专业思想不稳定有很大关系。工匠精神启示大学生,兴趣可以在长久的坚持中培养,“干一行,爱一行”,大学生只要努力在专业上探索,同样可以在原本缺乏兴趣的专业上培养出兴趣,甚至成长为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成为优秀的大学生。

第四,工匠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不愿意去基层和生产一线,更不愿去艰苦岗位,原因是他们的职业观念不正确,他们对基层岗位、生产一线工作存有歧视,在他们眼里职业有贵贱之分。工匠精神启示大学生,职业不分贵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普通的工作,只要用心钻研,追求精益求精,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因此,工匠精神可以促使大学生转变观念,激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向生产一线。

三、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学风,通常是指大学生在诸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等方面综合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总体上,我国高校学生的学风是良好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大学校园受社会影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的学风出现了以下不良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当前,不少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逐渐失去奋斗方向,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不清楚上大学的真正意义,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朝何处发展,因此学习缺乏持续的动力。一些大学生缺乏远大志向,只追求拿到毕业证。不少大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而疏于学习,因而出现学业问题,乃至学业危机,以至于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前,一些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消极、散漫。课堂上,迟到、早退、随意缺课现象严重;不少大学生一上课就低头摆弄手机,让他们抬头认真听课相当困难;一些大学生轻视学业,把过多的精力用在社团活动上;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不可自拔;一些大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甚至还有大学生无视诚信的原则,为了考试及格或者获得高分而采取作弊等不正当方式。

3、心态浮躁,功利心重

受社会风气影响,大学校园变得越来越显浮躁,功利主义盛行。能真正在校园里沉静下来读书,潜心于学术研究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学习不求深究,不求甚解,缺乏钻研精神。一些大学生把追求高分获取奖学金或者出国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更多地选择容易获得高分的课程。

4、艰苦奋斗精神缺乏

很多大学生学习上怕苦怕累,缺乏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精神,碰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在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滋生蔓延。一些大学生求职时片面追求高薪和高待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就业,不愿意进工厂下车间,也不喜欢从事蓝领工作。因此,虽然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多达700多万,却有很多基层岗位招聘不到大学生,偏远落后地区更是没有大学生愿意去。

当前,学风不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很多高校每年都有大学生因学风不良而出现学业问题,甚至是学业危机。致使大学生学风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缺乏积极向上、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等精神和品质。因此,在大学生中培育要优良学风,必须注重工匠精神的引领。

四、用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

1、充分发挥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工匠精神

为使大学生了解和认可工匠精神,高校首先需要大力宣传工匠精神。纪录片《大国工匠》,既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又有很强的教育性,是宣传工匠精神的良好素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可以组织学生集中观看。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媒介、展览、报告会等方式宣传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让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

2、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孕育优良学风

要深化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接受,不仅应该注重思想教育和媒体引导,还要注重发挥各种文化形态在影响人们理想信念方面的渗透作用。高校应组织创作一批优秀校园文化作品,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工匠精神在优良的校园文化土壤中萌芽、成长、开花、结果,在优良的校园文化中孕育优良学风。

3、用工匠精神引领师德和教风,示范学生养成优良学风

在高校,教师群体是主要的施教者,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对大学生学风的养成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因此,高校教師要用工匠精神夯实师德和教风,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寓德于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一定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以优良的师德和教风示范大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

4、发掘具备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大学生养成优良学风

在当前,很多高校都有一些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他们身上具有严谨、专注、追求卓越等符合工匠精神的品质,高校应该大力发掘这样的典型,培育好身边的典型,讲好他们的故事,用大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事迹来感染大学生,启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引导大学生自觉养成优良学风。

5、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实训和社会实践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高校应该大力开展实践教育,为大学生创造各种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孕育工匠精神,并用工匠精神指导大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方式,推动大学生深入实践,深入工厂,到企业中接触一线工人,感触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切实践行工匠精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0/201408/172770.html.

[2] 董奇.“互联网+”时代的大国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6(1)1.

[3] 张桂辉.“大国工匠”的成功之源[N].厦门日报,2015-5-10.

[4] 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

【作者简介】

冉红卫(1978-)男,湖北咸丰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引领学风建设工匠精神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