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17-08-05 20:02赵志勇马玉琛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综述

赵志勇 马玉琛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o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出现各种自身抗体为特征可以侵及全身各个系统,可累及皮肤、黏膜、浆膜、血管、关节、心、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皮疹、光过敏、脱发、乏力、贫血、发热、关节疼、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肾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尤以皮肤和肾脏损害显著。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其毒副作用较多。中医药治疗红斑狼疮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综述

1中医命名

中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名,因本病乃系统损害,病情復杂多变,其中医病证范畴实难确定。若临床表现以皮损为主时,中医则谓“温毒发斑”、“阴阳毒”、“丹疹”、“蝴蝶丹”、“日晒疮”;从皮疹特征出发可称之为“红蝴蝶疮”、“蝴蝶丹”、“阴阳毒”等;当表现为以关节、肌肉、肢体疼痛为主时则属中医“痹证”范畴,即中医风湿病范畴原称为“痹证”或“痹病”,有“周痹”、“热痹”、“三焦痹”之异;影响脏腑称脏腑痹,有肾功能损害、水液代谢障碍者属“肾痹”、“水肿”;有肝损害属“肝痹”、“黄疽”、“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痹”、“心悸”;狼疮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属“肺痹”;狼疮性肌无力属“脾痹”;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称“肠痹”;小便不畅为“胞痹”;有胸水者属“悬饮”;雷诺现象称“肢端脉痹”;因其损害脏器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别常可见饮证、血证、关格、虚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较多的脏腑症候很难明确地划属于某一具体病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红蝴蝶疮病”作为SLE的中医病名,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SLE统一命名为“蝶疮流注”。

2病因病机

中医中没有明确的病因病机可以解释此病的发生,历代医家都有自己的观点,《景岳全书》云:“虚邪之至,害必归肾,五脏之伤,穷必归肾。”《瘟疫论》: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近代普遍认为其病机是:本虚标实,内外合邪。初期多以阴虚燥热为主,肝肾亏虚,阴血耗损为本;风毒痹阻,络热血癖为标;后期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正虚邪恋;至晚期则五脏俱损,正虚极而邪猖撅。本病病因虽然错综复杂但不外乎内外二因。内因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因根于热毒和湿热,每于日晒或紫外线照射而使病情加剧,导致热毒内侵营血、热陷心包、热甚动风,或劫灼营阴,动血耗血。久之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阳离绝而亡。

本病的病理特点是:急性期以邪热炽盛为主,慢性期以邪退正虚为主。急性期主要由风湿热邪内舍或烈日曝晒,与阴虚之热相抟,酿成热毒,燔灼气血,淤阻脉络,外致肌腠,关节痹阻,故本病初起多现发热,面部红斑,肌肉酸痛,关节游走性疼痛等症状;内致多种脏器损伤,而使病变多端。如邪毒内陷攻心或蒙蔽清窍,引动肝风,则可出现出现胸闷、烦躁、心悸、气促,甚至癫狂、抽搐、身瘫等症;湿热蕴结,伐脾伤肾,则又可发生浮肿、尿少、便塘、腰膝酸软之候;淤热郁结,蕴蒸肝脾,则可见胁痛、尿黄、纳呆、腹胀、大便塘泻等症;邪热迫肺,致肺失宣肃,还可出现咳唾引痛,气息喘促,不得平卧之悬饮证等。因热毒炽盛,扰神动血,尚可发生神昏、谵语、吐血之危象。慢性期病变以肝肾阴亏,或心肺阴应为多见。但本病后期,因病久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俱衰之病变亦属必然;同时更因复感于邪或伤于情志,而成虚实夹杂之变。此外,因“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煎熬亦成块”(《医林改错》),故本病始终均有肌肤淤阻之病变。

3治疗

3.1分型论治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SLE统一分为以下6种证型:肝肾阴虚型、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瘀热痹阻型和气血两虚型。而临床上,常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辨证选方。

姚树锦根据SLE在治疗中的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6种基本证型:①气阴两伤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生脉饮加味;②脾虚气滞型,治宜健脾益气,理气消胀,方用芪薏四君汤加味;③阴虚火旺型,治宜:滋养肝肾,潜镇泻火,方用枕中丹加味;④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健脾,行气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⑤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养阴,通腑泻热;方用清瘟汤加味。;⑥湿热壅盛型,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

孟如教授根据SLE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①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②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味。⑧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黄芪生脉二至丸加味,④风湿热痹型,治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用九昧羌活汤合蠲痹汤加减。

董燕平根据SLE的病因病机,认为:①肾元亏虚、毒邪内生为本,治当培元固本,自拟培元祛毒汤,药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天门冬,紫草,青蒿,鳖甲,升麻等。②肾毒流窜、毒恋血脉为标,治当祛毒化毒,方取升麻鳖甲汤加减。③肝肾同源,补肾不忘调肝。

黄莺在SLE在治疗中将其分为4种基本证型:①热毒炽盛型,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②阴虚内热型,治宜养阴透热,泻火除蒸,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⑧肝郁脾虚型,自拟柴芍四君子汤加减,用药以柴胡,白芍,南沙参3,茯苓,白术,牡丹皮等为主。④气阴两伤型,治宜益气养阴,补血生津,方用三黄固本汤(经验方)加减。用药以炙黄芪,黄精,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桑葚,当归等为主。

综上,不同医家对SLE论治有不同见解;可见SL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复杂多变,因此临床上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3.2分期论治

SLE临床表现辅助,依据SLE病情活动进行分期论治,治疗时往往可得到更好地的效果。

刘健治疗SLE的经验中,认为SLE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同时兼顾健脾化湿,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选清瘟败毒饮、化斑汤等化裁。慢性缓解期以养阴清热为主,同时注重顾护脾胃,方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同时治疗中强调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热毒迫血妄行,血液离经而为瘀者,加生地、丹皮、赤芍;因真阴暗耗,血液不充,行而缓迟,或热毒之邪煎灼津液,津亏不能载血以行而成瘀者,加生地、麦冬、玄参;因痹证日久而为瘀血者,加桃仁、红花、鸡血藤。

王萍治疗SLE经验中,依据SLE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急性期或活动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活动期以气血两燔、热毒炽盛为主,治当气血两清、解毒护阴,自拟凉血解毒方加减;亚急性期以气阴两伤为主,治当养阴益气、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自拟益气养阴汤加减;慢性期多见于脾肾不足夹瘀证,治宜健脾益肾、调和阴阳、活血通络,自拟经验方益肾健脾汤加减。

张风山在临床治疗SLE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SLE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又分为爆发型和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①爆发型和急性型自拟免疫Ⅰ号方,药用:犀角、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白鲜皮、紫草、漏芦、青黛、黄芩等。②亚急性型,若持续有中等度发热,单独使用自拟免疫Ⅰ号方,若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用免疫Ⅱ号方,药用黄柏、苍术、天南星、鸡血藤、紫草、漏芦、土茯苓等。⑧慢性型方用免疫Ⅳ号方,药用黄芪、人参、当归、牛膝、地龙、秦艽、鸡血藤、丹参、五加皮、乳香、没药等。④缓解期的SLE用免疫Ⅵ号方,药用党参、黄芪、制首乌、当归、丹参、枸杞子、百合、茯苓、威灵仙、白术、甘草。

周翠英根据SLE病程中有发作、缓解交替出现的特点,认为SLE需分期辨证论治,主次分明,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进行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急性期一热毒炽盛,自拟方狼疮2号方,药用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紫草、仙鹤草、牡丹皮、川芎、当归、山茱萸、枸杞子、地榆、茜草、甘草等。稳定期-肝肾亏虚,自拟狼疮1号方,药用炙甘草、甘草、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金樱子、山茱萸、枸杞子、芡实、白芍、赤芍、仙鹤草、地榆、茜草、白花蛇舌草等。

3.3单味中药

3.3.1黄芪

黄芪能扶正固本、补益中气,现代的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等多种作用。苏励等应当大剂量黄芪,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3.2雷公藤

雷公藤作为免疫抑制药物,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雷公藤治疗的机制可能在于它能对SLE亢进的多个免疫环节起作用,不仅能抑制T细胞的功能,还能直接抑制亢进的B细胞功能。但临床应用中,雷公藤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应酌情使用。

3.3.3白芍

白芍具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维持或促进机体恢复免疫系统。芍药苷能够通过不同途径抑制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具有保肝、抗炎、抗刺激等作用。研究表明,白芍煎剂能够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稳态,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3.4外治

SLE临床以皮肤红斑、关节痛为主要表现者,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外敷、针灸等辅助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狀,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讨论

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中常用的西药往往因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受到限制。SLE在中医学中的认识历史悠久,中医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这是中医中药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在缓解SLE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确切、作用明显。但中医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完善。

(1)SLE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的分型方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完善。

(2)SLE发病机制的中医药研究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小样本的临床观察,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应加大力度完善。

(3)对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的临床药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综上,需要制订统一的临床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加强中药单体和复方的临床药理研究,以全面提高中医药治疗SLE的水平。

(通讯作者:马玉琛)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叙事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认知及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