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2017-08-05 22:17陈秀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陈秀兰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周、1个月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相关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干预后1周、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诱发冠状动脉血供中断或急剧减少,致使心肌出现持久、严重的急性缺血现象,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出现猝死现象。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我院为患者提供了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随机选择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4-79岁,平均(56.3±1.2)岁,其中13例急性侧壁心肌梗死、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8例急性室间隔心肌梗死;实验组中4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3-78岁,平均(55.8±1.1)岁,其中14例急性侧壁心肌梗死、2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4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9例急性室间隔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和居住环境,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因、治疗及护理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告知患者,同时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2)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主动关心患者,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并将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讲解给患者,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当患者出现情绪烦躁情绪时,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放松训练,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运动、呼吸、想象等方面;(4)在临床上,忧虑心理主要表现为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未来康复效果的担心,担心治疗后病情复发。此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选床与教育,告知患者休养和康复中的自我救护、自我保健知识及注意事项。

2结果

统计发现,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兩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相关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焦虑、抑郁评分逐渐降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发病一般比较急,从而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由于心情状态的变化而引起,病情发病后会进一步加剧患者心情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上述现状,我院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耐心向其介绍监护室的环境,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