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探究
——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例

2017-08-07 04:52沈陈洁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平面图二次开发参考答案

沈陈洁

(江苏省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江苏苏州215151)

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探究
——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例

沈陈洁

(江苏省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江苏苏州215151)

初中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教师依据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适度地增减或改编。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如何优化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再设计,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教学设计

朱汉国教授在《新编历史教学论》中写道:“历史教材的二次开发是重构教学内容,就是摆脱教科书的局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加工和改写,使之形成更易于课堂表达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个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1]

刘祥学教授在其编写的《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中提到:“教材所谓的‘再开发’,又称为‘二度开发’,历史教材的‘再开发’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增减、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改进,更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实际教育情境的一次‘课程重构’,实际上也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过程。其核心是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质的优化与改造。”[2]

因此,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既要以教材为本,又要超越教材。在宏观上把握教材根本内容时,也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微观上,要对教材的每个单元和章节进行适度增减或改编。

一、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

1.实施有效教学,使“文本”教材变为“资源”教材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大部分学生都很实用,但在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依然存在,且有些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也十分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就产生了“普适性”和“独特性”。教材二次开发能够弥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正如麦克多诺和肖所指出的:“通过改变教材的一些内部特征以更好地适应特定的情景,从而使教材在情景中的适应性最大化。”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能够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新理解和诠释,变为新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2.补充或修改教材内容,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任何一门学科教材内容的编写,首先要经过科学论证,然后进行合理筛选,以便编写出最能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但任何一门学科教材的编写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面面俱到,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而且教材在编写、出版、发行、试验、使用阶段都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使用过程中,还会进行修订。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加快,我们对历史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与认识,而教材却没有进行实时补充或修改。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来解决。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存在的内在缺失,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处理。

3.树立新理念,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教师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之前,需要对课标和大纲进行深入钻研,还要学习当今流行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所以教师在开发教材过程中,自身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自然地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以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为实例进行分析

“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繁荣景象。其中在进行商业贸易的繁荣相关知识点讲解时,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坊市制度”的打破。“坊市制度”在唐朝的时候是继续推行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到了宋朝“坊市制度”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慢慢瓦解了,教材中仅仅是进行文字叙述,不易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一知识点,因此,可利用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设问:唐朝时期严格遵守的“坊市制度”到了两宋时期被打破,请同学们对比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的平面图,找出区别在哪里?(参考答案:唐朝长安规划整齐,坊市分明,到了北宋已经从空间上打破了“坊市制度”)

展示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教师讲述:通过向学生展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大家可以从城市的布局上找出变化,即可知道宋朝时期已从空间上打破了“坊市制度”。

教师设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还有时间上的严格限制,那么接下来我们从下面两段材料来分析一下“坊市制度”在宋朝还有没有时间上的严格限制?(参考答案:“坊市制度”在宋朝已经打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乡镇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每日交五更……诸趋朝(早)、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东京梦华录》

教师讲述:通过唐朝与宋朝时期的两段材料对比,学生即可分析出坊市制度已从时间上打破了限制。宋朝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进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教师设问: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呢?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下面一则材料,从这则材料读到了什么?(参考答案:北宋时期商业非常繁荣)

材料:《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教师设问: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北宋商业贸易的繁荣景象。那么贸易的繁荣会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呢?我们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来算一算在宋朝买一批丝绸需要带多重的铜钱出门?(参考答案:需要带一百三十斤的铜钱,非常重,不方便携带。)

材料一: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材料二:“市罗(丝绸)一匹,为钱(铁钱)二万。”

——《宋史·食货志》

教师讲述:通过上面两段材料学生很容易找到宋朝人遇到的困扰,购买商品之时需要携带很多的金属货币,非常不方便,因此,纸币的产生是自然而然之事。在本课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请同学们看一组示意图(图示为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给出结论?(参考答案: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设问:从上面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南移呢?我们根据四段材料来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材料一:五代之后,北方经历靖康之变、宋金对峙,蒙古灭金……北方战乱不休。南宋时期,南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材料二:东晋南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以农业是否发展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标准,还特别注意安置流民,奖励垦荒……..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先后建立的政权都比较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吴越的钱镠、南唐李昇都注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材料三: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南方湖泊增多。中原地区森林破坏严重。

材料四:如表1所示。

表1 西汉、唐、北宋时期的人口状况

三、结束语

教师在开发教材时,一方面要尊重教材,另一方面也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创造。使教学既能服务于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把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本文通过“宋代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尝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祥学.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李海波〕

G633.51

A

1008-6714(2017)07-0058-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26

2017-04-06

沈陈洁(1988-),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平面图二次开发参考答案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别墅平面图》
《别墅平面图》
《景观平面图》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