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2017-08-07 10:58丁晓茜姜雪凤张利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总分新生

丁晓茜,姜雪凤,张利国

(大连民族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5)

辽宁省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丁晓茜,姜雪凤,张利国

(大连民族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辽宁民族院校的3 795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有15.5%的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新生虽然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仍属于正常范围。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学科类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方差分析

研究发现, 约有 10%~30% 的青少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方面。因心理障碍等问题而退学的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30%~60%[1,2]。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经历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到一种专业化学习阶段,不仅面临着身份的转变,同时面临着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不仅面临着交往群体的变化,同时面临着各种社会比较。因此,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历年来备受各级各类高校和学者们的关注。王河[3],肖圣龙和孟秀红[4]研究发现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大一学生。实际上,大一新生释放了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又还未面临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高于非大一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大一学生的现象,表明有更多其他独特因素影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如自身的家庭环境等因素。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大连民族大学作为辽宁省惟一一所民族院校,在该校2015级采集3 795名大一学生样本(少数民族学生1 807名,汉族学生1 988名;1 566男,2 229女;平均年龄19.4岁,SD为0.96)。

2. 研究变量

自变量:家庭环境(包括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来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学科类型。因变量:SCL-90得分。

3. 研究工具

(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该量表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心理健康评定工具,适用于16岁人群。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被试的自觉症状等优点。它能测试到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经过修订,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SCL-90 在正常人群中使用,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69 以上,重测信度大于0.7,每个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大于0.36,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1。刘恒等已于2004年建立中国中学生SCL-90常模参照样本[2]。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可得到受测学生10个方面的情况(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其他项)。症状严重程度采用1-5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总症状指数,即90个题目的总分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指标。以SCL-90总分>160或以因子分≥2为检出标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2) 自编社会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5个条目,编制方法和计分情况如下。

①独生子女。让被试回答是否为独生子女,分为是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两种。

②家庭月收入。让被试回答是家庭月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共分为25 000元以上、10 000~25 000元、5 000~10 000元、2 000~5 000元、1 500~2 000元、500~1 500元、500元以下七种。

③来源地。让被试回答家庭来源地类型,分为边远、农村、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五种。

④家庭氛围。让被试回答家庭氛围类型,分为和谐、冷淡、争吵、暴力、溺爱五种。

⑤家庭结构。让被试回答家庭结构类型,分为普通、多代、离异、单亡、双亡五种。

二、研究结果

1.大一新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以SCL-90总分>160为检出标准,辽宁民族院校3 795名大一新生中有587名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全校受测大一新生的15.5%;以因子分≥2作为检出标准,辽宁民族院校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大一新生人数以及该因子人数占大一新生的百分比,见表1。

表1 SCL-90单因子为轻度至极重度受测结果表

由表1可见,辽宁民族院校大一新生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反映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和焦虑等方面。

2.大一新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差异

表2 SCL-90总分的描述统计表

续表2 SCL-90总分的描述统计表

注: *表示 p<0.05, **表示p<0.01。

由表2可见,大一新生在SCL-90量表得分中,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学生的SCL-90总分差异不显著;家庭月收入的SCL-90总分的方差分析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家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学生的总分平均分略高。

除此之外,因变量SCL-90总分在自变量来源地、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学科类型上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效应均显著。

因此,针对主效应显著的变量进行事后检验。

首先,如图1显示,家庭来源地在农村的大一新生和在小城镇的大一新生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中等城市大一新生。

注: *表示 p<0.05, **表示p<0.01。

第二,如图2显示,家庭氛围和谐的大一新生SCL-90总分显著低于家庭氛围冷淡和争吵的。家庭氛围暴力的大一新生SCL-90总分显著低于家庭氛围争吵的。

注: *表示 p<0.05, **表示p<0.01。

第三,如图3显示,家庭结构离异的大一新生SCL-90总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多代和单亡家庭。

注: *表示 p<0.05, **表示p<0.01。

第四,如图4显示,文科的大一新生SCL-90总分显著高于理科大一新生。

注: *表示 p<0.05, **表示p<0.01。

三、讨 论

1.辽宁省民族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部分学生值得关注

与其他同类研究相比[6],辽宁民族院校2015级有15.5%的新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新生虽然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仍属于正常范围。新生中心理问题表现较多的前四位为强迫症状(28.42%)、人际关系(18.98%)、偏执(12.67%)、抑郁(10.8%)和焦虑(10.68%)方面,消极情绪状况与普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类似。以往研究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所地方院校的 1489 名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90后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常模的心理健康水平[7],这提示无论是民族院校还是非民族院校,大一新生可能刚经历过高中以及高考的压力,整体健康水平值得关注。建议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提供个案辅导,努力提高 90 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个体差异明显,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多样

与张樱樱和童辉杰[8]以及张婉奇等[9]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等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

生源地差异。2008年田秀荣研究发现,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问题高于城镇生源大学生[10]。然而本研究发现,家庭来源地在小城镇的新生总体心理问题较高于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新生。这种变化也许意味着当今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的新生心理素质相比以往不稳定,可能更易于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问题。本研究发现边远地区和农村新生与城市新生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与2009年陈菊珍研究结果一致,城乡学生心理问题不存在显著差异[11]。

家庭氛围和家庭结构差异。家庭环境中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不良的心理氛围不利于心理健康[12]。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的焦虑、孤独、身体症状、冲动等心理问题呈显著的正相关[13]。这种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本研究发现,家庭氛围和谐的新生心理问题显著低于家庭氛围冷淡和争吵的新生。张茂运、何光伟和刘琼研究表明,特殊家庭结构(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远比正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90.91 %可能存在心理问题[14]。本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结果,家庭结构离异的新生心理问题显著高于普通、多代家庭;家庭结构单亡的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显著高于离异家庭。

学科类型差异。以往研究发现学科类型不同的新生存在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曾凡敏通过SCL-90对西南某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存在文理科间的差异[15]。肖昊醒和孙莹莹同样使用SCL-90对吉林师范大学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文理科之间的差异[16]。本研究也发现类似结果,本校文科的新生心理问题显著高于理科新生。

四、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1.以测评结果为依据,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及时开展有效的后期排查和干预

一方面,重点关注心理普查筛选出的一些新生。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这部分新生所在学院的辅导员及时有效沟通,指导他们深入了解这些新生的具体情况并做相应干预。第二,对于观测到的可能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新生,可分期分批约谈,并根据具体情况跟踪随访。

另一方面,当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或不需要指导。新生广泛地存在着学业发展、未来就业等方面的困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各学院需要就这些共性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新老生座谈会等活动,积极加强引导教育。

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力量。第一,辅导员应加强对新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如鼓励学生选修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积极参加各类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了解心理健康基本常识,掌握一些调节情绪、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方法。第二,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准确定位,找准方法。不仅对那些经济困难、学习吃力、行为异常、性格孤僻的新生给予特别关注,对一般的新生也要加强了解和关注,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时都能想到向老师求助,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从生命教育的视野审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怀生命、关注生命发展、提升生命品质不单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其社会教育力量的共同任务。应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机构的协同作用,使得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温暖的人文关怀和体贴呵护。

[1] REIFLER C B. Epidemiologic aspects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1971(19):159-164.

[2] 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2):88-90.

[3] 王河.某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调适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 (7):583-584.

[4] 肖圣龙,孟秀红.不同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 (3):209-210.

[5]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9):31-35.

[6] 陈明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5):199-202.

[7] 范中攀.采用SCL-90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考试周刊,2007(29):23-24.

[8] 张樱樱,童辉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融会科学版,2006 (4):112-115.

[9] 张婉奇,杨风池,朱梅芳,等.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0):1081-1085.

[10] 田秀荣,于琪,郭缙.城镇与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3-4.

[11] 陈菊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0-63.

[12] 左占伟,曹朝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心理气氛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750-751.

[13] 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4):445-449.

[14] 张茂运,何光伟,刘琼.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 (2):159-161.

[15] 曾凡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6-100.

[16] 肖吴醒,孙莹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 (11):74-78.

(责任编辑 王莉)

Mental Health of the Freshmen in Ethnic Universiti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DING Xiao-qian,JIANG Xue-feng,ZHANG Li-guo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By using self-reporting inventory, the mental health of 3 795 freshmen in Liaoning ethnic minority universitie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more than 15.5% freshmen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ost freshmen have some negative reactions, but they are still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Based on varianc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It is found out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freshmen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sources of the students, the atmosphere of the students’ families, the structure of their family, and the types of subjects.

freshmen in minority nationality universities;mental health;analysis of variance

2017- 03 -06;最后

2017- 03- 07

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攻关研究项目(2015-GDZB-204);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基地攻关研究项目(2016-GDZB-206);大连民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丁晓茜(1983-),女,回族,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

2096-1383(2017)04-0420-05

B843

A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总分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新生改版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