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50例

2017-08-09 01:16翁苓衡先培宫玉榕潘旭东谢瑜杨柳清郭芳杨志刚邱晨
福建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口服液下肢血管

翁苓,衡先培,宫玉榕,潘旭东,谢瑜,杨柳清,郭芳,杨志刚,邱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50例

翁苓,衡先培,宫玉榕,潘旭东,谢瑜,杨柳清,郭芳,杨志刚,邱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目的探讨丹瓜护脉口服液对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LPAD)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LLP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按临床指南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5(OH)D3、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超声积分、症状体征积分及血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有10例因失访未完成观察,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治疗后2hPG、HbA1c、TC、TG、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5(OH)D3水平明显增高,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瓜护脉口服液可提高痰瘀互结型LLPAD患者25(OH)D3水平,降低2h PG、HbA1c、TC、TG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丹瓜护脉口服液;痰瘀互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limb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LLPAD)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50岁以上患者中LLPAD的患病率已达19.5%[1]。LLPAD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据报道,LLPAD使患者发生截肢的风险增加,在所有非外伤性低位截肢中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占40%~60%[2],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在确诊1年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达21.1%[3]。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LLPAD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低维生素D水平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维生素D水平者[4]。寻求LLPAD的有效防治方法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限,中医以其独特优势,从痰瘀同治方面探讨,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5(OH)D3、血糖、血脂、血管超声积分、症状体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探讨丹瓜护脉口服液对痰瘀互结型LLP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25(OH)D3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6]。

1.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7]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的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标准制定。主要症状:下肢麻木,下肢疼痛,肢沉体胖,舌暗红有齿痕,苔浊腻,脉弦滑;次要症状:肌肤甲错,皮下瘀斑,痰多口黏,头晕目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体重指数18.5~40 kg/m2;④该患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频繁或近期发生过严重的低血糖事件(需要他人帮助),或并发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③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感染;④不充分合作者,酗酒和(或)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及依赖者;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⑥合并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代谢异常疾病,或服用维生素类、钙剂等药物者。

1.5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85± 9.38)岁;病程1~20 a,平均(7.18±2.82)a;平均体重指数(23.01±0.85)kg/m2。治疗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22±8.44)岁;病程2~18 a,平均(7.02±2.64)a;平均体重指数(22.88±1.17)kg/m2。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指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中LLPAD的治疗方案,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有其他合并情况者,可对应处理。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瓜护脉口服液治疗。丹瓜护脉口服液主要成分为:丹参、川芎、瓜蒌、薤白、赤芍等,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生产,10 mL×6支/盒,闽药制字Z20150008。每次20 mL,每日3次,餐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6个月。

2.3 观察指标①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表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7]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计分法参照文献[9],自定义症状“无、轻、中、重”的程度,分别给予“0、1、2、3”分值,具备“主症≥6分”,或者“主症≥4分+次症≥4分”者,辨证为痰瘀互结证。②检测2组治疗前后25(OH)D3、FPG、2h 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③应用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治疗前后2组患者双下肢股浅、胫后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斑块大小、内膜厚度及狭窄度,并参照文献[6]中积分表计算双下肢血管超声积分。④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的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FPG及2h PG下降至正常范围以内,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HbA1c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血管超声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FPG及2h PG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及显效的评定标准,HbA1c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及显效的评定标准,血管超声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或加重,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FPG及2h PG无下降,或下降未及有效的评定标准,HbA1c无下降,或下降未及有效的评定标准,血管超声积分减少<30%。

2.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等级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随访2组各有10例因失访未完成观察。

3.2 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无明显差异,提示丹瓜护脉口服液对血细胞、心、肝、肾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3.3 血糖指标比较见表1。

3.4 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x±s)mmol/L

3.525 (OH)D3水平变化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25(OH)D3水平变化比较(x±s)ng/mL

3.6 双下肢血管超声积分比较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血管超声积分比较(x±s)分

3.7 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5。

3.8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6。

表5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x±s)分

表6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目前西医治疗LLPAD的主要方法为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血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近年维生素D对LLPAD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低维生素D水平是LLPAD的独立危险因素[10]。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乙酰化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升高与动脉内壁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相关炎症因子、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减少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等,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11-16]。25(OH)D3稳定性较强,可有效反应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

LLPAD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点,可以将其归于“消渴病”“筋疽”“脱疽”“脉痹”“痛痹”“血痹”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痹阻下肢脉络。消渴初期阴虚燥热,日久则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水湿不得运化,血液运行不畅,致痰瘀互结、阻滞下肢脉络,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甚则溃疡、坏疽[17]。李振中[18]认为痰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末,活血散瘀、化痰泄浊是治疗LLPAD的基本治法。丹瓜护脉口服液为我院中药制剂,由丹瓜方化裁而来,方中丹参、瓜蒌共为君药,活血散瘀、化痰泄浊,而不耗伤正气;川芎、薤白、赤芍、法半夏共为臣药,具有祛瘀化痰、行气止痛之效;郁金、白僵蚕共为佐使之药,加强活血祛瘀、化痰散结,全方配伍得当,共奏活血化痰之效,恢复血脉之通利。前期研究中,丹瓜方在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方面已取得一定疗效,配合丹瓜方治疗不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改善血黏度的作用,同时减少降糖药的使用量[19-20]。

本研究结果提示,丹瓜护脉口服液能够提高痰瘀互结型LLPAD患者的25(OH)D3水平,降低2h PG、HbA1c、TG、TC水平,并能够改善其症状,对痰瘀互结型LLPAD具有一定防治效果,且安全性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LLPAD提供新的方法。但目前关于中医药对25(OH)D3的影响鲜有报道,丹瓜护脉口服液提高25(OH)D3水平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有待临床及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

[1]GUAN H,LI Y J,XU Z R,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 in China[J].Chin Med Sci J,2007,22(2):83-88.

[2]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708.

[3]STEG P G,BHATT D L,WILSON P W,et al.One-year cardiovascular event rates in out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sis[J]. JAMA,2007,297(11):1197-1206.

[4]MELAMED M L,MUNTNER P,MICHOS E D,et al.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results from NHANES 2001 to 2004[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6):1179-1185.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6]潘长玉,高妍,袁申元,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323-326.

[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8]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

[9]COHEN K L,HARRIS S.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the therapy of diabetic neuropathy[J]. Arch Intern Med,1987,147(8):1442-1444.

[10]陈雄,陈恩德,龚小花,等.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9):3331-3334.

[11]OH J,WENG S,FELTON S K,et al.1,25(OH)2 vitamin D inhibits foam cell formation and suppresses macrophage cholesterol uptak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irculation,2009,120(8):687-698.

[12]ZITTERMANN A,SCHLEITHOFF S S,KOERFER R.Put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vitamin D insufficiency into perspective[J].Br J Nutr,2005,94(4):483-492.

[13]GIULIETTI A,VAN ETTEN E,OVERBERGH L,et al.Monocytes from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have a pro-inflammatory profile. 1,25-Dihydroxyvitamin D(3)works as anti-inflammatory[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7,77(1):47-57.

[14]LI Y C,KONG J,WEI M,et al.1,25-Dihydroxyvitamin D(3)is a negative endocrine regulator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J]. J Clin Invest,2002,110(2):229-238.

[15]PITTAS A G,LAU J,HU F B,et al.The role of vitamin D and calcium in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6):2017-2029.

[16]BREWER L C,MICHOS E D,REIS J P.Vitamin D in atherosclerosis,vascular disease,and endothelial function[J].Curr Drug Targets,2011,12(1):54-60.

[17]高泓,谢春光,赵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314-1315.

[18]李振中,尹翠梅,张玉栋,等.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痰浊瘀血相关性的认识[J].新中医,2005,37(9):85-86.

[19]杨柳清,黄苏萍,衡先培,等.丹瓜方治疗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2):3-6.

[20]舒琴.丹瓜方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306-307.

R259.872

B

1000-338X(2017)03-0003-03

2017-02-24

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WZTN201307)

翁苓(1968—),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口服液下肢血管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管里的河流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