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瑶族《盘王歌》的艺术特征探析

2017-08-10 09:48胡振邦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瑶民盘王首盘

胡振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510303)

粤北瑶族《盘王歌》的艺术特征探析

胡振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510303)

粤北瑶族《盘王歌》古朴、真挚,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旋律大多运用自由的散拍子、不足五声的调式音列、丰富的装饰音以及核心音调的衍展等手法;歌词运用丰富的衬字、衬词,有自由体、三七七七体、七言四句体等多重结构形式,演唱特征具有原生态性和吟咏性。粤北《盘王歌》具有粤北瑶族独特的艺术魅力。

粤北;瑶族;盘王歌;歌词特征;旋律特征;演唱特征

瑶族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和广东等地,是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民族。瑶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粤北瑶族同胞各个能歌善舞。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关于瑶族的历史、传说、信仰等内容,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以民歌演唱的形式传承下来,成为传播瑶族文化的艺术形式。”[1]因此,歌唱活动在瑶族日常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传承形式。《盘王歌》是瑶族同胞祭祀盘王时演唱的歌。传说瑶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飘洋谋生,海中遇难,盘王派遣天神搭救。瑶民们为了还愿报恩,歌颂盘王恩德,便产生了盘王歌,盘王歌最早出现在晋代。盘王歌篇目繁多,内容包罗万象,主要有神话、传说、古事、生产、生活、恋情、妇女苦情及滑稽取乐等。《盘王歌》虽是祭祖歌集,但它却保存了有关瑶族的文学、历史及民间音乐等珍贵史料,是一部反映瑶族历史文化的叙事诗,长达数千行。本文所研究的《盘王歌》是粤北瑶民(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在盘王节祭祀活动或者耍歌堂中,由德高望重的老歌手主唱的歌曲,这些盘王歌古老、质朴、庄重,内容丰富,篇幅很长,是瑶族的史诗古歌。据统计,广东省的瑶族人口在粤北连南、连山以及乳源三个自治县相对集中,占广东省瑶族总人口一半以上,其它地区处于分散和小聚居状态。因此,研究粤北地区的盘王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对于《盘王歌》,前人已有不少的研究,有对瑶族盘王歌歌词文本的研究:例如,刘保元、杨仁里的《瑶族<盘王歌>的最早抄本》[2],论述了湖南省江永县《盘王歌》抄本的内容和价值;也有研究某个地域《盘王歌》特征的文章:例如,吴宁华的《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3],系统地论述了广西贺州、田林两地盘王歌的起源、意义,语言与音韵,音乐分析等内容;还有部分文章在论述中提及《盘王歌》的内容:例如,蒲涛的《粤北连南瑶族“耍歌堂”略论》[4],叙述了连南盘王节《耍歌堂》的相关内容。本文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粤北地区的盘王歌,分析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所收集的连南盘石新寨、白茫、油岭、香坪,连山的小田冲、山水,连州山水挂榜山等粤北地区的8首作品,从粤北地区盘王歌旋律的调式、节奏、发展手法,歌词的结构、内容以及乐曲的结构、句间关系特征等方面来探讨粤北瑶族盘王歌的艺术特征。

谱例1 房吊猫二唱 费师逊记谱

一、旋律特征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所收集的这8首粤北瑶族盘王歌风格迥异,各不相同,虽然同属瑶族,彼此具有一定的渊源,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瑶民在迁徙移居的过程当中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它们又有排瑶、过山瑶、平地瑶之别,从而衍变出更加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盘王歌。粤北瑶族盘王歌的旋律特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古朴的调式

据笔者统计,这八首盘王歌的调式,五声调式的盘王歌有两首(占25%),四声调式的有四首(占50%),三声调式的由两首(25%)。因此,大多数粤北瑶族盘王歌所采用的是不足五声的调式。

在两首五声调式盘王歌当中,其中一首选自连州市三水桂榜山,属于平地瑶,这是瑶民长期以来受汉族音乐影响的结果。另一首盘王歌选自连南白芒,属于排瑶,这一首盘王歌调式虽为五声,但是正声只有3个(sol、la、do),另外两个音是偏音(bsi、bmi ),这种调式在我国民族调式当中是较为少见的,歌曲音响效果古朴,具有排瑶独特的风格。

在四首四声调式盘王歌当中,羽调式的盘王歌有三首,还有一首是徵调式。其中两首盘王歌的调式音列均由正声所构成,分别是连南油岭排瑶《水浸天门》(la、do、re、mi),和连山小田冲过山瑶《盘王歌》(sol、la、do、re)。另外两首盘王歌的调式的音列由正音和偏音构成,其中连南盘石新寨排瑶《盘王古歌》的调式音列由正音“la、do、sol”和偏音“si”所构成,连南香坪排瑶《大官烦》的调式音列由两个正音羽、宫和两个偏音“si、bmi”所构成,歌曲中的偏音以倚音的形式出现,旋律及具古朴的韵味。

在两首三声调式盘王歌中,其中连南香坪排瑶盘王歌《豆腐八王歌》是羽调式,由正声“la、do、re”构成,小调色彩,旋律频繁出现八度、七度大跳,结合着上、下滑音的装饰,流露出对排瑶的民族英雄“豆腐八”带领瑶民起义英雄事迹的敬仰、激动之情。另外一首是连山三水过山瑶盘王歌《盘王置天又置地》,宫调式,正声为“do、mi、sol”,旋律色彩明亮,在倚音、上滑音、下滑音的装饰下,歌唱着先祖盘王置天、地、山川、河流的传说。

2.自由的节奏

这八首盘王歌中,其中有五首运用自由的散拍子,占62.5%。因此,粤北瑶族盘王歌主要运用自由的散拍子,节奏的特点和瑶族同胞演唱习惯是密切相关的。瑶民在演唱《盘王歌》过程中具有即兴演唱的能力,在坐歌堂、耍歌堂等场合,他们通常以歌代言,在演唱时,大部分歌词内容都是口语化、即兴性的内容,可以自由地添加衬字、衬词。因此《盘王歌》主要采用以散拍子为主的旋律,这和瑶民的演唱习惯、内容是相吻合的。

连南香坪排瑶盘王歌《大官烦》运用散拍子,旋律是羽调式,的骨干音是(dol、la),偏音(bmi、bsi)以下滑音的形式予以装饰,下列片段的歌词采用口语化的内容,运用自由节拍演唱述说着古老的故事。

谱例2 唐二定妮唱 费师逊记谱

3.装饰音大量运用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所收集的八首盘王歌,每一首都运用丰富的装饰音。盘王歌中装饰音类型丰富,有倚音、波音、滑音等多种类型。其中,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两种类型,倚音又有前倚音、后倚音,单倚音、复倚音等多种类型。盘王歌旋律在形式多样的装饰音的修饰下,具有浓郁的瑶族音乐风格特征。

在连南香坪排瑶盘王歌《大官烦》中(见谱例1),旋律大量出现由偏音“bsi、bmi”构成的前倚音以及下滑音等装饰音,“节奏缓慢且带有感情音调色彩的下滑音,特别是句尾的下滑音尤为突出。”[1]763古老的旋律代代相传,承载着瑶族悠久的历史。

4.同音反复的运用

排瑶盘王歌旋律的进行大量运用同度进行,“带有唱诵叙事性,感情庄严肃穆,风格古朴真挚。”[1]764旋律以“do、la”为主,在这基础上添加倚音以及滑音进行装饰。

连南白芒排瑶盘王歌《水淹天》运用中等速度演唱,旋律音以“la、do”为主,仅为小三度。旋律的进行有一定的规律,乐句或者乐节的骨干音通常是“lado-la”,或者是“do-la”,其中“do”可以同度反复进行,这和瑶民唱诵叙事性的风格相吻合。旋律在骨干音“la、do”的基础上,通过前、后倚音以及滑音的装饰,古老的曲调低沉、压抑,流露出瑶族先民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后的痛苦心声。

5.核心音调的衍展

这八首盘王歌篇幅都不是很长,每一首歌曲中均没有出现新的材料形成不同功能的乐段,旋律材料比较统一,曲式均为一段式结构。粤北瑶族盘王歌不同于某些汉族民歌有着方整性的结构,乐句采用重复或者对比手法予以发展,而是由核心音调采用“衍展”的手法发展而成。每一首粤北瑶族盘王歌有一句核心音调,通常位于歌曲的第一个乐句,之后的旋律由核心音调通过改变音的次序、音的节奏、某个音的重复以及增减装饰音等手法衍展而成。正是核心音调的衍展手法的运用,使得瑶民在演唱盘王歌时能够更好即兴地发挥,赋予民歌强大的生命力。

连山三水过山瑶盘王歌《盘王置天又置地》运用散拍子,调式是由“do、mi、sol”构成三声宫调式。核心音调是第一个乐句,是由衬词“呵噢哎噢噢”构成的句首衬腔,该乐句完整地出现了“do、mi、sol”这三个音列,乐句落音是“do”,明确了调式,该乐句还运用了倚音、滑音进行装饰, 明确了歌曲的风格。这首民歌旋律共有5个乐句,每个乐句各不相同,之后的4个乐句是在第一句核心音调的基础上,采用调换核心音调音的次序、重复某个音、改变音的时值等手法衍展而成,全曲风格统一,具有瑶族独特的旋法特征。

二、歌词特征

盘王节是瑶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瑶民回顾历史,纪念祖先的重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民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瑶民在盘王节所演唱的盘王歌的歌词是丰富多样的,是瑶族的古老史诗。下面从歌词的内容、结构以及衬字、衬词的运用等方面探讨粤北瑶族盘王歌的特征。

1.研究历史的活化石

粤北瑶民演唱的盘王歌的内容,主要是叙述瑶族起源的传说,以及瑶族迁徙、斗争等历史,是反应瑶族历史、经济、信仰、文化等内容的“活化石”。

以下歌词选自连南香坪盘王歌《大官烦》,歌词内容出现了“南府殿”、“正方府”、“南京顶”等地名,记录了古时候闹天荒,汉民、瑶民起兵造反,被官兵镇压艰苦作战的历史,部分歌词如下:

古时候南府殿在南京, 汉民起来造反,

正方府在北京。 瑶民也跟着起来作乱。

那时候活着不如死掉, 南府殿和正方殿用红旗为号,

好像天翻地乱了。 起带九千九百人,用白旗为号,

因为天旱饿死人。 领起十万兵来镇压起义。

2.多元化结构

盘王节是瑶族共同的节日,但是排瑶的盘王歌和过山瑶、平地瑶的盘王歌的歌词内容有所不同,这些区别恰巧反映了瑶族在不同时期迁徙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节日歌唱活动的文化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形成瑶族盘王歌的丰富性。在集成所收集的8首盘王歌中,歌词结构有以下三种类型。

(1)自由体结构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收集的连南排瑶盘王歌共有5首,这5首排瑶盘王歌的歌词结构均采用口语化的自由体结构,歌词格律长短不一,押韵较为自由,这和排瑶瑶民在演唱时即兴编唱、随意发挥的习惯密切相关,他们演唱时用“藻敏”方言演唱,旋律古朴、真挚。

(2)三七七七体

连山小田冲过山瑶《盘王歌》的歌词结构为三、七、七、七体,歌词讲究押韵。以下《盘王歌》歌词结构特俗,其中第一句歌词以“试唱”结束,第二句以一、二句“试唱”开始,第三乐句以“赐”第四句歌词“赐”开始,为顶针关系

谱例3 韦承林唱 黄晓梅记谱

谱例4 程金养唱 赖子民、黄平营记谱

(民间俗称鱼咬尾),其中一段歌词如下:

来试唱, 试唱盘王出世言。

盘王原是天上赐, 赐下南京王殿前。

(3)七言四句体

连州三水挂榜山本地瑶《盘王歌》的歌词为七言四句体结构,《盘王歌》歌词多达几十段,内容广泛,以下歌词瑶族祖先创世的传说,《盘王歌》歌词通常用汉字记载,用“优勉”方言演唱,其中一段歌词如下:

盘王开天先立地, 立成天地制人民,

制得男多女又少, 男多女少郎单身。

3.衬字、衬词的大量运用

瑶民在演唱盘王歌时用当地方言演唱,由于瑶族语言没有规整的语法,仅仅用瑶族语言无法表达瑶民内心的真实情感,往往在歌曲中运用衬字、衬词的形成衬腔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些衬字、衬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却是瑶民的真情流露。连山三水过山瑶盘王歌《盘王置天又置地》开始部分是由衬词(阿噢哎噢噢)构成的呼唤性句首衬腔,它仅仅在乐曲的开始部分演唱,之后才演唱内容,具有鲜明的过山瑶韵味。

连州三水桂榜山本地瑶《盘王歌》每一段歌词有4句,分别在第2、第4句后面加入衬腔,由“沙、灵、嗬、霄、吖、费、溜、唔”等语气词构成,衬腔长达9小节,内部可以分为两个乐句,具有结构的功能。

三、演唱特征

擅长歌舞是瑶族的民族特点,粤北瑶族聚居区无论山间地头或是森林深谷,也不论耕田播或是捕鱼狩猎,到处都可以听到男女老少清脆悦耳的歌声,尤其在节日或举办宗教仪式上,更是一片歌舞的海洋。粤北地区的瑶族同胞们的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乡土韵味浓郁,演唱风格朴实无华,具有原生态性和吟咏性两大特征。

1.原生态性

粤北地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居住于此的瑶族同胞很少同外界交流,这也使得盘王歌的演唱风格具有了鲜明的原生态特色。他们的演唱自然流畅,情真意切,质朴无华,毫不夸张,用心去感知演唱内容,将真情实感融入到自己的歌声之中。在歌唱方法上也是更具原生态性,有用真声,有用假声,有用真假混合,全凭演唱者自己的演唱习惯和实践。

2.吟咏性

《盘王歌》内容包罗万象,从神话传说到生产生活,从自然现象到婚姻爱情等等,可谓是瑶族同胞千百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粤北瑶族《盘王歌》主要运用散拍子,节奏自由,再加上瑶族同胞具有即兴演唱的能力,演唱时常常以歌代言,大部分歌词都是口语化和即兴性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自由地添加衬字、衬词等,再加上粤北盘王歌的旋律音区一般保持在人们的自然音域范围,所以粤北《盘王歌》在演唱时具有吟咏的特征。

四、结语

粤北瑶族《盘王歌》是一朵古老神秘色彩的岭南艺术奇葩。无论是歌词的结构、内容,还是旋律的调式、旋法特征,还有演唱特征等,都具有粤北瑶族文化艺术风格的鲜明特征。希望本文的论述对粤北瑶族盘王歌的音乐学研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对演唱、改编、创作粤北瑶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所启发。

[1]吕骥.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5:759.

[2]刘保元,杨仁里.瑶族《盘王歌》的最早抄本[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12).

[3]吴宁华.史诗《盘王歌》的音乐民族志研究——以广西贺州、田林两地个案为例[J].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12(04).

[4]蒲涛. 粤北连南瑶族“耍歌堂”略论[J].四川戏剧,2006(05).

[5]张延春. 原生态唱法初探[J].中国音乐,2009(03).

[6]赵登厚. 从《盘王歌》看瑶族歌谣的特色[J].民族论坛,1990(04).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Song of Pan King" of Yao National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HU Zhen-ba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 China)

The simple and sincere "Song of Pan King" of Yao national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is the sampl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Yao.The melody mostly uses free rhythmic pattern, tone rows less than pentatonic scale, affluent grace notes and the expansion of core tones. The lyrics using inserted words and padding syllables, take the multiple structures of free style, 3777 style, 7 words and 4 sentences, etc. The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involves in original ecological and intoning features. The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the Yao nation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Song of Pan King" of Northern Guangdong.

northern Guangdong; Yao nationality; "The Song of Pan King";lyric features; melody features; singing features

J607

A

CN22-1285(2017)009-014-06

10.13867/j.cnki.1674-5442.2017.03.02

2017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成果(教字[2017]47号)。

胡振邦(1971-),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技能与戏曲鉴赏教学及音乐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胡子希)

猜你喜欢
瑶民盘王首盘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瑶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
世俗愿望的神圣表达
——《盘王大歌》仪式行为研究
罗坑发展茶业助瑶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