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

2017-08-11 18:09胡再琴
关键词:随文练笔探究学习情感体验

胡再琴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探究学习 情感体验 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25-01

0

学贵有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学会欣赏与评价,学会表达与交流。而实践证明通过课文的阅读随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呢?对此,我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趣式的“随文练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预学时,让学生了解预学时运用随文练笔的种种好处,以激发学生运用随文练笔进行预学的兴趣。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写在文中的空白页上。如果觉得文中的空白位置有些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花花绿绿的便签附在文中。然后指导学生读读课文,再回味自己的所知所感,然后将自己的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由于小学生是乐于表现的童真年代,同学的肯定及教师的鼓励无不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因此,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会促使学生逐步喜欢上随文练笔,并能根据教师的引导逐步学会随文练笔。

二、质疑式的“随文练笔”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阅读是由主体操作进行的一种行为,它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书旁记下自己的疑问,以便通过进一步阅读理解或与别人讨论交流解决疑问,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三、理解式的“随文练笔”

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于阅读过程中,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并获得亲自参与学习的积极体验。

例如学习《刷子李》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刷子李的高超手艺表现在哪里?边读书边在书上标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师生交流时,我发现学生们找到的刷子李之“奇”还真不少。有的同学写到规矩奇:刷浆时,穿着一身黑,干完活,如果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有的同学写到动作奇:刷墙的时候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还有的同学写到效果奇:刷子划过屋顶,匀匀实实一道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经过充分读书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全面而深入了。这样的课堂“随文练笔”是学生亲自参与阅读之后的感悟和发现。有了这么深刻的理解,显然教师繁琐的分析和讲解都已经成为多余了。

四、评价式的“随文练笔”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能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作品中的人物、细节、语言文字、表达方法等作出评价。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我让学生在文中空处写一写: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草船借箭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他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将计就计,答应了周瑜,那是因为他顾全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再如学习《草原》中对草原美景描写一段时,有的学生写道“优美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文本了。可见,这种评价性的“随文练笔”不是为了加强记忆,而是促进思考。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因此,评价式的“随文练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联想式的“随文练笔”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方对话,对话的中心应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阅读应成为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我让学生读完全文后,在课文最后空白處写自己的感受,我给学生这样开头:“今天,当我看到爸爸钓鱼的鱼钩时……”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许多同学饱含深情地读着,眼里含着泪花。记得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是个钓鱼迷,爸爸钓鱼时,我经常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每当我看到那锋利的鱼钩时,我会想到那长满红锈的鱼钩,会想到那位可敬的老班长,会想到千千万万老班长那样的革命烈士。我想对他们说:老班长,您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您看,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由此可见,这样的“随文练笔”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碰撞的产物,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到受到了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六、拓展式的“随文练笔”

阅读文本,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如学完课文《和时间赛跑》,我要求学生在书后空白处再写几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格言,再在书上写一句激励自己珍惜时间的话。许多学生都写下了非常深刻的感受。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随文练笔”,是促进学生学会阅读的好方法。它会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会思考的读者。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获得美的享受,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探究学习情感体验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