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有效教学课堂的反思

2017-08-11 07:12王坤
关键词:反思有效教学课堂

王坤

【摘要】 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改革已经一年了,长存疑惑并反思,何谓“有效”教学?提出这一概念的宗旨是什么?既然是改革,针对的是过去哪些教学弊端?我们怎么的教学行为才能算“有效”?“有效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模式或者规律可以探索呢?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56-01

0

我想既然提出“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显然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的批判,但是否其它的教学模式沦为“无效”教学呢?显然这不是提出者的初衷,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的一种震耳发聩的呼声,如果是对过去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倒显得提出者的浅薄。

传统教学模式究竟有什么弊端让我们不少教育届有识之士难以容忍?

20世纪,随着人本主义哲学的兴起,人们对个人人性的解放、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有了新的认识飞跃。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它潜藏于人的本能之中,教育和文化应该帮助它的实现,而不是抹杀它。

不适当的教育很可能会抹杀这种人的高级需要。

所以教育的责任重大,不适当的教育对人是一种变相谋杀。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延续的是前苏联凯洛夫“五步教学法”,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是培养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挖掘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该模式十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向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传授知识的快捷性、知识的系统性,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缺点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学生的自主性被抹杀;获取的知识完全属于间接知识,缺乏体验性知识和技能;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脱离;学生创造性基本被抹杀。

传统教育的“产品”不要说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达到人性丰满的美好境界,连最起码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基本的贡献的能力都有障碍。

这些就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难以容忍的地方。

这也是传统教育产业链的“产品们”所深受其害的地方。

这还是那些面对自己的后代即将步入这种后尘的家长们所深恶痛绝的地方。

我们理解中国家大业大人口多,改革难;我们都知道应试是中国教育最后、最大的障碍。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改不了中考、高考,我们改革自己的课堂。

不少教育界专家结合国内外优秀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模式应时而生。我校采用的是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模式。

何谓有效?一切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性开启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是有效的模式。

韩博士的模式重点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个人展讲、动手实验、问题生成、讨论归纳等环节,强调学生的参与、體验、互动。

在一年的有效教学课堂实践中,我一直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将老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1.我努力把老师的角色定位为目标制定的指导者。这一点和传统教学类似,老师的目标制定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大到一个学生的人生目标,中考目标,学期目标,具体到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等,老师要有明确的定位、建议、指导。

2.我努力把自己定位于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是一个心态开放的环境。如果一个学习环境中没有笑声,只有严肃;没有争吵,只有沉默;没有放松,只有拘谨;没有酣畅淋漓,只有谨小慎微,这样的环境只能培养出听话的乖孩子,而不是有血有肉的青年。

同时一个课堂如果只有争吵,没有倾听;只有自我表现,没有团结协作;只有冷漠和自私,没有关心和同情;只有放荡不羁,没有纪律约束,这样的课堂只能培养冷漠的自我个体,而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3.我努力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的共同成长者

人无完人,教师比学生多的只是经验和阅历,而不是智商、情商和天赋。放到整个人生来讲,教师和学生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专业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劣势在于我们成长的社会背景、所受到的教育相对而言是落后的,我们的经验是有待于检验的,我们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所以和大城市的初中生比较起来,我们在专业知识方面超越他们,在新知识方面我们是同一起点的,在心态的开放性、敏感性和接受新知识上我们是落后的。

二、把自己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把自己从应试目标中解脱出来,把考纲当作教学目标中的一项,仅仅是一项

其实很多年前就听说过,教材、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恰恰是教材在束缚我,而不是我运用教材;过去常常说,我们什么时候上完那一节内容、这一节内容应该如何解读等等,不知不觉中把教材当作基督教的圣经,甘愿做教材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讨论提出的问题常常超出课本教材,这使我慢慢意识到教材真的只是“教材”,不是什么我必须遵循的“圣经”。我必须超越教材,做教材的主人,我无需仰视。

三、努力着眼于课堂结构的更新,不断追求和超越

韩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课堂模式的很好的范本,这个范本是在综合了大量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做出来的,凝聚着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

然而这个范本本身最精华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范本,本身鼓励的就是人们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僵硬的教条。

金庸的《笑傲江湖》中有一部神奇的书叫《葵花宝典》,开篇写道:“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我想说的是我们走在有效教学课堂改革的路上,如无“自宫”的勇气,是断断练不成“神功”的。

猜你喜欢
反思有效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