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童话阅读模式中教师的作用

2017-08-11 08:55孔雪萍
关键词:阅读模式互联网

孔雪萍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学习教育的方方面面。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课堂上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推进小学语文学习的进展。将互联网与小学童话阅读模式的完美结合能够积极有效地从多方面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童话阅读模式,并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作用,针对互联网与童话阅读的结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童话 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60-02

0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阅读文体。童话带来的美好世界给予孩子们美好的梦想,在他们心中留下一片最纯真美好的世界。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童话教学要求融入素质教育的内涵。互联网与童话阅读教学的结合就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如意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童话阅读模式,并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作用,针对互联网与童话阅读的结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童话阅读传统教学现状

1.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

大部分小学教师学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童话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他们对于国内外优秀的童话作品了解的不够深入,同时对童话的发展历程也是处于懵懂状态。面对学生们的好奇心,老师往往就不能够给出满意的回答,这样学生们的探求就不能后得到很好的回应。作为老师他们只是将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们听,简单的复述并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同学们的学习就失去了主动性。没有很好的授课形式,讲童话故事当作普通的语文阅读来讲,久而久之,由于学生们缺少阅读量的积累与知识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以后的阅读学习。

2.目标不明确

童话阅读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他不同于语文课文的阅读讲解,所要求的目标是不同的。有些老师不能够很明确这其中的区别,在教学中容易迷失方向。他们并没有真正认真的去思考童话这种文学形式的教学要求到底是什么,自己平时的授课中大多数是凭着自己的感受去介绍,教课内容比较随意。

3.教授形式单一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有教参,讲课的形式也是按照教参的形式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学形式就会比较单一。拘泥于传统的讲学方式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授课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二、互联网与童话阅读融合带来的作用

1.实现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最真实的感受,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学生们创建童话故事里的一些场景,效激发每个同学空间的想象能力。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用应景的音乐烘托氛围,在呼啸的冷风与明快的圣诞音乐声中小女孩出现在街头。这样的衬托下,学生就能更好的题为故事中的复杂感情。情景教学赋予童话阅读以某种意义,童话不仅仅在于故事的形式,更在于他所为我们带来的人生哲理。

2.制定个性化学习

童话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每个人都多多少有发光出彩的地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现在信息技术囊括的方面是包罗万象,不仅有声音、色彩等方面,还包括图片、动画等等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环境。差异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比如有些人善于表达,也有些学生就对绘画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则对唱歌有兴趣。在童话阅读中,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3.加强交流,促进合作

网络的出现最大的便利就是拉近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使没有在一间教室,人们之间也可以进行良好的互动。有条件的学校专门建设了师生交流平台,在课上老师可以就相关的童话阅读内容给大家布置相应的课下作业,比如绘画,读后感写作,给故事续写结尾以拓展大家的思维,大家在课下可以将作品提交到网站平台上让老师进行讲评,相互留言提高了教学效率,省去很多课上的学习时间。互联网的产生让同学们突破空间的限制,在家庭也能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网络的出现实现空间分离式的学习模式,软件交流的便利使得合作学习模式在班级之间展开,大大加快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用多角度去拼读童话故事。

三、加强互联网与童话阅读学习融合的策略

1.培养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师的职责应该包括正确的引领学生阅读课外童话作品,这当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阅读中外童话故事,将优秀的故事带到同学们面前,然后要求同学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童话进行了解。或者老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关于诚实守信这种优良品德,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大家上网搜索与之有关的童话故事进行观看阅读,在课堂上可以小组讨论的模式彼此分享,或者在全班通过面前分享自己找到的童话故事,并将它所传递的精神传达给大家。通过这样一个相对硬性的要求,大家能够课下进行积极地探索阅读,逐渐形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让互联网媒体真正的服务于我们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写作与创作的能力

进行童话阅读的同时,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更好地把握童话这种特殊文体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在理解童话文体形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师生交流平台进行实施监督,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作,打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传授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让他们的创作更多的赋予丰富的想象与幻想,创造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童话故事。通过平台的交流形式,给予他们文章写作的指导,对他们的写作问题语言进行指正。同时平台提交作品也提高了老师的办事效率,让老师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办公。在交流区域将指导意见对所有的同学进行共享,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互评,各自给出文章的建议,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评价别人不足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写作方面的缺陷,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學习、共同提高。

3.情景再现形式

教室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班级的文化,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小学生的特点就更喜欢活跃有趣的教学课堂,比如针对《丑小鸭》童话故事,学生可以进行合作进行表演,在展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进行声音音乐,以及图片的渲染,让每一个角色身临其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感觉器官,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以及在意境中对于角色的解析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含义,创造一个愉悦的语文学习体验氛围。让童话阅读教学不单单只是老师进行讲述,同时也不只是学习语文阅读那样去理解分析,而是倡导学生们融入童话,进入童话世界,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形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时候,在互联网上应该浏览适合故事情景的音乐背景,创造最贴切故事的意境。在这样一个相对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使得大家能够更加深入体会童话故事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也激发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在表演的最后,让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讲评,阐述表演中所缺少的童话里的感情和精神。在点评的过程中积极讨论,培养各自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便利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学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摒弃了一些传统授课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融入新科技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将互联网当做有效用的辅助工具为童话阅读进行服务,提升学生们对于童话的认知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下传统教学中童话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入互联网对于教师在教授童话阅读上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文中又进一步给出提高互联网更好融入教学的一些策略。任何一种新方法的实现都是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实现的,互联网与小学童话阅读的完美结合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去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要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去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胡丽芳.小学语文童话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柯瑛岚.信息技术在童话类教学课型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79-179.

[3]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互联网
信息技术革命对传播学实践应用的影响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高校图书馆创建大学生跨学科阅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