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在慕课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7-08-13 10:08罗文君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慕课高校建设

摘 要:“慕课”作为一种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同时使大规模的学习者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分享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当前我国高校在建设“慕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校及教师观念革新、经费、教师培养、与慕课平台公司的协作、著作权保护、教育功能定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慕课平台公司、学生四类主体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变革。

关键词:高校;慕课;建设;问题;对策

一、“慕课”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同时传递给大规模的学习者。它是分享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作为一种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同时使大规模的学习者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慕课”2012年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得到普遍运用并迅速向全球发展传播,由此培育出三大知名慕课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我国高校回应迅速,2013年,我国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美国edX签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签约。与此同时,国内高校也开始建设慕课平台,C9常青藤大学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大大学共建中国“慕课”平台,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等已经对国内大学产生影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甚至预言:“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學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国内当前有影响力的慕课平台——“智慧树在线教育”的数据表明其已经为国内2000多所大学提供学分性的慕课课程。慕课正在从教育提供主体、教学法、课程结构、培养方案、高校合作模式等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

二、高校在“慕课”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慕课自2012年从美国流行之日起,我国高校反应迅速,各类高校开始尝试建设慕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慕课建设中也反映出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及教师观念革新问题

我国的高校重视慕课的程度层次不一,总体来说,是顶尖大学重视,普通高校对慕课的价值认同感以及发展慕课的动力不足,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慕课建设列入其发展战略规划。

在慕课教学中,最为核心的仍然是教师。因此教师对于慕课这类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关系着慕课的建设与发展。慕课尽管在我国已经引入三四年,但广大教师的认识并不一致。据调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积极回应型。这类教师认为慕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产物,有其必然性,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变革发展。第二种,等待观望型。这类教师认为慕课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的教育方式,需要投入大力精力,现阶段不打算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方式,静观其变,根据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再决定是否加入建设。第三种,漠不关心型。这类教师对慕课是什么并不关心,也不打算将其引入自己的教学中。有的甚至认为慕课并不改变知识内容,根本没有必要瞎折腾。在上述三种类型教师中,后两者所占比例还很大,这反应了教师对慕课的观念和态度。这类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缺乏认识和准备。教师观念未革新是影响高校慕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是高校慕课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是本校的慕课师资团队建设需要经费支持,二是与平台公司合作需要经费支持。由于我国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还比较弱,學校的慕课建设不得不依赖于慕课平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这些都需要资金。尽管目前慕课平台公司对一些课程自愿提供免费服务或者较低收费。但是,慕课运作费用的成本需要高校承担。我国的广大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学校的运营需要开支的地方很多,对于慕课建设的经费不可能投入过多,因此,经费短缺是一部分高校慕课建设不积极的主要原因。

(三)本校教师培养问题

慕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由于慕课课程通常在该领域类有影响力的名校名师开出的课程,课程推出意味着未开设慕课的学校,或者说非名校的教师的同类课程将直接受到慕课课程的挑战。当前许多大学引进的慕课课程都是名校名师课程,让学生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如此一来,如果未开设慕课课程的学校,或者说非名校不重视本校的名师培养,不重视本校特色专业的慕课建设,很容易沦为知名大学的慕课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慕课的这种强大的教育资源整合功能是不能小觑的。慕课2012年在美国发展之时,有教授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甚至预言,50年后世界将只剩下10所大学在传递高等教育。目前,在慕课建设中,名校的优势明显,名校的师资以及重视程度都要优于非名校。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重视本校的师资培养,完全依赖于引入他校的慕课课程,结果是本校的师资力量会越来越弱,这对于非名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大的挑战。

(四)与平台公司的分工协作问题

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在于它是借助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使传统课堂不可能容纳的大规模的学习者同时学习。在其中,平台公司是一个关键的参与者,主要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公司从网络传僠、课程模块设计、直播互动、事务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方面提供相当专业的服务。传统高校的运行机制分为教学运行与行政管理两大块,高校统一提供这两种职能服务。但是在慕课教学运行中,是平台公司与高校共同完成这两大职能。在已有的实践中,平台公司除了负责技术支持以外,实际上还承担了一部分传统高校的行政职责:接收注册、收取费用、颁发证书等。因此对于平台公司的定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到底是商业公司还是教育机构的一部分?如果是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对其教育功能的实现进行评估呢?如果是商业公司,现有的平台主要是提供免费服务,或者说有限的收费服务,其利润从哪里来?是不是改变了教育的公益性功能?进而,传统高校教育会以收取一定的学费来分担教育管理成本。但是,慕课的建设成本,无论是高校和慕课教师在课程制作上付出的成本,还是平台公司的运作维护成本都比传统教育成本高得多,这种成本平台公司与高校究竟应该怎样分担?这些都需要高校与平台公司之间在分工协作方面具有清晰的定位。而目前,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明确的规则指引。

(五)著作权保护问题

慕课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新的发展和突破,结合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版权保护制度是否依旧适用形成了挑战。传统课堂教育教师使用他人版权作品,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是“合理使用制度”。合理使用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权利平衡机制,是对著作权人的一种权利垄断的限制,它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慕课教育显然与传统教育有着诸多不同,学习者的大规模性,制作成本的高昂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作品的可复制性等都是传统课堂教育所不具有的。在此,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对于高校、慕课教师、平台公司以及学生是不是依旧“合理”有待于深入研究。就慕课课程的制作而言,教师注入的智力成果应不应该受到法律保护,高校的资金投入,教师的慕课成果与高校、平台公司的关系,学生是否当然应该接受免费教育等问题都是传统“合理使用制度”不能涵盖的,究竟应该怎样定位、明确权利义务是当前高校慕课建设中应思考解决的问题。

(六)教育功能定位问题

慕课是一种虚拟课堂,单向传递知识,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它的课堂形式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同时为大规模的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人数的大规模性是其与传统性课堂的根本区别。由于人数规模过大,教师不可能与大多数学生形成互动,而只可能是一种单向性知识传递过程,这种单向性甚至还是远距离的。单向性、远距离教学使教师并不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正因此,有许多学者并不认同“慕课”的教育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学者联合会研究员彼得森就批评指出:“慕课既没有对传统本科教育构成挑战,也没有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基于讨论的交互式教育。慕课其实是一种向世界各地观众传播信息的视频电子书,它无法取代有着严格要求的、基于对话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慕课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高校在建设课程时,必须有清晰的功能定位。一方面,应充分的认识到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让慕课课程与传统课程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应尽早重视建设自己的慕课课程,在“慕课”平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在不久的未来,可能会因为“慕课”平台加速大学的优胜劣汰,而被其他学校兼并重组。因此,从教育功能上合理定位也是当前高校在慕课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高校慕课建设的几点对策

慕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兴起,不仅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加了教学方式,吸引了广大学习者,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慕课的引入给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要求高校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应尽快进行变革。针对我国高校在慕课建设中的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慕课平台公司、学生四类主体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变革。

(一)教育主管部门

在美国慕课的发展史上,慕课迅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美国高校和机构广泛认同慕课在在线教育中的价值。这种认同成为推动美国在线教育快速崛起的重要动力。与美国不一样的是,在我国的慕课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如我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是由教育部发起建设的,“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是由上海市教育主管部发起的。政府在慕课建设中主要是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完善政策,使慕课建设依法依规进行。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慕课建设,对慕课的发展定位、质量评估等要进行规范。其次,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为高校甚至是慕课平台公司提供支持。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主体大多数是公立高校,高校的经费预算主要来源于政府。慕课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需要经费投入,这就要求相关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资金预算时予以考虑安排。此外,尽管慕课平台公司本应有其商业追求,但是发展到现在,平台公司还主要发挥公益性作用。而且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定位,致力于发展慕课公共服务平台。意味着慕课平台公司的发展方向应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而不能以赢利为目的。然而慕课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费用,如果完全由平台公司提供,有违公平原则,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为其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

(二)高校

高校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在慕课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当前在我国慕课建设过程中,高校首先需要充分认识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只有认识到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才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去建设它。教育信息化是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适时抓住慕课发展的契机,制定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举措,将引进慕课与本校慕课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慕课扩大影响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从资金支持到考核制度、报酬制度、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只有教师积极参与,高校慕课建设的目标与价值才会真正得到实现。“慕课”依赖的基础资源是傳统大学已经建立的知名度和培养的名师。例如,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慕课”平台Coursera于2012年创立之时是与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密歇根等33所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课程。到2013年7月,Coursera已经发展到与64所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汇聚200多门课程,集聚了全世界160多万学生。Coursera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吸引规模如此众大的学习者,这在任何一所传统的哪怕是世界顶尖大学也是难以想象的,主要是因为与之合作的世界顶尖大学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学生出于对这些名校和名师的向往与崇拜而参与。Coursera通过整合多所世界顶尖大学的资源完成了大规模的知识传递功能。由此可见,对教师建立长校激励机制对慕课建设非常重要。

(三)慕课平台公司

慕课平台公司是高校、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联结的中介与纽带。建立在现代连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慕课自其产生之日起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与平台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密不可分。由于教育本身的公共物品性质,慕课平台公司想以此盈利的目的似乎一直还未实现。从美国的三大著名平台到我国现有的平台公司都是如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慕课平台公司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调整自己的运营方向与目标定位。平台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资源优势,广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争取以质量赢得竞争中的地位,从而为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提供基础。

(四)学生

学生是慕课的直接受益者,慕课的产生为广大非名校的学生分享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途径,使学生享用国内顶尖大学甚至是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学资源都成为可能。然而,慕课教学也有其不足,由于监督管理困难,学生的自律性较差,难予保证认真学习,实践中,一部分慕课一直呈现”高辍学率、低通过率“的特征。为了改变这种不足,学生应该加强慕课学习的主动性与自控能力,珍惜学校提供的慕课资源。同时,学生也应该改变观念,对于慕课课程应该承担一定的费用成本。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必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慕课的产生有其时代必然性,它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慕课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扁平化扩散,在带来优质低价教育的同时,也将深刻地改变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竞争模式。面对我国高校慕课建设中的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慕课平台、学生等各类参与主体都需要积极参与应对,从政策供给、经费安排、观念革新、权义分配等方面设计解决对策,以帮助慕课建设发展完善。使慕课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优势功能,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7-16.

[2]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

[3]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4]邹琳,陈基晶.慕课教育的合理使用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5(1).

[5]PETERSONRD.MOOCFizzles[J].AcademicQuest,2014(27).

[6]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9).

作者简介:

罗文君(1975—),女,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法、文化产业法、高等教育法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研课题“MOOCs时代高校教学模式发展变革问题研究”(X201501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慕课高校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