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泻实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2017-08-16 09:31李荣良沈贤发
陕西中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

李荣良 ,沈贤发 ,薛 鸾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风湿病科(盐城224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上海200437)

·学术探讨·

补虚泻实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李荣良1,沈贤发1,薛 鸾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风湿病科(盐城224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上海20043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本虚邪实之病,其中肾虚是根本,在SLE的发生和发展每一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阴阳不足,尤以肾阴虚较常见。虚、瘀、毒是SLE的基本病理因素,且互为因果。在治疗上宜补虚泻实,正邪兼顾。若邪实表现突出,急则治标为主,同时顾护正气;如病情稳定,以阴阳气血亏虚为主者,当补虚图本为要,滋阴益肾,祛邪化瘀为其常用大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被认为自身免疫病的原型,长期中医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减少西药用量与毒副作用[1-2]。本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以补虚泻实为基本治则辨证治疗 SLE,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归纳总结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常见证型,并将典型案例与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SLE累及多个脏器,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多种中医病证相关。其中以皮肤红斑表现为主的属于祖国医学“红蝴蝶病”、“阴阳毒”、“鬼脸疮”等范畴。我们认为SLE的根本病因是肾虚。因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肾又分阴阳,肾阴虚则滋养不足,肾阳虚则功能衰竭。而肝肾同源,坎离相济,金水相生,故肾虚时五脏六腑皆不足。SLE的发病又与外感、饮食、劳倦、七情等有关,导致瘀热蕴毒发病。毒邪为病,具有无处不在、伤及广泛的特点。发病初起主要伤及浅表肌肤筋骨血脉,随病情发展,逐渐损及心、肝胆、脾、肾、肺、脑。虚(肝肾不足为主)、热毒(火毒)、瘀(脉络瘀阻)夹杂为病,互为因果,其发病病机以热毒、瘀血为标,肾虚为本,本虚邪实、虚实错杂为其病理性质。

2 治则治法 薛鸾教授认为本虚邪实是SLE的病理性质,其基本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固本。补虚泻实,正邪兼顾为其治疗大法。补益虚损从脏腑论治,有益肾、健脾、养肝、润肺、宁心、益智的不同,从气血阴阳津液论治,有育阴潜阳、益气养血生津的区别。而泻实又有泻火、解毒、利湿、化瘀的迥异。

2. 1 急则治其标 急性发作期以邪实表现为主,临床可见高热不退,面部红斑鲜明,肌肉关节酸痛,心烦不宁,或意识欠清,甚则神昏谵语,口渴舌干或吐血衄血,大便数日一行,尿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数。证属热毒内燔,治以泻火解毒,清营凉血为主。因“斑属阳明热毒”之说,许多医家只一味清解阳明热毒,致使苦寒败胃伤阴、虚上益虚。因此,清热时,还须处处顾护阴液,方选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加减,使营分之热邪透出气分而解,通达三焦使热去毒清,同时培育肾阴。药用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生山栀、黄芩、桑叶、生地、丹皮、玄参、菊花、知母、山茱萸、青蒿、芦根、白茅根、紫草等。伴见神昏谵语、心烦不宁者,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静脉输注醒脑静、热毒宁或胃管送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

2. 2 缓则标本兼治 SLE稳定期周期长,病损慢性累及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尤以肾、脾、肝、心为甚。其特点往往既有肾、脾、肝、心之不足,又兼热、毒、瘀血之象,两者互为因果,彼此影响。辨证当属本虚标实,治疗应补虚泻实,正邪兼顾。

2.2.1 滋阴清热法:肾虚为虚证之首,诸虚之源,SLE尤以肾阴不足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较甚,脱发,皮疹色黯红,若隐若现,自汗、盗汗,口干咽燥,腰腿关节肌肉酸痛,心悸不寐,尿少水肿,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虚数,治以滋阴降火,清热透邪,方选青蒿鳖甲汤、玉女煎、知柏地黄汤等加减,药用鳖甲、青蒿、秦艽、知母、黄柏、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南北沙参、生地、天麦冬、玄参、玉竹、山萸肉、丹皮、女贞子、龟板等水煎服。

2.2.2 滋养肝肾法:肝肾阴虚,为SLE稳定期最常见的证型。临床可见偶有低热或不发热,皮疹呈褐色,毛发易脱,口燥咽干,时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腿酸痛,月经不调或闭经,小便黄,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以滋养肝肾。方用首乌地黄汤、六昧地黄丸、二至丸等。药物选用生地黄、熟地黄、制首乌、续断、桑椹子、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山茱萸、旱莲草、山药、天麦冬、丹皮、黑大豆、猪茯苓、落得打、六月雪等。

2.2.4 养心宁志法: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易致阴血耗伤,心络痹阻,临床表现为胸闷心烦,乏力,不寐多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动则尤甚,舌尖红,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治以益气养阴,宁志安神,方选宅中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炙甘草、酸枣仁、天冬、麦冬、茯神、当归、白芍、丹参、柏子仁、远志、紫河车、莲子心等,水煎服。

2.2.5 疏肝和络法:肝阴虚阳亢,肝络失和,可致皮肤红斑,胸胁胀痛,嗳气恶心,痞满,善怒,善叹息,头晕头昏,失眠多梦,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舌红两侧紫气,或伴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治以滋阴养肝,理气解郁,方选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加减,药用水牛角、羚羊角、醋柴胡、黄芩、生地、山萸肉、丹皮、青蒿、半夏、桃仁、炙甘草、生姜、青皮、郁金等,水煎服。

2.2.6 益气活血法:SLE邪毒气虚,或致血不归经,或致血脉痹阻,不通则痛。临床可表现为体倦乏力,全身肌肤紫癜瘀斑,或吐血衄血,网状青斑,甲周花斑,闭经,或量少色暗,痛甚拒按,舌色紫斑,脉沉涩无力。此型可并见于各型之中,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沉香、三七、红花、丹参、川芎、地龙、牛膝等,水煎服。

本病周期长,兼夹症较多,证型变化纷杂,证型虚实错杂,辨证分型与治疗要根据具体症情,逐一辨证,切不可强求。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2015年11月12日初诊,13年前因“反复白细胞减少,伴脱发、乏力、口腔溃疡、抗双链DNA抗体(dsDNA)(+),尿蛋白()”,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平素口服环孢素、硫唑嘌呤、强的松等治疗。刻下症见:面色苍白无华,面部及下肢浮肿,乏力、自汗盗汗,腰酸,恶风肢冷,头发稀少,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紫而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辅检:血白细胞(WBC)2.5×109/L,尿蛋白()。辨为脾肾亏虚,瘀血阻络之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为法。处方:生黄芪、青蒿、丹参、鸡血藤、首乌藤各30 g,茯苓、益母草各15 g,熟地黄、山茱萸、党参、炒白术、菟丝子、丹皮、川芎、秦艽、黄精、麦冬、地龙各10 g,炙甘草6 g。上方服1月后,临床诸症缓解,尿蛋白()。2016年1月13日二诊:面肿、自汗盗汗明显好转,复查WBC:3.3×109/L,上方去首乌藤,加仙灵脾15g,仙茅10 g,14剂。2016年1月27日三诊:恶风肢冷较前好转,尿蛋白(+),加芡实15 g、莲须10g、金樱子10 g,14剂。2016年2月10日四诊:症状较前均明显好转,夜眠不佳。复查WBC:4.5×109/L,尿蛋白(-)。上方加酸枣仁10g、茯神10g,继14剂。后电话随访,病情稳定。

按: 本患者证属脾肾亏虚,瘀血阻络。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无以荣养全身,故见面肿无华,气虚乏力;脾肾气虚则多汗,气虚及阳,则肢冷。夜寐不佳,盗汗乃阴虚火旺之兆;舌紫而边缘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乃脾肾亏虚,瘀血阻络之象。方以生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以健脾益气止汗;茯苓健脾渗湿利尿消肿;青蒿、秦艽清虚热,解热毒;鸡血藤、首乌藤养血安神通络;益母草、地龙、川芎、丹参活血通络;熟地黄、山茱萸、麦冬滋阴清热;黄精、仙灵脾、菟丝子益脾肾,阳中求阴,泉源不竭。全方以补虚泻实而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之效。

4 结 语 姚树锦等[3]认为SLE发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再加上后天脾胃失于调养,导致肝肾两虚,卫阳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与内生之邪相互缠绵,日久难复,损及脏腑。属“虚损病”范畴[4]。在SLE的急性发作期,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为主,迅速控制病情。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常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通络止痛为法,多选清营化斑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可起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相辅相成的作用。病情缓解后则主张以中药为主,固本培元,辅以西药常规治疗。总之,SLE的治疗应以补虚泄实为大法,以益肾养阴、清化瘀毒为核心,辨证施治,定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1] 刘淑清,陈湘君.复方“自身清”对62例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2):224-226.

[2] 王 丹,姜丽丽,薛 鸾,等.滋阴补肾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2):407-411.

[3] 王维英,杨晓媛,邵燕燕,等.姚树锦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3,34(8):1025-1027.

[4] 刘艳华,高金良,初洪波.应用中医虚损理论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0-111.

(收稿:2017-03-25)

*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5500)江苏省盐城市“515”领军人才项目

△通讯作者

红斑狼疮,系统性 /中医药疗法 补虚 泻实

R593.2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8.063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出血和脑梗死1例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