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2017-08-16 08:18王航平孙振武宋淑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原实验室实验教学

王航平,孙振武,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 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心,昆明 650500)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国家级高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王航平,孙振武,宋淑华

(云南师范大学 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心,昆明 650500)

如何利用地理优势、挖掘区域资源建设高水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近几年很多高校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实验中心。结合我校国家级高原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心先进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体系、总结中心的建设特色,并介绍了中心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提供借鉴并起到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高原训练; 国家级;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0 引 言

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来,至今已有1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一大批优秀实验示范中心被批准立项建设,这些“中心”在推进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高校办学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1]。我校“高原训练实验中心”于2016年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结合中心的特色,参考已批准的其他3家体育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已取得的丰富经验, 现就本校的“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体系、特色、建设实践的特点与体会做一总结探讨,以期为相关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提供借鉴。

1 建设背景

随着高原医学和高原训练手段、方法的进步与发展,利用高原低氧环境促进运动能力提高和人体健康改善的研究和实践已备受体育学科及运动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2]。有关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也成为近些年来的热点和重点。昆明是高原训练的理想场所,已经建成6个高原训练基地,每年有来自全国的大批国家队来此训练,如何利用好这一高原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高质量的科研保障服务已成为云南省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云南师范大学“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于高原地区环境特点、积极发挥高原训练研究优势,在高原训练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早在2008年“中心”就作为协作单位与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成为云南省体育类唯一的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012年,由中心申报的“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获得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就此“中心”为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成功申报完成了所有平台的建设,并与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2.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做到学校、学院、中心各层面的重视[3]。中心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契机[4],以突出云南高原的区域优势与特色、提升学生实践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重点,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示范性强的高原训练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以人才培养、知识运用、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技能培养为手段;以高原训练实践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为目的。

根据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改革思路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突出强调“3个层次”和“4个模块”。“3个层次”为基础实验知识层次,高原训练知识层次,高原训练实践与应用层次;“4个模块”为高原训练基础实验课程模块,高原训练方法实验课程模块,高原训练监控实验课程模块、高原训练营养与恢复实验课程模块。

2.2构建3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运动训练实践性强、操作性强、个体差异大的特点[5],实验教学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并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配合实验中心的4个实验课程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上形成基础实验、高原训练实验、高原训练实践与应用的3层次递进的教学体系。① 基础实验层次。该层次包括运动科学基础性理论与训练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准确获取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② 高原训练实验层次。该层次重点是深化和扩展学生的高原训练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机能和心理方面的影响,理解高原训练的原理和基本方法。③ 高原训练实践与应用层次。该层次以培养“高原训练综合实验技能应用人才”为着眼点,充分发挥大学的服务社会功能。中心依托“云南师范大学运动创伤治疗康复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高原训练重点实验室”,在高原训练和运动康复领域进行全方位社会实践服务。

2.3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检测手段,只有建立合理、灵活、立体的考试考核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已不再是简单的最后测试分数,而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手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给予正确地、客观地把握和判断,建立各方面相结合的学生实验成绩评定法[7]。根据实验项目的类型(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研究性实验等)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实验考核方式[8]。中心结合高原训练的特点与规律,实行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并重的实验考核方式。如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时,教师出一批拔高的实验题目,或是实验课题中扩展的项目,广泛征集最佳方案,将实验场地延伸至实验室外,密切和运动实践相结合。考核过程中,除注重考核学生的口述要领、操作步骤、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等环节外,还强调对运动项目规律的理解程度、运动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的选择标准、运动训练方法和运动负荷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等内容的考核[9]。

3 突出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3.1充分利用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充分利用云南省海拔高度多样性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构成了亚高原、高原、及高高原训练的立体平台[10]。为从事高原训练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了缅甸国家田径队、黑龙江自行车队、云南省田径中长跑队及游泳队高原训练的实验研究工作。中心通过实验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手段、实验操作方法、监控训练过程、掌握不同海拔高度训练方法及强度、负荷规律等等,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2全面整合实验课程体系

高原训练依托于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等科学原理进行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运动恢复的监测与控制,确保高原训练期间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或训练强度不足,为运动员获得最佳的高原效应提供科学依据[11]。在训练方法与手段方面则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指导训练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12],包括有氧与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速度训练与耐力训练的结构与搭配等等[13]。因此,在高原训练实验教学中将上述4门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并且使之成为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的课程结构,即将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保健实验作为指导科学训练的依据,将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实践作为指导训练的方法论,最终使实验教学密切围绕高原训练的研究与应用,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3.3实施开放的实验教学形式

高原训练实验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既要有在实验室进行血液、尿液测试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进行心肺功能测试的内容,同时还有在运动场地适时监测训练强度和训练负荷的测试与分析工作。因此本中心依据高原训练实验教学的这些特性,采用开放的实验教学形式。中心将高原训练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与训练,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提供科学训练指导,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4 中心教学示范作用明显

(1) 打破壁垒,校所合作,资源共享。 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心增加实验设备投入,引进先进实验设备,大大提升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通过与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加强合作与交流,资源共享,实现了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在实验设备、科研人员和项目合作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很好的辐射作用。

(2) 对外交流合作,效果明显。经过持续建设和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成效显著,特色明显。中心与瑞典、肯尼亚、老挝等国家高校在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进行广泛探讨与交流。

(3) 提供技术支撑,立足云南,辐射全国。中心依托良好的师资和软硬件设备,与云南省体育局、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红河州开展全方位合作,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在云南省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中心为我校学生科学训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何悦悦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残奥会以及听障奥运会上获得多项世界冠军;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屡获佳绩。

5 结 语

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做保障。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专业生存、学校发展。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提出了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8项具体内容,要求实验室建设要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应紧密结合各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优势、利用地域优势、加强特色建设、打造精品。我校正是在以上文件的指导和要求下,努力建设好高原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其他一些重点学科和大学的实验示范中心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 王礼贵.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98-100.

[2] 焦洪超,杨萍萍,崔言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浅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20-22.

[3] 胡亦海,余克望.试论高原训练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59-62.

[4] 游建军,王成端,谢 华,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其在西部的有效推进[J].高等教育研究,2014(1): 46-49.

[5] 王智慧.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理论热点与综合向度[J].体育与科学,2013(9):4-8.

[6] 王 勇,宋万年.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4):105-107.

[7] 邱 涵,朱俊虎,李玉峰,等.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2012(10):207-210.

[8] 蔡佩君,王晓萍,王立强,等.构建以效果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4):186-189.

[9] 赵杰修,田 野,冯连世,等.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2006(1):43-48.

[10] 胡 杨.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865-868.

[11] 余小燕,马福海.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142-144.

[12] 陈小平,褚云芳.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3,33(4):91-96.

[13] 魏小芳,姜宏斌.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9):47-51.

The Construction of a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lateau National Level

WANGHangping,SUNZhenwu,SONGSuhua

(Altitude Trai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How to make use of geographical advantages,mine area resources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and new ideas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In recent years,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de a lot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is area,and built a number of distinctive national or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centers.In this paper,accumulated the National Altitude Trai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experience,and use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to elaborate advanced teaching idea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It also summed up the features,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enter.Thes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laboratory teaching reform.

plateau traning; national 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2016-11-15

云南省科技社会发展计划“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高原训练的应用研究”(2014RA010)联合资助

王航平(1978-),男,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Tel.:13669704221;E-mail:wanghangping2006@163.com

G 804.0

:A

1006-7167(2017)07-0156-03

猜你喜欢
高原实验室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