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棠溪宝剑的复原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7-08-17 04:41李解周彦
理论观察 2017年7期
关键词:宝剑文化遗产物质

李解+周彦

摘 要:棠溪宝剑产于河南省西平县,春秋战国至唐朝中后期发展繁盛,此后铸造工艺一度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高庆民父子复原,其铸造工艺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章在追溯棠溪宝剑历史,阐述其发展模式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提高传承人文化素养、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河南省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关鍵词:棠溪宝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7 — 0072 — 03

河南省地处祖国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品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平县棠溪剑铸造工艺璨若明珠,富有独特性,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代表。本文在追溯棠溪剑的历史渊源,阐述其发展模式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法和措施。

一、棠溪宝剑的历史渊源

棠溪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出山镇境内,地理上属伏牛山余脉,因溪水两岸多生棠棣花,因此而得名。在五霸并起,七国争雄,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因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兵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全国出现了临淄、邯郸、南阳、西平棠溪四大冶铁中心。

由于西平棠溪附近的冥山铁矿石含铁量高,棠溪水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极其适合淬刀剑,加之两岸棠棣木质硬适于做剑柄等因素,当地兵器铸造业十分发达,闻名于全国。《战国策》记载:“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1〕《资治通鉴》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2〕《史书·苏秦列传》中苏秦游说韩宣王时也说“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宛冯、龙渊、太阿。”〔3〕以上都给予棠溪产剑极高的评价。曾到西平考察的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道“韩国出宝剑最多,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的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别坚利,称为龙渊之剑。”〔4〕从其话中也可确定,棠溪铸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另有史料记载,当时棠溪有很大的铸剑规模,盖了西平、舞阳、郾城等地区,达480 余平方公里,工匠就有 7000 多人。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一批铸剑名师,受其声名影响,均在此铸剑。棠溪在兵器铸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秦朝以至唐朝,各朝政府都在这里设置官营机构对其管理,铸造的兵器供国家战事需要。

棠溪也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军事必争之地,但正是这个原因也使它自身彻底毁灭。唐元和十二年宪宗发兵平定藩镇之乱,唐将李愬在这年冬天一个风雪弥漫的夜里,率领九千士兵突袭淮西镇老巢蔡州城,一举活捉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之乱,叛乱被平之后,为防止藩镇再次割据作乱,将棠溪冶铁场所夷为废墟。自此,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失传,繁盛的冶炼场面只能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之中。

二、宝剑重现光芒

淮西之乱被平定之后,冶铁场所被彻底毁坏,加上唐中央政府对其强有力的控制,棠溪宝剑铸造跌入低谷。之后宝剑铸造技术在民间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战乱频仍导致家族内部的铸造业不景气,部分铸造技术遗失,至此棠溪剑铸造技术一度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高庆民父子所复原。

(一)艰难的棠溪剑铸造工艺复原之路

高庆民,河南西平县人,生于铁匠世家,受其家庭影响自幼对金属锻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父高锡坤四十年代毕业于天津大学,是一个金属锻造方面技艺精湛的工程师,建国之后全家搬回了故乡西平,并在西平县创办了第一家机械制造厂,其间不间断地进行着祖辈已经失传的棠溪剑铸造工艺复原尝试。高庆民接手其父铸造事业之后,反复进行复原实验。直到1987年6月的一天晚上,高庆民终于破解了祖传的 “取棠溪水淬火”、“高温液体还原”等工艺的秘密,由此复原了棠溪宝剑的铸造工艺。经试验,该剑弯曲九十度不折,斩玉不会使剑刃丝毫损毁,四个字可以总结其特点:具有强、韧、硬、弹。对炼出的剑雕以图纹,配以剑饰,使其既具有传统的历史厚重感,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高庆民立刻意识到了它的文化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

(二)棠溪宝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1987年7月高庆民与十几位好友合作创办了棠溪宝剑厂,场址位于县城西南关。开始经营时,虽然厂房简陋、设备简单,但由于品牌独特、竞争对手少,宝剑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高庆民等人的努力下,棠溪宝剑进入了郑州亚细亚商场,仅此一项就为剑厂增加了数十万元的收入。这其间也不断进行着工艺的革新,1995年该厂的TX刀系淬火新工艺研究项目分别获驻马店市、河南省科技进步奖。随着生产的扩大、资金的积累,高庆民在1997年通过贷款,在县城南107国道金三角建成新厂房,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宝剑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三)棠溪宝剑迈入文化产业全新发展道路

进入新世纪以后,棠溪宝剑殊荣不断。2001年8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对棠溪宝剑产品“中华第一剑”进行了鉴定,它凭借悠久的历史及复杂的铸造工艺,中国历史博物馆将其永久收藏。在高庆民等人的不断努力之下,西平县棠溪宝剑铸造工艺终于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本人也成为了棠溪剑铸造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由此棠溪宝剑迈入了文化产业的全新发展道路。更为重要的是,在2014年9月棠溪宝剑铸造工艺因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独特的300多套手工艺等” 〔5〕被列入了全国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发展开创了新天地。

(四)棠溪宝剑发展仍旧面临严峻问题

虽然棠溪宝剑得到了有效的复原和保护,但是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为维护品牌形象,确保消费者买到“削铁如泥”的宝剑,从剑的冶炼、锻打、细磨抛光、手工研磨到剑鞘、剑架的雕刻等都采用手工制作,始终不肯降低锻造工艺水准,致使市场上一些低廉的仿冒产品有机可乘,加上企业资金有限,曾面临“产品积压”、“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6〕在实地调研中也发现,作为西平地方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当地政府对棠溪宝剑的扶持力度不够。此外,棠溪宝剑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在省内、国内还没有形成像信阳毛尖、新郑大枣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因此,棠溪宝剑的传承和发展还面临很大的障碍。

三、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探究

近些年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方法和措施,但从整体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衰微的趋势。由于电视、电脑等现代多媒体的冲击,诸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受到较大影响,大部分受到冷落,失去传承的活力。民间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民俗、手工艺等受到资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的限制,传承人缺乏,渐趋没落。〔7〕面临这一情况,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省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要实现良好的传承和保护,本人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市、县等各级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它出台的措施保护遗产能够引起全社会的注意,进而有利于提升社会各群体和阶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健全法律法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坚决执行,能使非遗保护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资金投入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至关重要,如果其它措施到位而缺少资金则等于空谈。从遗产的清理普查,宣传保护到建档保护,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庞大的资金注入方能得以继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牵涉面很广,任务很重,需投入的人力、财力浩大,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而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必须确认政府的主导性。〔8〕近年来,西平县加大棠溪源风景区的开发力度,把景区开发与嫘祖文化和冶铁铸剑文化发展三者相结合,将其打造成一个风景旅游度假区,为该县的大手笔,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整合调配作用,优化资源的配置。

(二)发挥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社会下,某一种文化现象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因是已经部分地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呈现出灭绝的趋势。我们能做的只是延缓这种文化现象衰亡的历程,唯一出路在于创新。通过创新去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糟粕,保留满足社会需要的精华。2009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活动,对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发展状况等有了基本清晰的掌握。通过分析得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的原因是没有对其内容与形式进行持续的创新,以至于不能适应群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很有必要。棠溪宝剑传承人高庆民指出,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应以当代人的心理诉求和文化理念为发展方向,宝剑在制作过程中丰富的文化符号,赋予了成功向上、和谐康宁、吉祥福祉的文化理念,并强调宝剑的发展要“棠溪宝剑避开一般化的套路,做到变、新、奇。”〔9〕由此可见,省内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做到创新。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应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体现,他们在富含历史传承、审美艺術等价值的同时,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通过产业化的手段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环境下传承与传播的市场空间,并借市场化的机会扩大规模与集聚资金,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与发展的良性循环。〔10〕走产业化道路,吸引社会资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出现的诸如,中国四大木板年画之一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因缺少资金,发展后劲不足;素有“真图腾、活化石”之称的淮阳泥狗狗传承人数越来越少;以虞城泥砚、卢氏木猴、浚县木制玩具等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不少民间技艺绝活后继无人〔11〕的问题。棠溪宝剑的发展也已走上了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面向市场制作符合当代人文化理念和心理诉求的文化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但归根结底,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的,不可避免地会削弱潜在的文化价值。在发展过程中,应做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最优化结合,避免将其过渡商业化,否则结果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应重点关注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像棠溪宝剑铸造工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只有一个,地位十分重要。传承人的特殊地位要求我们给予优越的传承环境,使他们能够专心为其所负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贡献。对传承人应该从经济生活、社会声望和福利保障、医疗上提供好的条件,为传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消除其后顾之忧。此举能够在思想上使传承人意识到自身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责任,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动力,从而促进遗产更好的传承。在全省范围内,省、市、县三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负责活动,实行传承和保护责任制,使每项遗产的保护都能明确到人。同时做好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以确保遗产能够能够有效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由于社会历史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造成它已经或部分地衰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传承、科学认识、审美艺术等价值,对于当代人正确认识历史、科学预见未来、提升审美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政府、社会公众、传承人三者之间的长效联动保护机制,充分运用各方面的的积极因素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对于中原文化乃至全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参 考 文 献〕

〔1〕战国策〔M〕.北京:中华书局.1990:967.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14.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250-2251.

〔4〕范文澜.中国通史(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2.

〔5〕李国喜,王新方.棠溪宝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N〕.驻马店日报,2014-12-1(2).

〔6〕张庆,郑炜.棠溪制剑绝技该如何传承〔N〕.光明日报.2005-9-22(6).

〔7〕张体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出炉有多少非遗面临灭绝〔N〕.大河报,2010-01-23(21).

〔8〕禤红葵.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8:22.

〔9〕温艺晗.棠溪“亮剑”魂在创新.中国现代企业报〔N〕.2009-02-20(3).

〔10〕王松华,廖嵘.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同济大学学报,2008,(01):107.

〔11〕夏挽群,陈江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01):36.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宝剑文化遗产物质
玩具宝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刻舟求剑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