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17-08-17 21:40郭晓英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郭晓英

摘要:所谓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需要想象,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数学似乎与想象关系不大。其实,数学也需要想象,甚至比文学更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想象能力 策略

虽然学生在低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但是高段数学中“几何体”、“空间”以及“图形”知识的出现,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困难程度。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

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所具有的表象的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为转移的。表象越贫乏,其想象越狭窄、肤浅,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中,要使用教具、模型、实物和画图等直观手段,以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为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认识100以内的数,可以利用实物计数建立表象。而认识较大的数,就可以依靠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较小数的表象进行想象。再如学习分数,开头可以通过等分物体来建立分数的直观形象。但分割物体的演示仅限于等分的份数不太多的情况。当等分的份数较多时,实际分割就有了困难,这时,学生就需凭借已经积累的经验在头脑中想象着这些分数的形成过程。至于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应当先通过对直观材料的直接观察、实验,形成清晰、生动的表象,再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和完善头脑中的形象,使学生生动的理解和正确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要发展想象力,必须大胆想象。如前所述,想象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所以也是一种求异思维,如果只能人云亦云,或者跟着老师的屁股后面走,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根本谈不上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使他们敢于想象。而要敢于想象,首先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除学生的思想负担,不要用各种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而对他们表达的不够清楚,不合要求,则不要过分苛求,但是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格式都作了规定,例如老师问:“2加3等于几”。学生回答说:“等于5。”则是“不完整”,应该说:“2加3等于5”。其实学生的回答是准确的、清楚的,在这里主语承前省了,不会引起混淆和误解。作为口头答问,习惯上都是这样的。由于教师的硬性规定,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抑制自己的习惯(其实是正确的习惯),再从头脑里提取出老师规定的格式,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类似的规定多了,就使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三、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为充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利用了多媒体动静结合、化繁为简的功能,来实现部分与整体的综合交互,使抽象的推理过程一目了然。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其教学难点是“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的过程”,单靠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然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完美地呈现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须任何讲解和提示,学生便能轻而易举地推导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水落石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独立完成了推导过程,并获得了新知。不仅如此,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数学的定义,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还有利于呈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四、利用课件体验数学空间观念

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素材,强化学生的直接感知,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积累几何图形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优势,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有限变为无限。

五、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观察训练。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四要:一要认真细致,二要有序有向,三要全面深刻,四要有静有动。

2.丰富表象积累,培养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把外界信息转化成记忆可以接受的形象编码。没有形象记忆,就没有表象的积累,而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联想和想象的水平。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增加形象信息量的储存,建立完整、清晰、丰富的表象。如演示时伴有醒目板书,操作后让学生复述,对学过的图形要求学生默画等,都是培养形象记忆的有效手段。

3.丰富语言,发展抽象思维。联想和想象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配合,同时也受其制约。有了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参与调节,学生的联想才会更丰富,想象的构思才能更广阔,更具有逻辑性。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做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互助互补。

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从疑问产生的。平时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对天真幼稚的问题也要耐心解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为解决问题设疑、质疑。通过质疑问难,发展学生潜在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设计富有创造性的练习。有位低年级老师设计了“6+6+6+6+4”这样一道题,班上学生想出如下三种解法:①6×4+4②6×3+10③6×5-2。显然后两种解法有创造性,特别是第三种解法,想象出了看不见的“6”,思维层次更高。又如:1/4×()=1/6×()=1/7×(),这题既可以从倒数的意义去想,也可以从分数乘法的角度去想,还可以从积相等去想。可见,练习题本身富有创造性,能激发求异思维,增强联想的深度、广度,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能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进行平面与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小学生创新与开放型思维的形成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成长,而且也会潜移默化地影響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