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7 05:15覃向欣
魅力中国 2017年30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覃向欣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教师应该多鼓励小学生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探索活动,而不是自己站在讲台上一味地向小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输出。同时教师也应该多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只有学生自己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了,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得数学知识被很好地吸收消化。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必要趋势。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懂得如何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当今的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素养都有待提高与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也不要操之过急。人教版教材中提出,要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路进行整体的优化才能慢慢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当今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下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共同探讨的一大问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缺少同孩子的友谊,在精神上同孩子没有共同点,教育就会在黑暗中迷失路径。”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友谊,做到亦师亦友,平等对待孩子。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热爱学生,珍惜学生真实的见解;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见解;信任学生,倡导学生的个性见解;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见解。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在教学中,将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与他们一起讨论交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很好!”等语言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耐心地指导,鼓励他们,用“你能行!”,“好好想想!”,“慢慢来!”等,让学生感到我们是在和他们一起动脑,这样师生感情交流和谐,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二、改变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是柏树大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这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已学的知识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之中,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晰的思路。在人教版教材中提到,要让学习知识的主线索贯穿于每一位学生的解题思路之中,这样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教会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讨与推测,通过类比相似的题目来推测一道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当教师强调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时,则更要注意对小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根據每堂课上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扩宽解题思路,打开小学生思维的盒子,让小学生拥有通过已经掌握的旧的知识点来解决一道全新的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改变自己作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应该充分地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或自由思考或小组讨论。

四、用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例如用生活情景来包装例题,如将简单的“5—3=2”转化为“妈妈奖励你5颗糖果,你吃了3块儿,还剩几块儿?”等,这样简单的包装不仅使问题变得更为生动,也能使学生更有代入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成长经历等逐渐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进行估算的时候,还可以采取游戏式教学,将班级改造为一个市场,让学生在里面自己进行“交易”,看谁能在固定的经额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下,学生能更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提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拉近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正处于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自幼儿园开始,儿童已经在试图运用有戏来改变周围、控制周围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生活场景的部分,就是要激发学生这种发现与改变的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去利用数学改变世界。

五、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对于自主学习不能仅仅理解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还要合理地考虑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式的学习。因为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距,对于同一数学知识每个学生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如果这时仅仅是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那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就具有非常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进行学习的话,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会相互交流和沟通,学生会把自己的思维成果拿出来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这样既是对于学生思维结果的检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之间彼此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且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他人监督”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自律能力也会更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研究和运用多种自主探究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探究式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斌.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2]陈清利.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0

[3]李民. 研究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 [J].赤子(上中旬),2012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