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表情包大战”中符号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2017-08-22 06:30吴宇燕
今传媒 2017年7期
关键词:表情包符号意义

吴宇燕

摘 要: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的视觉需求与生产自觉被进一步激发,一种新的符号“表情包”兴起并开始占据网络视野,以戏谑去严肃化的方式解构严肃政治和社会命题,构建起独特的话语体系。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本文将“FB表情包大战”看作一个符号化的过程,结合符号发出者的特征,从符号意义发出与接收两个环节出发,探讨“FB表情包大战”中表情包符号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关键词:表情包;符号;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067-02

移动互联网时代,图像的符号作用进一步显现。无图像,不社交,微信的表情聊天功能和微博的图片评论功能,更是推进了图片传播形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与演化。而正是在这泛娱乐、社交为王、去中心化的网络背景下,人们的视觉需求与生产自觉被进一步激发,新符号文本“表情包”兴起并逐渐占据网络视野。

表情包作为当下最热门的传播方式,它往往通过对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配上文字进行加工,以戏谑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对公共平台中热门话题进行二次传播,并最终达到病毒化传播的效果[1]。经过网络社交平台发酵,表情包与热点的结合往往形成独具影响力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譬如2016年1月的热门事件,以90后为主要群体的中国网民使用表情包在Facebook(以下简称FB)等网站进行观点表达与权益维护,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该事件起源于台湾女艺人周子瑜被举报为“台独”,随后大陆电视台与品牌方声明不与“台独”艺人合作的立场,压力下周子瑜录视频道歉,而大陆明星林更新在FB上对其道歉敷衍态度的嘲讽引起了一些台湾网友的围攻。在爱国情怀的激发下,大陆网友展开了FB表情包第一轮大战。随着事件升级,表情包大战被推到高潮,“帝吧”组织集体翻墙攻占台媒,利用自制表情包刷屏三立新闻、苹果日报等台独媒体的脸书粉丝页。出乎意料的是,这场以表情包为中介的交流活动达成了戏剧性的反转,由于两岸网友对表情包内容的解码方式不同,原有的政治意义被解读、引申出更多的文化或其他的意义[2],起源于台湾网友向大陸网友索要有趣的表情包资源,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岸网友开始“破冰”,双方在斗图这场狂欢中“化敌为友”。

赵毅衡将符号定义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化就是赋予事物以意义的行为和过程,而一个意义包括发出(表达)与接收(解释)这两个基本环节[3]。这场表情包大战无疑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而大陆网民作为意义的发出者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故本文从意义的发出和接收两个环节出发,结合符号发出者的特征,对这场表情包大战进行解读,探究意义的表达与实现。

一、符号的发出者:个性化的草根烙印

符号化即片面化,符号不等于符号载体,不等于载体的所有可感知品质,而是载体所提供的感知与意义之间的关系[4]。片面化时已经决定了符号的意义方向和意图定点。因此,谁来发起符号化以及如何符号化,就等于决定了意义的生产权。

在FB表情包大战中,掌控主动权的始终是大陆的网民。他们活跃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大多在18-35岁之间,其中主力是90后群体。相较于精英主义者,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强调自我表达,充满着反叛色彩。在参战的网民中,“帝吧”的粉丝更是中坚力量,他们自嘲“屌丝”,热衷于用一种网络化、逗逼而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观点和参与社会议题,“爆吧”“出征”这种表达门槛低、娱乐性强、规模和影响力巨大的方式就给予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在用户生产内容的号召下,有着浓厚主观色彩的表情包成为了他们构建自我话语权和形成群体认同的符号。郑满宁就曾指出,这些表情包的使用者其实是在构建一种原生态未经主流文化改造加工过的“纯天然”草根文化[5]。可以说,表情包的使用者往往是草根阶级,在潜意识中,他们认同这种反传统反权威反世俗化的草根价值观。当他们寻求用表情包符号来发起意义时,就已经为其打上了个性化的草根烙印,也使得戏谑、娱乐、消解的因素于此发源。

二、符号意义的发出:戏虐去严肃化的表达方式

意义的解释是一个符号最终实现的环节,但它也意味着一个新的符号过程的起端,表情包的编码其实正在对前一个符号的解码。胡正强通过对霍尔“对抗式”解码理论分析指出,表情包是一种对抗式的解码现象。对抗式的解码既可以表现为对话语字面意义或内涵意义的直接反驳,也可以表现为对其保持一种讽刺、哂笑和不屑的态度[6],尽管解码者实则明白原有的内涵,但他却仍然选择用这种另类的方式去表达。

表情包常常利用“拼贴”“同构”“戏仿” 等符号构型方式编码,充满后现代主义色彩。拼贴的形式较为简单,通常是对既有的视觉元素和素材的重新改造或对其意义的篡改,如emoji的恶搞版,将原有的表情元素组合拼贴创造出新的意义;同构则指的是某种结构的复制或翻版,譬如将姚明、黄子韬的脸部替换暴走漫画等图像中原有的人物脸部,多次元交织出娱乐幻象;而戏仿则按照自己预设的意图借用其他作品形象进行制作,周星驰作品、《还珠格格》等经典影视形象就被广泛地篡改以达到滑稽荒谬的效果。

FB表情包大战也主要运用这些方式编码,图文并茂,自成体系。其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人物、卡通动漫形象,他们往往是热门“网红”,这类表情包将夸张生动的表情配上网络流行的吵架用语,极富传播效果;二是一些政治宣传图像,典型的是文革宣传画的再创作;三是大陆风光美食照,如四川的火锅、北京的故宫等,着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也用于抨击台湾媒体和“台独”分子对大陆的无知和偏见。任何符号都有着“任意武断”的特性,草根网友正运用这种戏虐去严肃化的表达方式构建他们的“自由王国”。

三、符号意义的接收:抗争意义的消解和狂欢的达成

在符号传递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7]。解释是符号意义最终实现的地方,而有时尽管发送者有着明确的意图,但由于双方的年龄、文化等背景差异,接收者对意义的解读可能会产生歧义。

从发送者的意图看,这场表情包大战无疑是一场爱国主义的抗争行动,大陆网友们希望通过表情包打击台独,宣传中华民族文化和表达“一个中国”的立场,而符号的文本意义却是这些多元化的表情内容,戏谑、搞笑、荒诞。一开始,作为接收方的台湾网友对于这场“骂战”是抵触抗争,由于所处的网络环境差异和长期文化交流的阻隔,他们的解码产生了误解,但所有的解释都是解释,他们的认知差并不意味着解码的失败。反而在你来我往,相互斗图,完成一轮又一轮的符号化过程后,台湾网友的解码开始转向,他们私聊大陆网友询问表情的意思并渴求收集更多表情包,双方就表情包这种文化交流形式达成了认同,产生了某些共鸣,激战变缓。

暂且不论台湾网友最终是否对发送者的意义进行了正确的解读,但在这你来我往的符号互动过程中,台湾网友的解读是愈来愈接近发送者意义的,至少,他们就文本意义达成了统一,这些裹挟娱乐的符号信息,使这些亚文化群体展开了良性的互动,从而政治意义被消解了,对立抗争的氛围也被狂欢所代替。

四、小 结

在周子瑜事件以前,人们一直处于前符号实践状态中,而当矛盾激化,這些草根特质鲜明的网民利用表情包进行了意义的操作,在他们有意识地编码时,就转向了进入意义表征维度的“符号功能”。显然,表情包符号初始就被打上了个性化的草根烙印,埋下了戏谑、狂欢和消解的伏笔。而作为发出者的大陆网民希望借助表情包符号希望传递“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美好的中国、一个没有战争的中国”的意义,但这种戏谑去严肃化的解构方式在解码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意义。在这个符号互动过程中,起初双方对抗的意味是浓烈的,台湾网友并没有与发出者的意义达成一致的解读,随着交流深入,双方就表情包这种文化交流形式达成了认同,产生了某些共鸣的意义,作为接收者的台湾网友也在努力解释中接近意义真相。

人通过符号来表意,通过控制意义生成的方式来运用权力,在人人都是生产者的网络时代,表情包这种去中心、碎片化、戏谑去严肃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了年轻的草根网友构建特有话语权、解构严肃政治和社会命题的有力武器。在娱乐的外衣下,他们戏谑权威,嘲讽社会现象,带有强烈的狂欢和批判精神,他们正企图建立自己的主流,特立独行,不羁不屈,娱乐至上。

参考文献:

[1] 王立君,白曹智子,程熙慧.读图时代下的传播活动图片化热潮——以表情包的流行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6(18).

[2] 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9).

[3] 赵毅衡.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国际新闻界,2013(6).

[4] 赵毅衡.符号表意的两个特征:片面化和量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 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编辑之友, 2016(8).

[6] 胡正强.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码现象论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7]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表情包符号意义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留学的意义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诗里有你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