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闻和数字化新闻课程改革

2017-08-22 21:23王冰倩黄小倩
今传媒 2017年7期

王冰倩+黄小倩

摘 要:在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选择从事新闻课程学习的人也与日俱增。世界新闻教育起步于欧美,最初在美国发展起来并随之成为主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也逐渐开始走向移动化、数字化和社交化,并对传统新闻业形成了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全球新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上日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英美两国为主,探讨新闻媒介对移动新闻和数字化新闻课程发展进程与前景。

关键词:移动新闻;数字化新闻;新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73-02

从CNKI数据库的检索来看,我国对英美两国新闻类课程设置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与我国当时社会状况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关注新闻,更多是以纸媒的形式,了解时局动态以及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

课程的设置,源于实践的要求,不同时段的新闻学实践都会为新闻学课程提供新的方向。移动新闻的出现和发展,同样如此。移动新闻为大众关注新闻提供了新的模式,特别是在网络和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众多的移动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纸媒或杂志新闻的较为固定化的新闻阅读模式,移动新闻的“移动”使得大众随时随地的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时政热点。

众多移动新闻端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相对开放与自由的新闻阅读和新闻评论的平台,关注者不再只是单纯的新闻阅读者,而在某种意义上,关注者的身份可以转变为某一项新闻或某一类新闻的参与者和发布者。移动新闻的发展,丰富了新闻学课程的内容,促进了其新的发展。

一、大学新闻学课程发展史

1869年,华盛顿和李大学开设了世界最早的大学新闻课程。学生多是从事印刷工作的工人。学校通过教学和提供奖学金的方式,使这些工人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当地报业的实践中。

专业新闻教育起源于西方。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开创新闻专业教育的国家。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这被视为美国新闻教育,乃至世界新闻教育开端的正式标志。随后,美国许多大学陆续开设了新闻学课程。到1912年,全美国已经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新闻学课程。在欧洲,英国伦敦大学在1919年率先开设了新闻学课程。

1918年,在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政治系开设了新闻学课程,为中国新闻教育翻开了第一页。此后,燕京大学创立新闻系,并成为北京乃至全中国最有影响的新闻系。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西方新闻传播教育,逐渐将焦点从新闻学转向传播学教育。[1]”进入21世纪,学界更加深化了对新闻教育的探讨。2005年5月,美国卡内基基金会与美国奈特基金会联合美国四所著名新闻院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新闻学院和一所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琼·肖仁坦斯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宣布启动“卡耐基一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项目。据当时美国新闻媒体报道,首期便投入410万美金对美国八所新闻学院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

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提供数字新闻课程内容,学习如何使用博客,音频,视频,照片、动画和数字地图来报道,制作和编辑新闻,以讲述纪实故事;讨论数字新闻的新兴主题,例如高科技公司在塑造新闻媒体中的作用,非专业参与者创造的“见证新闻”的兴起,信息图表,数字图像改变软件的使用,和吸引观众的新闻游戏;分析在线发布新闻所产生的法律,经济,专业和道德挑战;获得高级互联网研究的技能,包括如何在数字纪实中适当地使用来自新闻档案和公共记录数据库,私人社交网站和在线企业公关的材料。

斯坦福大學在2000年开始开设数字新闻课程,并开设了10门关于数字新闻与一门关于移动新闻的课程;其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学院数字媒体报道的相关实用教育内容:主题包括照片、视频和数据报道,媒体权利与责任,新闻业之外的通信职业。不仅如此,写作、博客与新闻报道的基础也会在课程板块中进行教学并实际应用,并且实验课程中完成的作品可能被提交给斯坦福日报。

二、媒介发展推动课程改革

纵观媒介发展历史,媒介系统先后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得到了充分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传媒生产观念的变革,媒介功能开始从分散走向融合。[2]”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现状下,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单独的媒介形态趋于融合化,网络传播和传统传播方式一起促成了多元传播环境的形成,包括传播者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等。

而在这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类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十分明显的是各类专业的过度细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报纸、广播电视或是新媒体等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所学甚多,所精通的却是寥寥无几。新闻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传统的新闻课程更多为实务服务,发展至今经营格局必然会发生改变。“网络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手机移动用户的逐渐增多,数据库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更是昭示变革的必然性。[3]”现代新闻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随身性、便携性等优势。[4]”现代新闻媒体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式教育的最佳工具,使信息具有了实时性、动态性和直接性。因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教学,在内容上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譬如纽约大学硕士新闻学院设置数字新闻方向:Studio 20: Digital First。其课程内容,其一,传统要求:两个基本报告加上课程 “数字思维”;其二,核心是三个基于项目的课程,称为工作室I,II和III;其三,选修课程,让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在第三和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与适当的媒体合作伙伴一起设计自己的项目,并自己尝试创新和命名。

三、新闻学课程改革

美国一直处于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前沿地位,引领着新闻教育的变革。为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美国各新闻院校在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其一流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革大致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转型;第二,技术融合;第三,跨学科化。[5]”

1.数字转型。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其课程内容与新闻算法和大数据相关。譬如Advanced Digital Media Production研究内容:为研究一则深度报道新闻,充分应用数字媒介:音频、摄影、图片及视频。主题包括先进领域的技术与方法(仍然关于音频、视频),以及在一个10到12分钟的多媒体片段中创建纪实的叙事弧块的重要性。

2.技术融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学院开设数字媒体方向、移动新闻为主要制作课程之一。并且移动新闻课程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使用移动和社交工具来报道、制作及传送重大突发新闻,以期教会学生用IPHONE、APP和媒体社交平台在极短期限内报道和制作高质量的新闻。

3.跨学科化。在融合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各新闻院校针对自己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增添了计算机科学、编程学、精确新闻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纽约大学本科新闻学院便设置有新媒体相关课程,且新闻专业本科学生必须选修第二专业。我国教育部学科目录在传统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五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出版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但我国的新闻类人才培养处于单一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新专业的课程设置仍待优化。

此外,在课程类型的设置上,英美新闻院校都非常灵活多样。“具有课程数量多,选修课比例大和重视实践课程的特点。[6]”相较而言,我国必修课所占比例更大。选课其实更多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真正可以自己选择的公开课涉及范围过广,很大程度上又将新闻课程排在门外。同时,理论课程偏多。实践课程所起辅导作用较小,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较弱。

在课程層次的设置上,“英美院校课程的细分程度高、层次性强。[6]” 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网络与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彻底被改变,多种技术融合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而我国的课程所涉及范围广,课时有限。因此,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部分重点内容,从而很难实现让学生对内容的全面熟悉和对新进展的充分探讨。虽然近几年新增了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两个新的特设专业,但显然无法跟上新的新闻融合发展的潮流。课程停留于点到即止的境地。

过去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中心的新闻学学科框架,大多围绕传统媒体实务和经营管理展开。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新闻学科要想在传承的基础上转型和创新,诸如网络新媒体、数据新闻、媒介融合都将成为新的重要内容。

四、结 论

移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新闻课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拓展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新闻院校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培养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进新闻传播教育的数字化、技术化和多元化的转型。

现如今的新闻学教育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的设置怎么样体现大学教育自身的特色,而怎么样处理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差异,怎样使新闻课程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笔者的总结和概括仍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信训.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百年流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6).

[2] 孟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

[3] 路敦亮.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J].科技传播,2015(2).

[4] 莫梅锋,刘潆檑.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课程的教学互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5] 逯义峰.课程创新与实践:新媒体时代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6(2).

[6] 肖雪,闫慧,冯湘君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与情报学第一学位课程体系——基于英美的考察[J].图书情报知识,2014(6).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