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文献综述

2017-08-22 21:24董雨婷张亚杰
今传媒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青年人

董雨婷+张亚杰

摘 要:青年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为了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状的特色理论,从而降低青年政治参与的成本,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服务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本文从网络政治参与背景、现状、影响因素、危机、解决方法、重要性、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对比和交融六个方面对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进行梳理。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青年人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7-0175-02

网络政治参与是在信息化时代下产生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公民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增强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公平等,从而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网络政治参与对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社会管理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障政府工作廉洁性,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幸福中国[1]。

青年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因此,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现状的特色理论,从而降低青年政治参与的成本,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服务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微信、微博、QQ、论坛等走进青年人的生活中。互联网以其开放、多元、交互、便捷、匿名等特色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同时对政治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CNNIC在《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特别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青少年总体的79.6%;周上网时长为26.7个小时(平均3.8小时/天),高于平均网民的26.2小时。我国青少年网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使用时间、沟通分享意愿均远高于网民总体平均水平[2]。

由此可见,青年人是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网络为青年人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平台。青年人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表达观点、分享信息和获取新闻等。网络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3]。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

与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参与方式的变化。青年人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维护公民自身利益和表达政治意见。互联网成为青年人政治参与的新平台[4]。西方国家出现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由传统政治参与向网络政治参与逐步转变。国家通过建立多种网络平台,鼓励青年人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例如2008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加大在网络中的政治宣传,以期望获得青年选民的支持与认同,最终成功当选[5]。

据CNNIC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中20~29歲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群体占比21.4%;30~39岁群体占比23.8%[6]。如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人群”(年龄在16~44岁)的定义来看,我国青年网民人群占比已超过网民总人数的四分之三。

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在内容上具有丰富和广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国家、社会相关的重大事件,如两会问题、腐败问题、国际国内政治政策、时事热点等。另一方面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一些重大事情,如医保规定、就业创业、退休年龄新规等[7]。

网络政治参与较之传统政治参与有优势,但并不能取代传统政治参与方式。“以色列学者艾利亚·斯特恩等从对比视角研究了传统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认为传统政治参与有助于建立公众和政府间的信任关系、增强政府授权和官民合作;传统政治参与在中老年政治参与活动中占有较高比例”。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补充,将线上线下政治参与方式融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实现融合的具体方式尚未有清晰地研究[8]。

网络政治参与在互联网时代下不断渗透进青年网民的生活中,网络政治参与方式不断增多,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参与范围不断扩大,网络政治参与将在政治参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政治参与的新型重要渠道。

三、政治参与的危机

在中国政治参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和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俞可平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民参与积极性较差; 二是非制度化参与途径的大量出现; 三是政治参与中公民与政府的冲突; 四是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性未能达到标准。以上四大方面是我国难以进行大量合理的线下线上政治参与的危机与限制因素,有待未来的不断改善[9]。

青年人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围观式政治参与”。围观式参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参与者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以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影响政治决策并维护自身利益。围观式政治参与存在盲目跟随大众意见,娱乐心态导致的随意表达,不合理不文明甚至不合法意见,造成一些网络政治参与乱象[10]。

网络政治参与乱象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

首先是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非理性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如“网络暴力”的出现,一些青年人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入网络中,成为“键盘侠”,对他人进行主观的道德审判、人肉搜索等等,引发恶劣后果。

其次是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存在欺骗、恶意炒作等参政现象。信息化时代下,海量的网络信息使人难以判断信息的正确性,给不法分子带来恶意操纵的空间,如网红恶意炒作引导舆论偏向,不顾事实真相,欺骗广大受众。

最后是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群体极化”现象。网络中青年网民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各自的群体并强化了他们的价值观,消极的群体会扭曲成员的价值观,产生负面效果,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10]。

四、网络政治参与弊端的解决方法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引导网民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正确的思想,提升网民素质,减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不合理现象。

加强网络监督,营造良好干净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虚拟性带来的不良现象,政府需要加强对于网络中信息的审核,及时分辨真伪,同时加强网络平台监管与惩处,保证网民们有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从而保证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政府对公众意见反馈制度。新时代环境下讲求迅速高效,政府的服务质量也需不断提高,政府可以增加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有效反馈公民意见与建议,加强双方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11]。

为解决以上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各界通过引导、教育等方式,并以法律严格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们有序、合法、合理进行网络政治参与。

五、结 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旧有的传统政治参与形式。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化与合理化,网络政治参与以其便捷、高效、创新的特色,越来越受到青年公民的欢迎,在未来政治参与中将能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在网络政治参与具体实践方法的研究中,仍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多方面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将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力量不断扩大,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其中。同时注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设,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制定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法律条文,将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方式合理引导,使公民自觉进行制度化政治参与,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新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明生,杨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5-21.

[2] 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http: //www.cac.gov.cn/2015-06/04/c_1115506033.htm.

[3] 王建武.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J].青年研究,2016(6):32-40.

[4] 房灵雨,郭颖.浅谈公民网络政治参与[J].商业文化,2012(2).

[5] 吴世友,余慧阳,徐选国.国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13(7):101-106.

[6] 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http: //www.cac.gov.cn/2015-06/04/c_1115506033.htm.

[7] 王毓.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2012(3).

[8] 孙萍,黄春莹.国内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13(10):16-20.

[9] 楊洸.新闻文本、新闻框架和个人基模对新闻理解之影响——以“锋芝婚变”为例[J].新闻大学,2014(2):10-16.

[10] 王雁.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探讨——以浙江10所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4(2):102-111.

[11] 黄昆.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政治参与现状及引导路径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青年人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行远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
青年人需要这样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