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

2017-08-22 17:09凌霄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一直都是研究人员重点研究内容,并且也是客观规律深层次分析的基础条件。我国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怎样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分析,必须借助实证及动态理论入手分析。本文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出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作者简介:凌霄,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2

前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建设,这些都表示将会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首先,主流思想观念越加活跃,不同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其次,大众信息获取途径逐渐增加,信息选择更增加针对。这也就表示当代大众心理及精神都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实更加艰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

(一)批判性内涵

哲学实际上就是批判社会,树立批判哲学真理。换句话说,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基本性质。马克思在传统这些批判相关内容基础之上,建立了自身哲学体系,其所具有的批判是对自身哲学理论的批判,同样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批判。

马克思明确表示,辩证法实际上是对事物真实分析,了解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在不断发展中获取形式,进而决定了其具有短暂性及时效性特征。从本质层面来说,马克思哲学批判并不仅仅崇拜某一类事物,借助批判手段不断推动自身发展。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开放性体系,会随着时代发展进行完善。

(二)实践性内涵

马克思主义将人看成特殊个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实际上是独立及现实个体,并且具有观念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多次强调人自主创造价值。

在传统唯物主义中,应用感性角度观看世界,将世界看做天然存在的东西。在实践唯物主义中,将人自然化及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室实践内涵具有无产阶级特性。无产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少数人员哲学,而是社会大众所具有的哲学[1]。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

(一)边缘化及自我放逐

1.哲学张力削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力实际上是物理学领域内不同物体分子之间存在的引力,哲学张力就是以此作为内涵,定义全新内涵。哲学张力将不同矛盾相连接,同时具备同一性及差异性特点,在动态及静态之间获取平衡点。

哲学理论精神实际上是尘世现实及理论精神之间的结合,进而哲学理论大众化发展也是必然发展趋势。哲学在政治领域中应用,可以将理论介入实践。哲学作为理论特征,和现实世界较为相似,但是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思。任何人想要实现自身价值,或者是吞噬政治,哲学都需要突破自身,并且和时代发展进程相一致。世界哲学化及哲学世界化二者就是现实及抽象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对现实世界过程中,自身张力下降,哲学性质被削弱,哲学所具有的价值被大大降低。

2.泛意识形态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政治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国主要政治手段,逐渐成为了统治当代大众思想工具,在负面信息及功利观念作用之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哲学价值大幅度下降。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具有创新作用的研究成果数量十分有限,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逐渐成为政府政策中的赞美诗。

(二)虚拟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快餐式知识,哲学功能逐渐被弱化,人们并未对哲学内涵深入了解,尤其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冲击。

1.对传统哲学物质观的冲击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物质及实践概念。互联网虚拟技术在发展之后,提出了虚拟及现实的全新课题。真实世界和网络环境之间边界越加模糊,人们可以借助数据工具及虚拟手段传输信息,同时借助虚拟手段创造更过现实世界所否定的信息。

人可以改造世界,同样也受到客观物质约束。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比较,人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延时,例如VR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见面或者是书信手段实现,互联网技术就突破了时间及空间上约束,人们借助网络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借助虚拟技术,虚拟所想要的场景,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包含虚拟内涵,这也就对传统馬克思主义哲学造成了一定冲击[2]。

2.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地位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中,我国也逐渐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数量显著提升,人们生活越加丰富,这也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首先,计算机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社会改革进程,在重新创造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情况下,也在转变人们生活形式及消费习惯。大众在全新社会时代情境之下,逐渐受到全新理念影响,进而造成部分大众对于传统主流理念产生质疑。

其次,部分国家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向中国进行文化输出,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理念。西方道德观念和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部分网民被西方道德观念所吸引,造成自身思想观念出现混乱,人生观及世界观出现问题,加剧政治价值复杂性。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出路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质的回归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全面自主发展,解放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奠定了现代哲学形态及格局,并且赋予了时代设虚拟批判现象。哲学在面对现实实际过程中,可以看见社会所存在的美好一面,同样也可以看到社会所存在的矛盾一面,认识约束社会发展建设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批判,创造全新社会理念。

哲学批判性属于开放性体系,会跟随时代发展变化而发生改变,以对资本逻辑的反抗作为基础条件,这样才可以真正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问题。哲学批判性回归,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建设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哲学批判性大众化建设之后,可以精简哲学思维,引导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社会所潜在的矛盾纠纷。哲学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实际上存在与任何事物中,并且对事物进行批判而成[3]。

2.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并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及考察问题,更是解析问题及处理问题。马克思认为,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内容上都具有原因,并且也具有一定历史使命。真正难以解决获取的并不是答案,而是难以获取问题。真正进行批判的也并不答案,而是对问题的批判。以批判性分析作为基础条件,问题意识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出发点,也成为了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与社会阶级纠纷最为在激烈时期,进而马克思是从哲学是从解放人类发展层面入手,对人类全面发展问题进行剖析。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描述上,并不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入手,而是借助资本主义社会内矛盾进行分析。这也就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也对哲学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更多问题都是以哲学问题作为切入点。

社会在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时,都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但是基本上都是将社会发展成为统一个体。部分社会无法进一步发展,只有整体历史才可以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呈现综合性及复杂性特征。所以,问题意识需要和整体性相结合。

马克思是以哲学问题研究是以整体性研究作为基础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自我意识,认为人在追求理想及现实发展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客观表述,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思想观念。

(二)网络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1.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载体

新型网络传播形式在产生及流行,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庞大信息环境下,大部分网民实际上都高度忠诚于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国家发展提出意见。在网络平台媒介之下,人们可以积极表达自身观念,并且信息流通时效性得到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在互联网越加发展普及情况下,人民的公民意识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应该借助该社会氛围,积极疏导人们思想观念及哲学理念。首先,网络媒介可以积极反馈信息,其次,网络平台获取良好信息传播成果。

2.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思维

互联网最显著特点就是虚拟性。这也就表示网民在表达自身观念意见时,自身身份可以虚拟化,并不需要承担言论责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质在现实世界中逐渐削弱,而是应该加强自身在虚拟环境中作用。通过互联网环境特征,构建平等、自由网络平台,关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积极反馈网民意见,从多个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建设。

3.传播主体整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及社会大众认识世界主要手段,并且也是目前哲学最高研究成果。

纵观整个网络体系,很少仅仅应用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相对集中并且专业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搜索引擎基本上都是学术性文献,网站设计相对简单,无法吸引到社会大众关注。在大部分人潜意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属于专业人员研究内容,无法在人们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错误意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建设十分不利,但是也产生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人员,构建了全新传播合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想要真正实现大众化,需要漫长发展历程,专业人员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创建全新网络平台,兼容不同人员意见[4]。

结论: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分析,并且对其发展出路进行了解,在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首先应该梳理不同社会问题,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认识互联网发展所到来的机遇及挑战。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照玉.恩格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24-27.

[2]滕俊博.浅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及推进路径[J].科技视界,2014,36:184+314.

[3]崔丽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现实路径探赜[J].东岳论丛,2015,06:41-46.

[4]钟志奇,杨全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35-37.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