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图式与预设理论浅析相声的幽默

2017-08-22 23:31刘荣秀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幽默图式预设

摘 要:图式和预设理论分别被应用于相声的幽默研究,但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强调接受者的先前知识,即背景知识,而预设理论注重发话者对接受者知识状态的假设。在此,笔者尝试将图式与预设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期进一步探索相声的幽默。

关键词:图式;预设;相声;幽默

作者简介:刘荣秀,女,汉族,广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

图式和预设理论分别被应用于相声的幽默研究,但笔者认为,单纯用图式理论分析相声的幽默不够充分,图式既可以用来解释话语接受过程,特别是对与话者共同的背景知识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又对话语的生成起作用,但对于后者,图式理论作用力不足,而预设理论可以对话语生成作出理想的指示。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和预设理论在话语分析过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两者的结合对相声幽默的研究值得探讨。

一、图式理论

最早提出“图式”(schema)这一概念的是德国心理学家Kant(1781)。他认为人类的大脑中储存着概念性的信息,图式正是连接这些概念性信息和新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桥梁[1]。英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t)于1932年首次提出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对经验的一种积极的构建,是储存在人类大脑中的一种对新信息起作用和为人类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2]。鲁梅哈特认为,人类的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图式,人类受新信息的刺激会在记忆库中检索到重叠的图式,识别和建构新的意义,指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记忆中没有相应的图式,人类活动就无法向前发展。所以补充、建立背景图式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基础[3]。也即图式是大脑高度抽象知识或过程,帮助人们回顾旧信息和储存、接收新信息,把外在刺激的内容与大脑中储存的概念联系起来,识别旧信息,审视新信息。

二、预设理论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为前提,最早于1982年弗雷格的著作《意义和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中首次被使用[3]。最为认可的理论为法国语言学家基南(Keenan)于1971年提出的预设两种分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即逻辑预设;语用预设与语境相关[4]。总体上,语义预设将研究重点放在语句内部语言形式,致力于探讨语句语义逻辑、理解词汇原型附带的意义,将词语或局部语言结构视为研究对象。语用预设则考察语句外说话者的预设,是对预设认识的嬗变和发展。何自然认为语用预设是对语境敏感与信念、态度、意图相关的前提关系。语用预设倡导者强调说话者、语境在预设推理中发挥作用[4]。语义预设的实现手段之一为内容预设。内容手段被分为三类即存在预设、事实预设和种类预设。存在预设即所描述的对象存在;事实预设即所描述的是事实;种类预设即预设所描述的对象属于某种范畴。而语用预设与说话人、听话人及语境息息相关。关于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关系,利奇(Leech)于1983年提出,语义预设提供潜在的预设关系,而语用预设将潜在的预设关系变成事实预设[4]。

三、两种理论结合的实例分析

我:大哥,欸,您看我们这护照,怎么还没办下来啊?办事员:你去哪啊?我:您看,泰国啊。办事员:小伙子,您这上面写的是秦国。小伙子,我们是办护照的,不是办穿越的。还有,你这照片也太小了。我:不小啊。办事员:还不小,你看你还戴着红领巾呢。

这是2014年春晚相声《说你什么好》中的一段话。对话中的“秦国”和“红领巾”为事实预设。秦国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无法办理护照;并且“秦”和“泰”兩个汉字字形相似。当办事员指出“您这上面写的是秦国”,相关的事实预设发挥作用,在此引导下,观众的“秦国”和“泰国”的相关图式激活:不会有人申请去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国家,而且根据“秦”和“泰”字形的相似性,可以判断护照申请者把“泰”写成了“秦”。护照申请者的违反事实的粗心大意不禁令人感动幽默,并且办事员的回答中把办护照和办穿越放在一起,更是对相关的预设和图式进一步强化,加强幽默的效果。同样的,“红领巾”预设对象为小学生,这一事实预设与观众的相关图式相重叠和对应,于是“红领巾”与“我”的“不小啊”相矛盾,产生幽默效果。

四、结语

图式属于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而预设理论为语用学家常用,二者各有优势,相辅相成,在相声的幽默研究中更是衔接自然。在一个话语里,话语生成者以与话者共同的图式作为前提,接着话语接受者的图式机制被话语生成者的预设内容激活。图式和预设理论刚好对应相声表演中的观众心理和相声设计意图。相声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观众和表演方的互动,因此,相声中幽默的展现离不开图式过程和预设机制。相声表演者的预设引导观众自觉进入相应图式过程,观众的已有图式被激活,预设作用得以完成。正是由于观众和表演者的互动,图式机制和预设机制的互相作用,相声中的幽默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游婷婷.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浅析言语幽默——以2015年春晚小品为例.海外英语,2015(5):237-238.

[2]康立新.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180-182.

[3]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4-18.

[4]丛日珍,仇伟.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的重叠性和互补性.现代外语,2016,39(5):594-604.

猜你喜欢
幽默图式预设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美国导演昆汀电影的幽默元素分析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