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刮胡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7-08-26 16:48张玲王焱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刮胡子小花猫胡子

张玲 王焱媛

【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学习“刮、皂、镜、狡、猾、肿”6个生字,复习巩固“肥、捕、脑、袋、干、净”6个已学的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肥、皂、脑、袋”4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一眨不眨、聚精会神、老长老长”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相关词语。

3.借助小组合作,通过读、讲、演等方式自主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明白小猫刮胡子的原因,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欣赏世界胡子大赛的趣味图片。

一、读通故事,了解内容

1.揭示课题,学习“刮”字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世界胡子大赛中这么多稀奇古怪的胡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胡子有关。(板贴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小猫刮胡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刮”字,你知道都有什么吗?

生:刮画。

生:刮皮。

生:刮风。

……

师:真棒!刮的时候会用到尖锐、锋利的东西,所以刮的右边是——

生:立刀。

师:你看过谁刮胡子呢?

生:我看过爸爸刮胡子。

生:我看过爷爷刮胡子。

师:哦,真可爱!

2.检查预习,指名读故事

师:昨天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张老师想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直接读课文行吗?

生:行。

师:那我们来分段朗读课文。请这位同学读第1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等会儿老师请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接着往下读。

(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好,课文读得很通顺。

师:这位同学刚才听得最认真,现在请你读第2自然段。

(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也很棒,每个字都读正确了。

(师指名分自然段读完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读词语

师: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已经能正确、通顺地读课文了。现在我们来读读词语。请大家拿出课堂作业纸,同桌两人读读第1题中的词语,读好了,打个钩;有困难的,相互讨论一下。

(生同桌两人读词语,师巡视。)

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的,看大屏幕,你会读吗?

生:肥皂、脑袋(dɑi)、干净、追捕。

师:“脑袋”这个词轻声你读得特别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齐读)

4.图画排序,理清故事

师:老师给故事配了四幅图,请你们根据故事内容,给四幅图排排队。谁能告诉大家哪一幅图排在最前面?

(生给四幅图排顺序)

师:小花猫看到主人刮胡子,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晚上,小花猫追捕老鼠的时候,撞得鼻青脸肿。妈妈耐心地教育了它。从那以后,小花猫再也不刮胡子了。

【评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理解的开始,不同学段整体感知的要求和策略应该各不相同。《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情节性很强,学生读起来饶有趣味。张老师选择了图文对照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画好四幅图画,打乱顺序出示,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重新排序;借助四幅图,师生共同梳理故事情节。用这样的方式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充满情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读懂故事,感受有趣

1.学习第1~3自然段

(1)语境识字,积累词语。

师:这个故事可真有意思。你听,“咯吱,咯吱”什么声音?谁来读第1自然段?

(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出示词卡:肥皂)这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肥皂。

师:(出示:白花花的肥皂沫)这样你还能读好吗?

生:白花花的肥皂沫。

師:你什么时候见过“白花花的肥皂沫”呢?(出示泡沫图)

生:洗澡的时候有白花花的肥皂沫。

生: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我看到过白花花的肥皂沫。

师:主人的两腮满是肥皂沫,你的“两腮”在哪儿呢?摸一摸。

(生摸自己的两腮)

师:(出示词卡:镜子)请你读这个词。

生:镜子。

师:你一定看到过镜子吧,(出示镜子图)镜子是玻璃做的,那“镜”为什么是金字旁呢?

生:因为镜子的旁边有一圈铁做的框子。

师:同学们,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叫作铜镜,所以“镜”是金字旁。老师戴的是眼镜,还知道有什么镜?

生:望远镜。

生:泳镜。

生:放大镜。

生:显微镜。

……

(2)动作演示,解决疑难。

师:主人在刮胡子,小花猫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

(生读第2自然段)

师:老师演主人,谁来当小花猫?请一位同学来配音。

(一女生上台表演)

师:我们再来配个音,谁来试试?

(一男生上台表演)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演得好?

生: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你刮胡子。

(师出示“一眨不眨”,生齐读。)

师:你们看,我这里就有眼睛一眨不眨的小花猫,(出示贴画)大家看像不像?

生:(齐)像。

师:你看,它的脑袋

还——

生:仰着。

师:小花猫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得多认真、多专心呀。我们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一个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聚精会神。

师:谁来读第1自然段,把主人聚精会神的样子读出来?(随机点名读)

师:谁来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花猫聚精会神看的样子?(随机点名读)

师:和“聚精会神、一眨不眨”意思差不多的词语,你还知道吗?

生:一心一意。

生:认认真真。

生:全神贯注。

师:现在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积累在作业纸的第3题。

(生选择一个词语摘录在作业纸上)

师:小朋友聚精会神地做过什么呢?

生:我聚精会神地看书。

生:我聚精会神地搭积木。

师: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呢,后面的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我们一齐读第1、2自然段。

(生齐读第1、2自然段)

【评析:词句理解是第一学段阅读理解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从语用角度规定词语和句子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说明对词句的理解,一要在语言环境(语境)中进行,二可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提这样的要求,主要是防止脱离阅读过程去做大量孤立的词句训练。张老师通过表演体验、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场景,在读读、演演、说说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积累“聚精会神”这个词语。】

(3)角色体验,想象说话。

师:主人刮完胡子走了,小花猫看到主人的样子,会怎么想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有趣的画面说给同学听吗?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己练习)

师:谁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哪里讲得最精彩。

生:主人刮完胡子的样子真好看,我也来刮刮胡子吧。小猫照着镜子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胡子。

生:我的胡子也很长了,我也来学着主人的样子刮刮胡子。

师:你能把小花猫的动作说清楚,再讲讲它当时的想法,故事就更有趣、更好听了。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方法,(边小结边板贴)学懂了第1~3自然段。接下来的故事,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学懂它。

2.学习第4~6自然段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组合作的要求。

(师出示:①读一读课文第4~6自然段。②议一议怎么学,怎么分工。③练一练准备小组展示。)

师:大家都明白要求了,那我们就开始自己学习了。如果想要道具的,可以来老师这里拿。

(师拿出小猫的头饰、指套。生领道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展示,随机指导。

师:我看大家都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展示一下。好,先请你们小组来展示。

(一小组上台展示)

师:你们小组用什么方式来展示?

生: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

师:好,开始吧。

(生合作讲故事)

师:他们是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示的,你觉得他们哪里讲得最好?

生:他们的声音很好听。

生:那只“小老鼠”讲得好,他的表情好像很“狡猾”的样子。

师:“小老鼠”的“狡猾”确实演得特别像。(出示词卡:狡猾)你来读这个词。

生:狡猾。

师:这个词两个字的部首都是——

生:反犬旁。

师:你还知道有狡猾的什么?

生:狡猾的狐狸。

生:狡猾的敌人。

师:还有哪个小组能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一下?

(一小组上台展示)

师:他们小组采用的是演故事的方式展示的,你觉得他们哪里演得很吸引你?

生:他们演得很生动,特别是“小花猫”撞得鼻青脸肿后,摸着脑袋的样子很吸引我。

师:(出示词卡:鼻青脸肿)我们一起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

师:(出示小猫被撞后的图片)你们看,现在的小猫就是鼻青脸肿的样子。

师:还有哪个小组想展示?

(一小组上台展示)

师:他们是用朗读的方式来展示的,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最吸引你?

生:我觉得他们“老长老长”这个词读得好,让我觉得小猫的胡子很长。

(3)呈现微课,解决疑难。

师:是的。你们知道小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让我们来请微课老

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师出示课件:《小花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如果你也有这样老长老长的胡子,伸展开来和你的脑袋一样宽,那会是怎样的呢?快伸出手来比画比画吧!

(生比畫)

【评析:《小猫刮胡子》是科普童话故事。张老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他们明白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理由,不能盲目模仿和跟从,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张老师为学生准备了精致的微课《小花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猫的长胡须的作用。】

三、诵读儿歌,学写生字

1.读儿歌,巩固生字

师:《小猫刮胡子》这个故事可真有趣,张老师还把故事变成了一首儿歌,请看。

(师出示:

小花猫,真干净,

仰着脑袋对镜照。

胡子长,不好看,

擦上肥皂全刮掉。

小老鼠,真狡猾,

躲在一旁笑呀笑。

猫刮胡子老鼠笑,

这是为啥谁知道?)

师:谁来读读这首儿歌?

(指名读)

2.找规律,学写生字

师:这首儿歌中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

(师课件出示“脑、袋、肥、皂”这四个要书写的生字)

师:“肥、脑”这两个字你发现什么了?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都是月字旁。

师:(引入生字:脸)这个字我们上学期已经写过了,你能说说怎么写好月字旁的字吗?

生:月字旁要写得窄一点。

师:说得真好。

师:我们再来看看“袋、皂”这两个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字是上下结构的字。

师:这一类字,下半部分要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老师来教大家写“袋”这个字。伸出小手指,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师范写)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笔,自己在作业纸上写写这四个生字。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写的字,你来夸夸他写的字。

生:我觉得他的“脑、肥”二字写得很好看,做到了左窄右宽。

(师在这两个字旁打上五角星)

生:我觉得他的“袋”字写得很好,这一横长长的,下面的撇、捺也很舒展。

师:那你还有什么小的建议提醒一下吗?

生:“肥”字的“竖弯钩”是压线的笔画,“竖”在竖中线上,他没有做到。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这儿的“竖”在竖中线上。其余几个字也有压线的笔画,你们看仔细了。(将课件中压线的笔画变颜色。)

师:现在同桌两人根据要求评一评。(出示评价标准:字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生互评)

师:根据同桌的提示,自己在下面的空格里再写一遍,相信大家肯定能把字写得更漂亮。

(生再次练习)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师的书写指导就要精要、到位,联系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有规律地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每次书写体现增量。张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书写起点,由“脸”迁移,简略指导了左右结构的“肥、脑”,重点指导了上下结构的两个字,且抓住关键笔画进行指导、点评。只有在学生需要帮助的难点处给予点拨、示范,突破难点,学生书写才会不断进步。“紧凑”“穿插”是汉字的结构、笔画关系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指导也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能力的過程。】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猫妈妈对小花猫说了什么,下节课再来学习。课后,我们可以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完成作业纸第三题,还可以在小组学习园地中展示学习成果。下课!

【总评】

科普童话对二年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如何让课堂既有趣又有效?张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基于起点,教在要点

识字和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通过梳理,张老师发现 “肥、捕、脑、袋、干、净”6个生字在人教版中已经学过,因此,在教学中,她大胆采用了同桌合作读的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生字“镜”的过程中,张老师先问学生镜子是玻璃做的,为什么“镜”是金字旁,借助字理识字: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叫作铜镜,所以“镜”是金字旁。然后引出词串:泳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这样由一个生字,带出一串词语,学生既记住了生字,又理解和积累了词语。在生字书写环节,张老师舍弃了已学的“脸”“净”的指导,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脑袋、肥皂”这四个字的书写指导上,采用归类比较、独立书写、点评互评等方式,扎实而有效。

二、小组合作,自主阅读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他们主动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有趣,走进童话世界,在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时,张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一举三得: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采用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全员参与,人人体验;合作学习时间充裕,在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感受故事的趣味和小花猫的天真;在教师的个别指导和学习伙伴的思维碰撞中,解决疑难问题。

三、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科普童话有独特的文体特点,在感受故事趣味的同时,了解浅显的科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任务。本课时的教学还没有涉及“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但是猫“老长老长”的胡子究竟有多长,这是理解为什么剪了胡子就撞得鼻青脸肿的根本原因。因此,张老师课中适时引入了微课“小花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的知识介绍,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了“老长老长”的词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第二课时突破难点做了铺垫。

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对学生识字写字起点的准确把握,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的个别辅导,以及点赞奖励的评价方式,都体现了小班环境下“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理念,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浙江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刮胡子小花猫胡子
王小二刮胡子
小花猫
刮胡子
刮胡子
小花猫
赞美胡子(共4则)
飞起来的翘胡子
胡子不见了
冬爷爷的胡子
小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