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灭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7-08-26 23:16张玲沈凤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评析张老师恐龙

张玲 沈凤佳

【教材解读】

打开课文,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中生代时期,漫游在遍布恐龙的世界里。看,不同种类的恐龙,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戏耍。看到这般景象,人们不禁会想:“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地球的突然变冷,使它们耐不住寒冷,还是行星的撞击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是越来越多的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切断了恐龙的繁衍之根,还是流行的传染病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些都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谜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设计理念】

当我们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学生的生活交融、碰撞时,就一定能撞出趣味、灵性的火花。恐龙,这是一个能让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燃烧起来的名字,所以,学这样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文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所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领进神奇的恐龙世界,领进课文的语言世界和思维世界,将科普文上出语文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和8个带有生字的词语,会写“耐、严、寒”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3.对恐龙灭绝之谜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难点是借助关键语句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设悬激趣

1.出示恐龙图。认识这些朋友吗?(出示翼龙、三角龙、剑龙、霸王龙、梁龙、马门溪龙的图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恐龙,(板书)一起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对这些大朋友了解吗?(本领不同、习性不同)卡片出示:庞大。学习“庞”字:对字形有什么感觉?(广字头,再加上一个“大”,就是很大很大。)

2.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

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

自由读,你有什么发现?(切入知识点:三四百万年、大约两亿年。这两个数字,谁大谁小?)

课件演示:如果人类生活的三四百万年是一小格,那么恐龙生活的时间就是——(动画演示柱形图上升的过程)

指导朗读,读出年代相差久远的感觉。学习词语“人类”,给“类”找朋友。

3.揭题。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恐龙的灭绝”。(写好完整的课题)

【评析:由于“三四百万年、大约两亿年”这两个数字十分抽象,很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张老师将两个数字用柱形图标注出来,形成强烈对比,从视觉上造成强大的冲击力,给学生直观具体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出课文中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2.以读代答反馈初读。交流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一种一种地说,学生读课文有关内容。

读第一种说法,正音“耐不住”,中间要读得轻且短。

读第二种说法,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和吸气。

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读其他三种说法。追问:是不是只有这五种呢?抓“……”理解还有很多说法。(恐龙的灭绝如果只有这几种说法,那就不是个谜了。)

3.趣味游戏:把表述统一说法的内容用线连起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如下图)

【评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上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凸显了这一主旨。“连线说话”采用了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既是初读课文后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又是融合文本后言语的完善和提升。】

三、研究第一种说法

1.正确朗读第2自然段,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恐龙灭绝的原因——严寒。

2.研究“耐不住严寒”。

庞大的恐龙怎么可能“耐不住严寒”呢?指导用“因为恐龙没有……没有……所以……”的句式说说原因。(板书:没有 没有)

如果有冬眠的习惯呢?如果有皮毛呢?而恐龙没有……没有……所以……就耐不住了。恐龙生存已经有两亿年了,怎么会耐不住呢?课件演示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情景,请学生看图想象说话,理解“严寒、躲避”的意思,体会“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渐渐地灭绝了”用词的准确性。

3.指导朗读本段。

【评析: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段相关的内化和表述。这样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

四、研究第二种说法

1.正确朗读第3自然段,知道每句话的主要意思,理解词语“尘埃、枯萎、死亡”。

2.趣味游戏:给句子排序。

( )尘埃遮住太阳。

( )行星撞击地球。

( )植物枯萎、死亡。

( )食肉的恐龙灭绝。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死去。

答案:2 1 3 5 4

3.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4.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事物之间的关系。

【评析:通过排列句序,不仅让学生读懂句子意思,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更理清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五、归类复习,指导写字

1.词语揭秘游戏:庞大、躲避、严寒、尘埃、枯萎、死亡。在观察发现中揭示近义词的规律:庞就是大,两个字的意思一样。课题中也有这样的词语——灭绝。

2.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一种说法是恐龙(耐不住严寒),另一种说法是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

3.指导写字:耐、严、寒。师范写,生书空后在作业本上书写。师边巡视边提醒坐姿、写字姿势,展示学生佳作。

【总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原本并不知道本文写得有多精彩,更不知道本文的逻辑有多严密,吸引他们的仅仅是“恐龙”二字,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无穷秘密。作为教师,想要上好这一课,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说书者或魔术师,要会设疑,利用一个个的疑惑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找寻其中的秘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趣”字。

“趣”在语言赏析中

列数字是科普文常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句中的数据是课文推进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细节,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理解难点。我曾看到有的教师将“三四百万年、大约两亿年”两个数字转化为阿拉伯数字,使學生感觉到两者年代相差久远。相比较而言,张老师的做法更是别出心裁,用柱形图进行演示,使得学生从夸大的细节中快速理解词义,一下子走入文本的语言和情感中,及时地将列数字的方法指导蕴含其中,自然领悟。

“趣”在高效整合中

张老师的课大气精致,源于她是整合的高手。通过第1自然段学习导入课题,检查课文朗读的同时梳理文章的脉络。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课堂学习成果的小结和写字任务的结合,既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又非常扎实、自然。

“趣”在童心未泯中

张老师是孩子们的知音,她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与学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时不时出现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始终处于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状态中,有趣的图片、音响,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总之,在科普文的教学中,张老师具有强烈的语文意识。她关注科学知识背后的特殊表达,追求厚实的语文课堂。在情趣盎然中,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潜心会文,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浙江德清县教育研训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评析张老师恐龙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甲卷试题评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