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课堂有效情境

2017-08-26 02:02金妤茜
江西教育C 2017年8期
关键词:分母分数创设

金妤茜

情境是数学课堂呈现知识的载体,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教学情境中,理清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但有些教师只注重标新立异,不考虑情境的有效性,导致情境偏离了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教材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经过了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指引航标,其中的例题情境就是很好的范本。教师应在读懂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情境背后的价值。

一、从生活中广泛选取教学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情境只是一种学习文本,要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例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合理选择、科学加工、延伸和再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适当增删,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厚度。

例如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并且能说清具体情境下某个百分数的含义。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笔者认为仅凭一个例子归纳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过于单薄。教材受版面的限制不可能呈现更多的例子,但我們的课堂理应是开放的。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应用案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初始认识不免单薄甚至偏颇,此时教师应适时给予补充和修正。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百分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灵活地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丰富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二、合理替换为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习内容越熟悉越接近,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不管是哪种教材,它选用的例题情境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不适合班上学生实际的例子替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主动思考。

例如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一课,教材中的情境是学生坐公共汽车去参观博物馆。这样的情境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是熟悉的,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没经历过,自然感觉生疏。教师可将之改为:学校的会议室坐94人,一(1)班有45人,一(2)班有40人,这两个班的同学都到会议室观看电影,会议室坐得下吗?这样改变问题情境,学生感到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兴趣倍增,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了。又如学习“条形统计图”知识点的时候,教材用的是套圈游戏,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玩过这个游戏,因此游戏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笔者将之改为调查本校男女同学的人数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直观地比较每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的多少?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新的发展区域。

情境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步,能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教师要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生活中的问题原型,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爱上数学。

三、设计“题组比较”情境

情境的创设不应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它不是为了引发学生的一时兴趣而设。情境的内容必须有它存在的价值。数学学习中的某些计算,重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生活化的价值不是那么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习得是在原有基础上建构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创设的情境必须考虑其背后的价值取向。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材情境如下:小明和小芳看一本故事书,小红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9,谁看的页数多?对于“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笔者认为整体思考分数的大小比单一的问题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故笔者分“同分母分数比较”“同分子分数比较”和“异分母异分子分数比较”这三类陆续展开,实现旧知到新知的无缝过渡。到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多想法:通分、转化为分子相同、画图、化成小数、与1比较、用倒数比较和扩大2倍后再比较,等等。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比较反思,学生一步步理清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以上三类题型,首先通过复习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继而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教师搭起的旧知“引桥”引出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到达新知的彼岸。这样“题组比较”情境,摒弃了生活情境的繁杂,回归到数学知识的简单本质,以数学思考为核心,还课堂浓浓的数学味。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但情境创设要围绕数学教学服务,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情境创设要讲究实效,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深挖材料信息的数学价值,创设“数学味”“生活味”二味俱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深层次的数学内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猜你喜欢
分母分数创设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分数的由来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