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服务民生

2017-08-30 11:09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13期
关键词:警情运维交通

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计民生,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2年以来相继在城市道路投资7.1亿元,高速公路投资2.7亿元,国省道投资3.7亿元,按照“国际标准、世界眼光、本土优势”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成了具有青岛市特色、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的青岛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项目,全面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服务市民出行。

周详规划

1、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基础框架运行体系

着眼于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以世界眼光引领建设理念,以国际标准谋划系统建设,以本土优势推进建设运行。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指导下,在全市建成以交通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枢纽,以智能管理、综合应用和信息服务“三大平台”为核心,以指挥中心、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执法、信息采集、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勤务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十大系统”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覆盖市内三区45条主干道、76条次干道、49条关键支路,以及市管11条高速公路,38条国省道。

2、注重科技应用,构建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

首次创造性、大规模复用2000个过车检测设备,收集车牌数据、浮动车、手机信令等数据信息,借助“交通拥堵计算核心软件”进行融合计算,每5分钟对通过全市交通诱导屏、微信、手机APP及网站、交通台等渠道,对外实时发布动态路况、交通违法警示等信息,向出行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精准化、实时化的信息服务,准确有效地诱导车辆避开拥堵路段,合理选择行驶路线。

3、注重精细组织,构建交通信号优化体系

通过对交通流量检测和分析,按照“缓进快出、需求控制、平峰协调”的控制策略,搭建单点优化控制、绿波控制、区域控制等“从点到面”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式;对全市36个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溢出现象的路口,创新性实施“瓶颈溢出”控制。同时,在交通指挥中心对主干路口和周边局域关联路口进行信号远程控制,解决局域交通流密疏不平衡现象,达到交通流均匀分布的效果,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4、注重分析研判,构建交通组织优化体系

依靠系统交通流量智能分析技术、常态拥堵分析技术、路网拥堵规律再现技术、OD分析技术以及违法规律分析技术,准确识别交通拥堵“热”点,借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平行管控系统,进行全市路网3D仿真推演,对优化方案的改善效果进行提前认知,使交通优化工作更加有的放矢。2014年至今已对全市178个路口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及道路基础设施微观改造,缓堵效果获得市民好评。

5、注重勤务转型,构建指挥调度实战体系

根据“警力跟着警情走、扁平化指挥、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将全市划分调整为50个警区,建立了“点巡结合、以巡为主”的路面勤务模式,实现警情的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自动发现警情准确率达到90%以上、警情发现效率提高75%、城区警情出警缩短至10分钟。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过车信息快速处理和对特定车辆可以行驶轨迹回放,实现了对套牌、肇事逃逸等重点车辆的实时报警、快速布控。同时,通过GPS定位、实战勤务指挥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民警在岗率、报备率、工作量的综合考评和量化考核。

6、注重交通执法,构建路面动态管控体系。

通过扩展应用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等设备,运用高清视频分析、车辆号牌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20余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实时抓拍取证,提高了路面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在自动抓拍违法停车、违反标线、占用公交专用道等易导致交通拥堵的违法行为方面,效率高,力度大。

7、注重运行维护,构建智能运维保障体系。

与行业其他交通运维系统相比,突破了点位多、规模大带来的复杂性问题,除应用传统的设备状态检测手段外,首次运用大数据降效分析方法进行设备故障诊断。通过以上先进技术支撑,实时掌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另外运维系统通过短信等方式进行维修报警,运维服务队伍可快速派工、及时维修,保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8、注重数据共享,构建交通信息交换体系。

利用智能交通数据中心,将交通数据和卡口数据提供给刑警和治安部门、环保局黄标车管理部门、交通委信息服务中心、城建局道路建设部门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预留与其进行港口、航空、公路运输、公共交通、危化品车辆、客运车流等数据交换接口,打破行业信息孤岛现象,为大交通格局打好信息基础。

特色鲜明

相比较于国内外其他城市,青岛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达到了国际前沿和国内领先水平。

整体性。项目是国内已建成的单体投资最大、建设运维一体化的智能交通项目,并完成了各区市项目和数据资源的整合集成。

全面性。面向大公安业务进行一体化设计、建设、应用,有效支撑交警以及禁毒、治安、刑侦等各警种打击涉毒、涉车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高效服务社会治安防控大局。

综合性。管理与服务并重,既考虑了交通管理需求,也注重为市民提供人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有限的管理,无限的服务,使智能交通系统的成效更多、更集中地体现在服务民生、方便群众上。

前瞻性。率先与阿里(高德、钉钉)、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深入开展信息数据处理、融合、共享合作,实现“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落地应用。

成效显著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出具的评价报告,取得了以下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市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约9.71%,通行时间缩短约25%,高峰持续时间减少11.08%。

有效控制交通违法行为。实现对20余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实时自动抓拍取证,交通违法查纠率提升了近40倍,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5%以上。

降低交通出行成本。一年工作日出行时间总量减少3585.9万小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约18.7亿元,行车成本降低约1.12亿元。

交通安全效益。交通事故数量减少9.85%,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2.07%。

节约政府投资。与环保、交通、城建、规划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大交通信息资源池,避免政府重复投资。

其他社会经济效益。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推动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了产业链上相关劳动人员的就业分配。

实践证明,青岛市“青岛市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在国内外也走在前列。2015年9月,获得“2015年IEEE国际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应用奖”。2016年9月,项目被公安部交管局评为“2016年交通出行服务十佳创新案例”。2017年1月,获得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奖应用技术类一等奖。

猜你喜欢
警情运维交通
一种基于空间位置进行警情高发统计的方法
繁忙的交通
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扎实推进辖区打防质态提升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小小交通劝导员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
基于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
处置醉酒警情的原则和方法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