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设计中的问题探究

2017-08-30 11:0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13期
关键词:轮廓线流线停车位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有限的停车空间与快速增长的车辆之间的矛盾,停车位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有地下车库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地下车库的合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践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地下车库设计在布局设计、流线设计、细节设计、成本造价控制等课题急需深入分析。

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的一个住宅项目,2016年接手该项目时,此项目的方案已通过当地规划部门报批,建设方想让我们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从地下车库、建筑户型、建筑外立面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的要求。通过分析发现地下车库存在的问题较大,图一为该项目原方案地下车库的平面布置图,图二为该项目的防火分区划分图。原方案设计地下车库面积为9172.5m2,分为三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一为人防区3850.75m2;防火分区二、三分别为2469.69m2和2852.15m2,为非人防区。

地下车库设计总停车位269辆,含一部分人防面积,车库车均面积达到34.1m2/车,停车率不高,不经济。

图1

图2

该项目地下车库主要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原方案主要在布局设计的合理性、成本造价的控制性、细节设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可概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车库轮廓线方面的设计,车库轮廓线设计的不合理会增加车库无效面积的投入,增加造价,本项目原方案设计车库轮廓线的形状呈不规则形状,造成车库的挡土外墙长度增加,内部功能划分不合理同样造成车库挡土墙的长度增加,项目的结构成本也随之增加;原方案车库平面布局中左边的不规则设备用房和右下角的停车部分破坏了车库整体形状的规则性(图3标示1部分);

二、平面设计布局,地下车库的平面布局设计尤为重要,以停车率及工程成本投入为主要检测依据,应充分考虑车库最大化停车率的挖掘,并能综合平衡柱网设计、设备配套等功能区、车辆停放区、布车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原方案平面停车部分与北侧住宅部分地下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且两者之间形成的两道挡土外墙增加了造价成本(图3标示2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好这部分空间,既能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又能减少挡土外墙的长度,做到经济实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车辆停放布置及车库出入口设计,车库车辆停放布置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垂直式、平行式或斜列式等方式,主要以方便车辆出入、合理利用空间为主,通常优先选择垂直式停车,提高停车效率,如设计8.1米的柱间距,可达到三车并排布置的最佳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车道及车辆停放设计中,充分挖掘停放效率最大化,如采取车道两侧布置垂直停车的方式,同时在车辆的排布中,尽量避免车道单边停车(即车道靠边墙的情况)。原方案设计中存在停车道单边停放的问题,停车效率不高(图3标示3部分);在车库车辆出入口的设计中,车辆出入口呈90°直角,带来驾驶流线不便及视线不佳的问题(图3标示4部分)。

四、其他细节,如残疾人车位数量及合适位置的选取,以遵循设计人性化的原则;设备配套用房的位置布置,应充分考虑最小化占用车辆停放区,尽量布置在车库的边角地带。原方案的设计中残疾人车位数量不够(图3标示5部分);设备用房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挤占了车位空间,造成建设造价成本上的浪费(图3标示6部分);就该项目地下车库以上存在的四个问题,下面分别展开分析,并期能解决问题,达到方案调整优化设计的目的,并由此对地下车库的设计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图3

图4

图5 进出车库行驶车辆180°掉头

图6

1、车库轮廓线优化设计

地下车库轮廓线方面的设计要坚持简单、方正、紧凑的原则,主要目的是减少挡土外墙的长度浪费、车库无效面积和布车障碍。调整方案中,去掉了原方案左边的不规则设备用房和右下角停车效率不高的部分,调整之后的车库轮廓线方正紧凑(见图四),减少了原方案设计车库无效面积,调整后的车库轮廓面积较原方案设计减少了600多平方米,车库轮廓线的外墙挡土墙长度减少了近30%,极大的节约了造价成本。

2、平面设计布局优化设计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停车效率,在平面布局优化设计中,连通了原方案停车布置中停车部分与北侧住宅地下空间,取消了两道挡土墙,使其连在一起,并且在原方案车道北侧的位置增加了一排停车位,使停车方式变为车道两侧停车,提高了停车效率,同时也节省了造价(见图4标示1)。

3、车辆排放、出入口优化及流线设计

提高停车效率,在布车方式上垂直式停车方式能够达到停车率极大化,且便捷的进出能够保持车库内行车通畅,使行车者行车视野较为通透,减少压抑感,减少车辆起步及停车的次数,也降低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调整后的方案全部采用垂直停车布车方式,提高了停车率也创造了车库通畅的行车环境;在行车道的设计上以环形为主,避免了过多的曲折迂回,行车道和出入口适当使用减速带,采用地面耐磨、防滑,增加更多的人性化设计。

采用车道两侧停车位极大地提升了车库的停车率,调整后的方案变原来的车道单侧停车为车道两侧停车,最大化地增加停车位数量。

车库出入口尽量直接方便,避免转折带来不便,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变原方案中90°的直角车辆出入口为直线型出入口,车辆出入方便,车行流线便捷,同时节约了建设的成本(图4标示2部分)。

此外,地下车库的车辆行驶流线设计紧密结合平面设计布局,流线设计遵循快速便捷、行驶路线短、停车量最大化的原则,同时避免车辆在进出车库时,行驶车辆180°掉头的行驶流线,造成不便(如图5所示)。

4、其他细节的优化设计

残疾人车位数量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至两个,位置布置合理,兼顾南北两边的平衡(见图四标示3部分);调整原方案中的设备配套用房的位置,将设备配套等功能区由原方案中的中心位置移至地下车库的边角地带(见图四标示4部分),最大限度的不占用停车位,既节省了空间,又减少了成本投入。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化调整,修改后的地下车库面积约为9321m2,分为三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一、二分别2790m2、2681.3m2;防火分区三为人防区3850m2(见图6)。其中车库停车部分面积约8500m2,总停车位为288辆,车库车均面积约29.5m2/车;比较原方案停车位车均面积34.1m2/车,停车率得到了提高,节省了造价,实现了车库优化设计调整的意义。

补充

以上内容为本项目地下车库方案的调整和优化的方面,当然地下车库在实际设计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和考虑,如通风采光问题,可考虑采用下沉式庭院带来阳光、绿色立体车库的效果(图7、8),如上海闸北区慧芝湖花园的地下车库就采用了此设计效果,车库自然光线好,同时通风好,避免了车库通风采光处理不好带来的阴暗潮湿问题;设备用房或疏散楼梯等布置需合理化,如布置在车辆行驶的转弯处,容易造成驾驶时的视线遮挡,带来安全隐患(图9)。

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可区分为人员疏散和车辆疏散两个方面,其原则是人员与车辆疏散出口分开设置,不能交叉,安全疏散设计必须使地下车库的内部空间应易于理解,合理设置出入口及疏散路线,并设置完善的警报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疏散引导标识等。特别必须注意的是人员出入口不能与车辆疏散出入口交叉。如图10所示,为某地下车库人员及车辆疏散示意,就很符合人员疏散、车辆疏散出入口的安全设计要求。

此外,在地下车库的设计中,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车库排水、车库层高的控制、消火栓的布置、坡道计算、防火设计等细节之处均需考虑全面而合理,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细叙述。

图7、8 地下车库局部采用下沉式庭院

图9 设备房楼梯等位置布置不当造成车辆行驶时视线遮挡

图10 某地下车库人员及车辆疏散出入口分布图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和地下车库规划设计及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对地下车库实践项目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地下车库的设计兼具实用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于一体,使设计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猜你喜欢
轮廓线流线停车位
立体图像任意剖面轮廓线提取方法仿真研究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蹲守停车位
几何映射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车位上的数
正点
一种有效的秦俑碎块匹配算法①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