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病人文化休克和护理①

2017-08-30 10:02李春艳王国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休克冠脉造影

李春艳,王国力,董 博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冠脉造影病人文化休克和护理①

李春艳,王国力,董 博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对行CT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产生文化休克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找出解决文化休克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以最佳状态配合完成检查,为诊断提供最佳的影像资料。方法:通过对患者病情及个人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找出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运用文化休克的概念定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有效的使患者的文化休克状况得到缓解,提高了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已经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CT冠脉造影;文化休克;护理应对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CT冠脉造影检查以它早期发现,准确性高、创伤小、费用低廉、检查简单、并法症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早在2006年的全国心血管会议上就将该种检查手段确定为诊断冠心病首选检查方法。在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量增加的同时,也发现大量患者存在的问题--对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出现的文化休克。患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检查的配合情况,从而影响到检查的成功率。由于CT检查的特殊性,患者在CT室停留时间短,心理问题容易被忽略。而CT冠脉造影检查时为配合计算机扫描,患者每次进行憋气需持续5s,需要患者认真配合,才能得到满意的图像效果。如果患者在检查时因各种因素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不能正常配合憋气动作,会直接导致检查失败。所以,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每天每时不断重复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患者的文化休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3月做冠脉造影的患者总例数1283例,年龄19~85岁,设为观察组(A组);选取我院2015年1~3月做冠脉造影的患者918例,年龄由27~79岁设为对照组(B组)。选取连续年份的相同月份的患者进行对比,是排除由于北方气温、气湿等自然因素对人的心理、情绪、疾病产生的影响,使两组患者在资料的选择上无统计学差别。A、B两组同时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扫描机;瑞士RICH高压注射器;18G耐高压静脉留置针;静脉注射流速5~6.5mL/s;造影剂使用碘普罗胺370或碘海醇350,使用剂量60~90mL。

2 方法

对照组B组严格遵守常规的护理流程进行检查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观察组A组严格遵守常规的护理流程进行检查前后准备的同时,引用文化休克的概念,积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检查前通过签字单了解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测量血压和心率时对患者的详细病情和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进行呼吸训练和留置针穿刺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文化休克进行心理疏导,在短时间内使行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释放,缓解因文化休克而造成情绪波动,以平和的心态配合检查前的准备工作,达到保证检查成功率和提升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2.1 分析和评估

因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在CT室内停留的时间有限,所以护士要在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出现的文化休克。检查前在对患者进行签字确认、测量血压和心率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患者的语言、外貌着装、行为举止、表情等特点的观察,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综合状况进行汇总分析、评估。迅速找到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切入点,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进行呼吸训练和留置针穿刺时,完成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进入CT室的每个患者因其疾病、年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形成文化休克的原因不同,所以,每个患者文化休克的表现也各不相同。通过细致的观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地对患者的文化休克进行判断评估后,适时给患者提供贴心的帮助和护理服务,与患者拉近距离,让患者在第一时间产生信任和亲切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接受护士的指导和安排,认真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

2.2 分类和护理应对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并对1283例患者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后,可以将患者的文化休克分为迟钝型、焦虑型、抑郁型。1)迟钝型:能积极主动配合检查,情绪稳定。但是因进入新的环境,患者出现迟钝、反应能力下降、晕头晕脑、自信丧失等表现,陌生感使得患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下降,不能正确理解检查指令的涵义和意义,从而不能完成呼吸训练所需达到的标准。新的环境、陌生的检查项目,不了解的检查流程,诸多的不熟悉的事物出现,短时间内的多种不确定的感觉冲击着患者心理,使患者处于混沌的状态。对此类患者,护士要使用患者的语言和思维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士与自己的位置相同,第一时间让患者放松紧张的心情。护士要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态度和蔼、行为亲切让患者恢复熟悉的感觉和自信。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身份,被认可和理解的感觉,会有效缓解陌生的环境对患者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和情绪上的冲击。比如语言上使用:我们的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与自己是同一立场。对女性患者的暴露性处置进行细心的遮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多提供方便和贴心的照顾,通过耐心和细致的服务让患者多感受亲切的照顾和被重视的感觉,使患者回归原有的精神面貌。2)焦虑型:情绪烦躁,不愿配合检查的进行,表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抵触护士的询问和安排指导。产生不安情绪的原因多由于:就诊过程时间长、疾病的困扰、诊疗的费用等诸多因素,这种类型的患者虽然大多表现拒绝交流,但内心深处更希望多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尊重和关怀。护士应表现出专业的护理素质,落落大方、温和有礼、训练有素,以此赢得患者的信任。精湛的技术,广博的医学知识,耐心热情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效地使患者产生心里的归属感,易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回避抵触性的语言,正面对患者产生烦躁情绪的原因进行解释,使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和平复,并能主动倾述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检查。多用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结合病人的病情和用药、费用等,有针对性的耐心的做好宣教解释工作,使患者能用平常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检查。3)抑郁型:患者表现出心情抑郁悲观失望,反应淡漠、心不在焉、所问非所答。此类病人多是:慢性疾病病人,病程长;绝症的病人;突发急、重症病人,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对于疾病的恐惧,对人生的失望无奈,压抑的情绪积蓄在心底。患者渴望得到关心、体贴、帮助,希望患者的角色得到认可,又害怕心理的压抑情绪展露后得不到认可,所以表现出无助、悲观、绝望的情绪。护士对患者的文化休克状态进行充分的评估后,要努力为患者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让患者在心理上重新感受美好。使用美好的语言,给患者勇气和力量,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让关心、体贴的感觉陪伴在患者检查的整个过程中。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份体贴的关照,在患者最痛苦的时候给予精神上最强有力地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对待抑郁型患者的文化休克,护士要用真诚的情感、真挚的付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将两种护理方法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水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对A组1283例患者进行分类,迟钝型:586例;焦虑型:429例;抑郁型:268例。患者在进行冠脉造影过程中,因严重心律、房颤、年龄过大、无法配合憋气12例退费, 23例患者因心率、憋气不合格及外渗等原因进行了二次造影后顺利通过检查;其余1248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完成了冠脉造影检查,冠脉影像清晰,诊断明确。在A组1283例患者中,部分患者通过造影检查,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会进行通讯联系,咨询与CT相关的疾病和知识。全部1283例患者零投诉、无护理纠纷。B组918例患者,因严重心律、房颤、年龄过大、无法配合憋气16例退费,882例患者一次造影成功,影像清晰,诊断明确,20例患者因心率、憋气不合格及外渗等原因进行了二次造影,但由于解释沟通工作不足、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及其它原因造成二次造影全部失败,并且因为造影的失败与患者之间引发护理纠纷,导致连续三个月护理满意度测评平均值仅为95%。两种护理方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成功运用运用文化休克的概念对1283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估后,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对,有效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疏导,保证了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和护理服务质量。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法管脉造影差异性比较(例)

4 讨论

运用文化休克的概念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诠释,也只是从一个侧面对心理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进行CT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组成人群的个体也是错综复杂,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经历等诸多因素,造就每个个体的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CT室的一名护士每天接触各类患者,如何能在短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要脚踏实地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从容的面对各种病人。面对患者各种复杂的心理情况和行为表现,不要单纯的拘于呆板的分类,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式和途径,以积极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沟通过程中,正确的分析患者作为一个生物的、有机的整体,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身份、文化渊源、生活习性等,科学的把握患者的心理特征,适时的帮助患者解决真正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也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护理学更兼容心理的、行为的、社会的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人性的护理关怀和服务,达到完成理想的护理目的,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在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作为护士肩负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以一个健全的心理状态、博学的修养、饱满的热情、善良包容的心去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尽快康复,回归社会。护理贯穿在人们的生活始终,有无数的课题等待我们护理人去探索研究。

[1]任松涛,魏东霞.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及术后护理经验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271-272

[2]于竹红,崔晓燕. 护理心理的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3675-3676

[3]刘春花,韩巧英,钱艳芳.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5,15:1337-1338

[4]李瑞霞.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239

[5]程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1:66-67

[6]朱连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32:142

[7]陈莹.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患者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疏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4:35-36

[8]徐涛,王曼曼,王瀚清,等.首次进行核磁检查患者的操作及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5):111

[9]张莉,黄秀香,熊庆华,等.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1):70

李春艳(196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副主任护师。

R543.3

B

1008-0104(2017)04-0121-02

2017-03-16)

猜你喜欢
休克冠脉造影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