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研究

2017-08-30 15:20宋春燕
卷宗 2017年16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文化语境顺应论

宋春燕

摘 要: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了顺应论,并从顺应的角度阐释了人类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为中医英语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将语用学理论引入中医英语翻译研究,结合中医翻译实例,主要从文化语境顺应关系和语言结构客体顺应关系两个方面分析顺应论对中医英语翻译领域的启示。

关键词:中医英语;顺应论;文化语境;翻译研究

1 引言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理解和应用,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注重研究不同交际语境下如何理解和应用语言,并关注实际应用中的语言及其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此,把语用学相关理论引入翻译的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方灿,黄丽娟2009)。顺应论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顺应论与翻译的结合研究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大部分的相关研究集中在英汉翻译方面。顺应论在汉英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与中医英语翻译的结合则更少见。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分析中医翻译文本,发现中医翻译不仅是汉英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中西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中医英语属于科技英语一种,但是与其他科技文本的翻译有很大不同。因為中西医学的理论体系、诊治手段及术语表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中医英语翻译存在许多障碍。但是也并非不可译的。顺应论为中医翻译开辟了新的视野,从文化语境顺应到语言结构的顺应的角度使中医翻译更好的进行跨文化阐释,并尽可能客观、准确地进行中医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 顺应论的阐述

顺应论,关联论和模因论被称为“语用学三论”。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于1999年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第一次以“综观”为主导从顺应的角度阐述人类语言的动态演变过程。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阐释了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且深入研究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类交际的心理机制及相应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表明语言运用的实质(维索尔伦1999)。顺应论所强调的是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 语言选择有三个特性:可变性(语言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这使多种语言意义的选择成为可能,并限定了语言选择必须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商讨性(这一特性指的是语言选择是在极其灵活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机械的做出的。);顺应性(这一特性是在前两个特性的基础上,从可供选择的意义中灵活的予以变通,以适应实际的语言表达需要)。语言选择可以发生在语音、词汇、句法、段落、语义等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语言使用过程需要顺应语言交际的意图和环境。而翻译则是译者的语言顺应过程。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主动顺应英语的意识形态,因为这将无形中操控着译者的翻译过程,从文本的语言选择到词汇的增删及替换,都是顺应的结果。

3 中医翻译的特点及问题

与西医文本相比,中医文本有着其独特的特征,这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牛喘月于2004年在中医英语翻译的基本特点中曾总结了中医英语翻译的四个特征:仿造化、定义化、多样化和拼音化(牛喘月2004)。中医文本处处体现着深刻的汉语文化内涵,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可以得以阐释。例如:“天人合一”这一概念表明的是主客体的相通关系,从而决定了中医语篇层次的复杂,进而使中医的语际转换文本的多层次性成为必然。中医文本多为文言文,简洁而寓意深刻,其所具有的“语义、语用、文化的‘高复合性”,为中医翻译这种跨文化语言交际所产生的文本的多元性提供了可能,并且也使译者不能在翻译中致力于寻求单一,永久,且静态的文本。最终,目标语文本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功能要依靠读者来实现,根据目标语读者的不同,中医翻译也要根据其受众的知识水平及现实需求的异同,兼顾科学的原则,对翻译文本的语域层次,语言模式做出顺应的选择。

4 顺应论在中医学翻译中的应用

(一)文化语境顺应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相互转换,而且是一种文化和认知模式的交融和植入。如何处理中医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使目标语文本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进而增强其对中医文化的认知是中医翻译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中医翻译是 “归化”,将其纳人西方医学范畴。这样虽然“功能对等”,但对于有些特定语境和文化负载词的内涵意义无法呈现给读者,笔者将中医翻译分为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两种范畴。对于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1.可译性

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能够找到相对应或者准确表达源语内容的语言,为可译的内容。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分别可译为:inspection、auscultation、interrogation、 pulse palpation ;中医术语 “平衡阴阳”、“固本培元”可译为“help recover”、“help keep fit”、“restore normal condition”、“strengthen resistance”;中医病症 “金寒水冷”,金指的是肺,水指的是肾,“金寒水冷”表示的是肺肾虚寒,若译为“chilly metal and cold water”,读者将不知所云。不妨将其译为“deficiency-cold of lung and kidney”,虽然借词替换,依然可以实现目标语文化语境的顺应,得到贴切的译文。

2.不可译性

不可译的中医文本可采用音译,直接照搬原文等,依此来表现源语中医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译性, 这同时也是对中医文化语境的顺应。如中医的基本概念 “道”( Tao) ,“阴阳”( YinYang) ,“气”(Qi)等均可采用音译,因为它们是中医研究和学科理论的基石,贯穿中医医理、疗法、处方、药理的始终,最能体现中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特质。此外,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及中国传统的思维认知范式与西方大相径庭,这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思维“‘空位”范畴。如果不计后果的将其与目标文化对应,不但会影响中医文化的传达,使中医丧失其原本的特色,进而导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健全,而且会对目标语读者产生误导,很可能会让病人产生误解,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比如 将“气血两虚”翻译为“deficiency in gas/breath and blood”。这不仅有损中医临床功能的应用,还会影响中医的发扬和传播。

(二)语言结构客体顺应

维索尔伦(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和风格语体等。换言之,语言使用的各个层面都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廖晶,史红梅 2005 :167)。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相差很大,分别属于总结型和分析型语言。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译文的选择必须根据不同的语法特点,动态顺应。既包含语言、语体、语码的选择,也包含词汇、短语、分句、句子等语言构成成分的选择。(方灿,黄丽娟2009:137)

5 结语

中医表达的模糊和隐含的文化特征使中医翻译不同于其他的科技英语翻译,加上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论体系及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从而使中医英语翻译面临着诸多障碍。因此,为了解决中医英语翻译中的各种难题,并使中醫文化和技术能够顺利的传播,发扬和交流,让异国人能够通过英文译本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并且相对准确的再现原汁原味的中医文化,笔者从语用学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医翻译的文化语境顺应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以及语言结构中词汇、句法与段落的顺应问题。希望能对中医英语翻译工作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Jef. Vers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Limited, 1999

[2]方灿,黄丽娟 顺应理论对英汉翻译的解释与启发[J]. 翻译研究2009(136-139)

[3]戈玲玲 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论语用翻译标准[J]. 外语学刊2002(3):7-11

[4] 李刚,谢燕红.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4)

[5] 卢黎红. 现代文学翻译的异化策略与启示[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9)

[6] 罗建周. 茅盾与现代文学翻译批评[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7] 厉平. 中国现代文学译入强势文化中改写的主体因素研究——以老舍作品的Evan King译本为例[J]. 中译外研究. 2013(00)

[8] 张晓雨. 从翻译批评看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J]. 山西青年. 2016(03)

[9] 周峰. 研究探讨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1)

[10] 陈宏遂. 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现代文学教改点滴体会[J].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

[11] 蒙静妮. 中美现代文学发展的差异[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2)

[12] 过元琛. 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述评[J]. 新闻传播. 2011(02)

[13] 过元琛. 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述评[J]. 新闻传播. 2011(01)

[14] Acton,Harold.Small Talks in China. Three Seasons and Other Stories . 1946

[15] Walrond,E.Reviews of Books.Life and Letters. . 1949

[16] Yeh,Ch.Three Seasons and Other Stories. . 1946

[17] Chen,G.-M,W.J.Starosta.Foundations of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1998

[18] Malmkjaer,K.Panel 10:Key Cultural Texts in Translation. http://ol.l41414.info/browse.php?u=YL1%2Bgmpb%2Bt%2B%2BhnQ%2BZz8byRa%2Ft5a3%2FsPIkFRaTTJGM%2Fl9iDY%3D&b=5 . 2013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文化语境顺应论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