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2017-08-31 22:16彭安隆
报刊荟萃(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承

摘 要:黎族人民是海南岛最早的世居民族,能歌善舞,创造了许多舞蹈与歌谣。随着三亚的不断开发,黎族的部分舞蹈和歌谣逐渐消失,因此,如何将打柴舞的歌谣和舞蹈融合起来并传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总结了黎族舞蹈、黎族歌谣的种类,发展现状。分析了黎族舞蹈和歌谣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黎族舞蹈;黎族歌谣;传承

黎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和歌曲,黎族人民创造了大量的舞蹈和歌曲,歌曲和舞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因此,黎族人民的歌舞在我国传统歌舞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海南岛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民族舞蹈被人们遗忘。黎族舞蹈也不例外,随着海南岛的不断开发,黎族歌舞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如何传承是当下所有黎族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黎族的舞蹈

黎族人擅长舞蹈,据统计,黎族算是海南少数民族中舞蹈最多的民族。黎族舞蹈分为三大类:祭拜祖先的舞蹈、婚嫁喜庆类舞蹈、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

黎族人们信仰“万物有灵”,所以,在拜祭祖先舞蹈中,融入了大量本民族的舞蹈,如图腾活动、祭祀等。如祭祀祈福舞蹈,这类舞蹈大多要求能够驱邪避灾、保护民族平安。这类舞蹈大多是在晚上进行,由宗教职业者进行表演,配合深层、悠远的声音,让人们感觉到神灵的庇佑。随着舞蹈的不断发展,现已衍生了敬祖舞、老古舞、平安舞、祭神舞、求雨舞、三星舞、花灯舞、贫苦舞、驱鬼舞、招魂赶鬼舞、跳娘舞等。

婚嫁喜庆类舞蹈。这类舞蹈的种类相对较少,其中以打柴舞为这类舞蹈的代表。打柴舞主要是运用木杆为道具,通过各种动作的穿插,让人感受到舞蹈的特别。由于这类舞蹈参与人数众多,深得大家喜爱,体现了黎族人热爱生活的性格。

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人们在生活生产之后,闲暇之余,总会给生活找一点乐趣。舞蹈则成为了黎族人消磨时光、提升精神生活的首选。如《舂米舞》中,引用日常生活中的舂米动作,来实现舞步。这种舞蹈生活气息浓烈,舞蹈场面热闹,折射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逐。

二、黎族歌谣

黎族素有歌海之称。广大黎族人不但善舞,对歌曲的创造也乐此不彼,他们认为唱歌、跳舞为人生幸事。早在捕鱼捕猎为生的时期,黎族人就开始创作劳动号子的短歌。这类歌曲主要传达飞禽鸟兽等习惯特征,又叫《禽兽谣》。再后来,人们在劳作闲暇之余,也会创作一些生活歌、劳动歌、儿歌、革命歌曲。而这些歌曲中,主题围绕着民俗和人们爱情向往来进行。黎族歌曲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人所吟唱的歌曲有一定的差异。如果按照曲调和地区来划分的话,保亭有《锣呢调》,琼中有《暖咧调》,通什有《叽呢调》,白沙有《哇呀哇调》,乐东有《千家调》等。

三、黎族歌舞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1)具备黎族文化特色的黎寨被逐步拆除并用以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三亚旅游经济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因此,也带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繁华背后应当看到苍凉,人们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大量的文化被遗忘,特别是黎族人们创造的各种文化活动已经逐渐消亡。由于受到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郎典村青年男女也逐步走出黎寨,到城市中寻求发展,一方面使打柴舞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民间力量的源泉,跳打柴舞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随着以物质建设为核心的理念不断推进,打柴舞等民族活动逐渐消失,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因此,打柴舞等舞蹈的传承,显然缺乏支撑。

(2)立足深层次的文化发掘带动旅游逐步被吸引外来游客的肤浅表演所代替。由于海南土著以黎族人民居多,黎族人们在日常劳作中创造了各种舞蹈和歌曲,并赋予了这些舞蹈和歌曲无尽的内涵。因此,部分旅游景点将民族文化当做是谋取利益的工具,通过打柴舞等表演来吸引人们观赏,获取商业价值。因此,对于舞蹈本身的文化内涵已经不再体现出来,缺少了内涵文化的发掘与宣传。而游客也抱着看一看,玩一玩的心态,加入到舞蹈中去获取快乐。很少有人关注到舞蹈本身赋予的内涵,只是体验了舞蹈动作本身,而并未体验到打柴舞的内涵本意,这样既不能展现黎族民俗文化的魅力,长此以往,对于黎族文化传承本身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四、黎族歌舞传承对策

1.实现人的传承

文化的传承是以人的传承为基础,无论是民俗文化中的舞蹈、歌曲、诗歌,还是社会关系、风俗仪式等,都是借助于人的传授与传播才得以实现。据调查,即使在打柴舞保留最完整的郎典村,目前也仅有20余人继续跳打柴舞,且主要都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发展打柴舞传承人迫在眉睫。

2.依托政府,营造气氛,为黎族民俗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对黎族民俗文化的宣传与展示,使人们更多地了解黎族传统文化。以打柴舞为例,讲述打柴舞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历史,使人们充分了解打柴舞产生的背景和打柴舞存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同时由政府组织相关黎族庆祝活动,借助于黎族传统节日,使更多地人参与到打柴舞舞蹈的行列中。这样能够使人们深人的了解打柴舞的背景和传承意义,引起更多人对黎族文化的兴趣。

3.转变思路,开拓创新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民俗文化必须以科技为主导,走一条既能够有效的实现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打柴舞为例,三维动画可有效实现时间和空间的模拟,从而对打柴舞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情景再现,让人们更直观、更亲切的以视频画面的形式了解打柴舞的产生、发展以及存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并对舞蹈本身的舞蹈韵律和动作节奏有了更深人的探讨,加深人们对打柴舞及黎族文化的印象。

四、结束语

黎族人民能歌善舞,集思广益,从劳动中衍生得出了各类型的舞蹈和歌曲。在舞蹈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如祭拜祖先、婚嫁喜庆、表现劳动場景等。歌谣有生活歌、劳动歌、儿歌、革命歌曲。但是,随着海南的进一步开发,黎族歌舞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为此,有必要探索黎族歌舞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对策。

参考文献:

[1]琼州学院研究海南民俗文化的理念与实践[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2]董国皇.论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1

[3]欧阳晓芹.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黎族打柴舞传承探究[J].新东方.2014.4

作者简介:

彭安隆(1993—),男,汉族,海南澄迈人,本科,空军预警学院,研究方向:预警探测指挥。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