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预算评审思路与方法初探

2017-09-03 10:26李雪飞汪俊尧
山西财税 2017年7期
关键词:运维费用系数

□李雪飞 赵 娟 汪俊尧

信息化项目预算评审思路与方法初探

□李雪飞 赵 娟 汪俊尧

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能效、降低行政成本而进行的一系列软硬件系统的开发、搭建、推广、应用与维护升级等工作。近三年来,山西省财政厅预算评审中心共评审信息化类项目206个,送审金额219176.17万元,审定金额166174.79万元,净审减金额53001.38万元,审减率24.18%。在项目评审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评审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现介绍如下。

一、信息化项目评审的思路和方法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主要分为项目建设费和其他费用两项费用,项目建设费包括建筑工程费、硬件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研发费、系统集成费等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服务咨询费、工程监理费、招投标费、培训费、验收费、运行维护费等费用。

(一)建筑工程的评审

信息化项目中的建筑工程主要指机房建设,评审中,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机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费用标准计算;计价规则根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机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费用标准计算;常用的材料及价格标准按同期市场价格确定。

通过近几年的评审,我们发现综合布线、防静电地板、空调等材料设备的数量、价格的认定,对审定金额影响较大,普通材料和品牌材料的价格相差在一倍以上,如防静电地板材料,价格可从300元到1500元不等,对此我们依据机房建设目标等级,以及市场上中档价格水平进行核定。再如UPS,项目单位不考虑实际需求是否合理,报送的电池数量很大,对此我们根据机房中设备的电额负载,进行电池数量的配置。

(二)硬件设备的评审

硬件设备在信息化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占项目预算的60%以上,根据类型可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安全设备等。

通用设备按照《山西省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进行评审。专用设备按照数据处理量、数据存储量、数据传输量、安全要求等四个核心数据进行评审。硬件设备的配置决定着设备价格,功能相同,配置不同的设备价格千差万别,合理确定专用设备的构成配置是我们在硬件设备评审中的核心要素,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总结出了一些配置公式,使评审过程易于操作,评审结论较为准确。

表1 TPM-C值计算表

1.服务器

数据处理能力为影响服务器价格的核心内容,服务器的主频是数据处理能力的主要参数,我们采用TPM-C值(每分钟处理事物数量)对服务器的主频进行核定,并参考近三个月中央及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产品协议供货价以及同期市场价,确定服务器的价格。TPM-C值计算公式如下:

TPM-C=T×A×B/C×D×E×F×H=T×业务系数×0.2/响应时间系数×复杂程度系数×1.5×1.3×60

注:T为系统用户数;A为业务类型系数,内部业务取值0.8,外部业务取值1;B为并发用户系数,取值0.2;C为响应时间系数,局域网取值2,城域网取值3,广域网取值5;D为复杂程度系数,结构化数据取值20,混合数据取值28,非结构化数据取值35;E为冗余系数,取值1.5;F为峰值系数,取值1.3;H为60秒;1GHZ的CPU的TPMC值为24991。

2.存储设备

数据存储量为影响存储设备价格的核心内容,所需存储量通过用户数、数据类型、大小等参数进行核定,并参考近三个月中央及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产品协议供货价以及同期市场价,确定存储设备的价格。所需存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所需存储容量=T×A×B×C/D×E×F×G×H

=用户数×业务系数×0.2×数据类型大小/响应时间×0.3×2880×规定存储保留时间×1.4

注:T为系统用户数;A为业务类型系数,内部业务取值0.8,外部业务取值1;B为并发用户系数,取值0.2;C为数据类型,结构化数据取值200kb,混合数据取值300kb,非结构化数据取值500kb;D为响应时间,局域网取值2,城域网取值3,广域网取值5;E为需存储数据占全部数据比,取值0.3;F为每天响应时间总长,取值2880秒/天;G为规定存储保留时间,取值30天、180天、360天;H为冗余系数,取值1.4。

3.网络传输设备

网络传输设备主要有交换机、路由器等。

(1)交换机

背板带宽和保转发率为影响交换机价格的核心内容,通过终端数、端口速率等参数进行核定,并参考近三个月中央及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产品协议供货价以及同期市场价,确定交换机的价格。计算公式如下:

A:背板带宽=终端数(N)×端口速率(L)×2

注:终端数N:为实际使用桌面终端数;L:端口速率为100M或是1000M

B:包转发率=每端口包转发率(k)×接口数量(N)

注:每端口包转发率k取值为:

n:接口数量根据实际选择,接口类型:光口或电口。

(2)路由器

吞吐量和总包转发率为影响路由器价格的核心内容,通过终端数、端口速率等参数进行核定,并参考近三个月中央及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产品协议供货价以及同期市场价,确定路由器的价格。计算公式如下:

A:吞吐量=链路带宽(D)×链路数量(N)×2

注:链路带宽D: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确定;链路数量N:根据下一级的实际数量确定此项数值(交换容量=吞吐量×0.5)

B:总包转发率=每端口包转发率(k)×端口数量(N)

表2 存储容量计算表

注:每端口包转发率k取值为:

N:接口数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4.安全设备

设备选购原则上采用国产设备,如特殊项目,国产设备配置率不得低于70%。按照5类等级保护情况,根据项目单位的具体要求进行核定。

(三)软件购置研发费的评审

应用软件开发费用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实施等方面而需支出的费用。它是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其功能、特性和质量,它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和逻辑思维,此项费用也是我们在评审过程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内容。

软件分为基础支撑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等)和应用软件,其中应用软件又分为市场成熟软件(如杀毒软件、工具软件及各种现有的行业软件)和定制开发软件。

对于支撑软件和市场成熟软件,按照市场指导价评审;定制开发软件主要涉及工作量和人工费用两部分,对于工作量我们经过多种方法进行审核,发现在需求、概要文件完善的情况下,采用功能点计算比较科学;在受到评审时间的要求,对于部分软件开发预算,仅有粗略的工作量而无概要文件时,我们会采取同类软件功能模型,进行分析比对,从而核定工作量。人工费用则按照统计部门所列出的信息类城市平均工资,根据公司等级资质,考虑企业办公成本、利税、人员福利等因素折合一定系数计算。

1.四种评审方法

(1)代码行(LOC)估算法

LOC指所有的可执行的源代码行数,包括可交付的工作控制语言、语句、数据定义、数据类型声明、等价声明、输入/输出格式声明等。一代码行(1LOC)的价值和人月均代码行数可以体现一个软件生产组织的生产能力。其优缺点如下:

优点:LOC是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生成品,并且很容易进行计算;是可测量的,精确度高。

缺点:在需求、计划、设计阶段因为本身没有代码行,需要靠估算来解决,总体上估算准确度不高,除非有多年的类似项目经验。在编码、测试、实施阶段可以直接统计出来,但只是针对软件开发公司的,往往成为了软件公司内部成本核算及工作效率的计算工具。现在市场上80%的软件产品不对用户公开源代码,所以用户获取源代码确切行数的难度非常大。

(2)功能点(FP)估算法

功能点(FP)估算法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通过研究初始应用需求来确定各种输入、输出、计算和数据库需求的数量和特性。计算公式如下:

开发费用=FP0.9×10÷7.5÷22)×(人工成本系数)×B

(注:①FP为调整功能点数;②7.5是指一天7.5个工作时;22指一月22个工作日;③人工成本系数=(工资+按国家标准提取的社会保险+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待遇+办公成本+税收利润)×(1+管理费用百分比)×优质系数T;④B为软件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

优点:FP和程序设计语言无关,使得它既适合于传统的语言,也可用于非过程语言;是针对用户的,它是基于项目开发初期根据用户需求就可以估算的数据。

缺点:功能点估算需要某种“人的技巧”,是基于主观的而非客观的数据,该计算难以搜集事后信息。且项目开发初期几乎100%无法完美的确定需求量,软件用户往往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时变更和确定需求,造成项目预算与项目完成后实际费用相差甚大。

(3)工作量估算法

工作量估算法是根据项目的初设、可研、规模及项目周期等资料客观、合理地预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及开发费用。此方法经验值占有的比重较大。

(4)类比估算法

类比法适合评估一些与历史项目在应用领域、环境和复杂度的相似的项目,通过新项目与历史项目的比较得到规模估计。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

综上所述,以上4种审核方法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单独采取一种方法对业务系统管理软件项目进行评审已不适用。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通常是根据项目单位的送审资料灵活采用上述4种审核方法的。

2.人员费用

软件人员人工费用是指一个软件人员工作一个月平均需要的所有成本开销(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办公成本、国家各种税费、管理费用等)及软件企业合理利润的总和。软件人员月人工费用=(工资+按国家标准的社会保险+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待遇+办公成本+税收利润)×(1+管理费用百分比)×优质系数T

(四)系统集成费等费用的评审

对于系统集成费的评审,计算公式为:系统集成费=项目建设费×复杂程度A×优质系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四种类别进行费用核定。

(五)其他费用的评审

其他费用中建设单位管理费、服务咨询费、工程监理费、招投标费、培训费、验收费(测评费)的评审,由于国家至今没有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他费用标准,故目前我中心针对项目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执行:由发改委立项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我们是依据《山西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标准》进行评审。没有发改委立项的部门预算信息化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标准中招投标费在政府集中采购时,无此项费用;工程监理费目前参照中央政府采购网中的信息化监理收费基准取费;培训费一般在新建项目中都应免费培训。

(六)运行维护费的评审

随着信息化建设、推广和应用的深入,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信息网络运维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应运维费用也逐年增多。评审中我们首先对运维项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维护内容分类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核定。

(1)对运维项目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①有些项目在建设初期就已经把运维费用列入预算,对于此类项目,我们一般直接审减,信息化项目应遵循“硬件三年;软件一年 ”的免费维护的原则。即硬件售后三年免费维修,软件售后一年免费维护。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已经把运维费用列入预算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②有些运维费用包括的内容过多,存在不合理性。应按照保障项目的主体功能进行运维费用的筛选。例如:1.某监控平台项目的运维费用包括平台软件及硬件的运维、网络设备的运维、线路的运维及摄像头的运维。该平台90%以上的故障率是由平台软件及硬件、网络设备及线路造成的,摄像头本身发生故障很少。但由于摄像头的数量很多,反而摄像头的运维费用最高,这样就存在不合理现象。我们在实际评审过程中就审减了该项目的摄像头的运维费用,让其随坏随换,以实结算。2.某移动执法系统运维费用包括平台软件及硬件的运维、网络设备的运维及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运维。同理,审减其移动终端的运维费用。

(2)对运维项目进行分类评审

外包信息网络运维项目分为硬件运维(系统硬件、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终端硬件);软件运维(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两大类六小类。根据类别的不同其评审方法亦不相同。

①系统硬件、网络设备类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遵循日常维护及建立备品备件库相结合的评审方法。日常维护即人员费用,根据不同的运维需求确定工作量。人员工资依据劳动局颁布的《职工历年平均工资》、《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部分职业工资指导价位》、《统计年鉴》以及结合市运维人才市场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技术人员的年工资。工作量×人员工资+办公成本+利润+税金=日常维护人员费用。

备品备件采购费用按照信息资产比例系数法计算,根据故障率数据以及实际发展需要,确定备品备件采购费用占信息资产的比例标准。

②网络线路、终端硬件的运维建议用户单位自行运维。如果用户单位实在没有条件自行运维,经实地考察确认后,则参照市场指导价格评审。

③系统支撑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等,对于该项运维我们一般采取市场价格或第三方竞争性谈判价格进行评审。

④应用软件的运维由于其项目的特殊性和唯一性采取市场价格或第三方竞争性谈判价格进行评审已不适用。故建议由原开发软件公司对其进行维保。一般不超过软件采购费的10%。

二、项目评审中难点的解决方法

(一)项目设计方案过粗,无功能需求

部分项目在上报预算时,没有系统的建设方案及分项明细,不能提供出详细的系统功能需求,给评审造成很大的困难,我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预算管理部门,在项目申报前,提前下发项目申报格式以及资料清单。

(二)产品的垄断价格不真实

个别上级部门指定产品的规格型号及供货企业,因部分行业垄断性较强,提供此类行业软硬件的企业屈指可数,部分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此行业公司仅有一至两家,使垄断价格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而我们考虑信息系统的上下对接因素,无法对此进行审减。解决方法是在其他事项中予以说明,并建立项目重点关注名单。

(三)设备的价格选取

目前设备的价格存在目录价和市场价两种情况,两者价格相差较大,而市场价的折扣针对不同的单位、代理商又千差万别,合理价格无法准确核定。解决方法是参考政府采购协议供货价和同期市场价,建立项目库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设备价格。

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厅预算评审中心

责任编辑:韩 婷

猜你喜欢
运维费用系数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打雪仗
风电运维困局
过年啦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两张图弄懂照明中的“系数”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