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三地物流业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问题研究

2017-09-04 01:09牛鹏飞刘小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业京津冀导向

牛鹏飞,田 雪,王 晨,刘小芳

(北京物资学院 物流学院,北京 10114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三地物流业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问题研究

牛鹏飞,田 雪,王 晨,刘小芳

(北京物资学院 物流学院,北京 101149)

随着我国物流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物流需求的转变及升级,当前我国物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及地方物流政策的支持对于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京津冀层面对三地物流创新政策进行分类以及运用类比分析方法对京津冀三地的物流政策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三地物流业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物流激励创新政策;京津冀协调;京津冀物流政策

一、问题的提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战略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每年贡献着将近24%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我们国家四大经济圈中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北方地区人口和经济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京津冀协同与发展是一项重要决策。而京津冀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间有机联动,毋庸置疑物流业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在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时期,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提升。随着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物流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是应对新时期物流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需要。随着我国物流业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物流领域的创新与整合需要不断活跃起来,这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当前物流行业发展和创新进程中,存在诸多制度上瓶颈和障碍,同样企业融资难、创新投入少、基础设施跟不上、企业盈利能力低等都严重制约了物流创新的步伐。所以要想使物流业得到发展,通过制度上的革新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国家发布物流创新政策来加快激发物流创新潜力和活力。本文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物流创新政策分类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京津冀地区物流政策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当前京津冀三地物流创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京津冀物流政策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物流政策体系合理的建议。

二、物流创新政策分类模式

创新研究的先驱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新的构想的首次商业应用”。创新的构思源于科技,而商业应用则属于经济。创新政策[1]16-23一般指鼓励和推动新的技术或者设计在工业企业应用,把新的发明和构想物化成经济效益的政策。这种政策表现为政府对创新有意识的支持行为,其中包括法规、条例及一些实际措施。徐大可和陈劲等[2]26-29学者指出创新政策侧重于鼓励企业创新,支持创新者,推动创新,使创新的产生和扩散过程的时间与成本最小化,创新收益最大化。

物流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对于创新的依赖度更强。蔺雷和吴贵生[3]1-6指出:服务创新具有无形性和多样性,其无形性是指不可复制创新模式的混合体;而具有多样性是指包含多重独特创新形式,而技术创新只是其中一个维度,其服务创新的顾客导向非常明显。基于对以上的观点概括和总结,本文认为物流创新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府为促进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发展,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来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而制定的公共服务政策。科学合理的政策分类是开展创新政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4]43-47。而目前有关物流创新政策分类体系缺乏标准,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梳理的创新政策分类体系作为参考[5]79-87。

详见表1所示。

表1 创新政策分类

本文借鉴了Ergas、张炜等人以往对创新政策的研究,并结合物流业自身特征,将物流创新政策划分为供应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和需求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通过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根据不同地区物流特性来制定和颁布科学、合理的物流创新政策,来推动物流业发展。借鉴服务创新政策从供应和需求导向型研究重点,本文认为供应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引导或提供物流企业创新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提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提升整个物流行业创新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需求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及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着力点,给物流业创新活动提供机遇,以此增强物流行业的创新能力。

三、京津冀物流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问题分析

(一)京津冀物流创新政策分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水平提高,我国物流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业在信息化水平、物流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物流业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离不开国家相关物流创新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物流业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对物流创新政策已经做了许多针对性的研究。汪鸣[13]5-9认为根据我国企业与物流的协调发展,调整和制定有效的物流政策,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聂霞[14]9在《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中对于我国已发布的物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物流政策的不足以及问题的产生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物流政策的有益经验,提出我国在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政策来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物流重点报告《中国物流政策体系研究》对中国物流业政策体系的阶段性演变进行归纳,指出当前物流产业政策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对怎样形成物流政策体系的目标还是不够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物流政策彼此不够协调、物流政策体系的内容不够完善。本研究借鉴了Ergas和吴家喜等人的研究,将京津冀物流创新政策可以分为供应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和需求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

1.供应导向型政策

京津冀的供应导向型物流服务政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利用京津冀各主体技术、资金、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合作,提供基础性服务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新基金、风投资金等进行资金整合,在各级企业创新基金鼓励公共服务投资,通过商业支持和合作平台促进物流服务创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创建京津冀协同网络中心,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和服务整合与优化,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提高物流服务创新和水平。

第二,联合物流领域专家和优秀管理团队,整合物流从业人员来帮助物流企业识别服务创新机会。通过服务与创新设计、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等方式来推动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能力。见表2。

表2 供应导向型物流服务创新政策

2.需求导向型政策

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关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有关物流创新政策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对于物流创新政策分类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本研究中借鉴《面向增长的创新和研究政策报告》中有关创新政策的分类并结合物流创新政策来对京津冀需求导向型政策进行分析,京津冀物流需求导向型政策同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运用政府的公共服务权力,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服务创新。推出小企业研究计划对企业参与解决公共服务,在资源瓶颈的市场需求基础上的采取限购措施,允许以创新的方式满足物流企业的采购需求。

第二,采用公共服务第三方外包策略,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方案。政府通过共同授权、购买协议、合同外包等形式交给社会机构来承担,给社会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资源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给社会上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指导。一方面通过创新来减少公共服务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执行与服务利润驱动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见表3。

表3 需求导向型物流创新政策

(二)京津冀物流创新政策梳理

为了方便京津冀物流政策之间的对比,本文对最新发布京津冀物流创新重点政策进行了梳理。详见表4。

表4 京津冀物流方面重点政策汇总

以上只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关物流业的重点创新政策进行简要汇总,自2014年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津冀三地已经出台上百项有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其中的很多政策都提到加快三地物流业的协同与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行业,加快京津冀三地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京津冀生态圈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由于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参差不齐,对于物流创新政策也存在着不同。从近几年各政府部门网站显示,北京发布的物流相关政策最多,河北发布的物流相关政策最少,处在中间的是天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区的重视程度。

(三)京津冀物流政策之间的比较

基于以上对京津冀物流政策的简单的梳理,本研究从管理协调机制、纲领性文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等四个方面对京津冀物流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具体对比内容如表5。

表5 京津冀物流政策对比表

四、京津冀物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第一,政策体系不健全,京津冀政策之间衔接弱。国家虽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政策,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没有相互关联的政策之间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相互抵触,政策执行混乱,执行效率低下;另外京津冀三地各自出台的政策主要针对的还是重点加强本地区的物流发展为出发点,对于相互之间的物流联动发展较少,不能有效地形成完整的物流生态链条。

第二,物流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落实力度有限。各地的物流政策基本上都是从本地的官方机构来发布,由于各主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使得在扶持力度上存在着差别,使得三地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各地区的物流现实状况不同,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使得京津冀三地发布相关的物流规划和方案导致各自为政、同质化严重、缺乏联动等,不利于形成协调发展和分工明确的物流发展体系。

第三,物流政策前瞻性不够。京津冀物流政策往往是紧跟国家发布的重大物流创新政策,物流政策发布往往针对已经出现某一具体的问题,物流政策往往比较滞后,不能有效、快速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京津冀三地在物流信息化、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物流政策的前瞻性对于推动京津冀物流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议

第一,建立和完善物流服务创新治理结构和机制,强化物流企业在服务创新中的地位。逐步设立独立的物流服务创新政策机构,如发起官方和民间物流团体及组织成立京津冀物流发展联盟等组织或机构,协助政府制定物流服务创新政策。如已成立的京津冀物流标准化联盟,提高京津冀三地的物流作业和运作效率,加强上下游企业对接及合作,提高物流标准化的通用性,搭建京津冀地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京津冀区域物流标准化水平;采纳社会物流企业创新方案与方法,将服务物流企业和社会公众纳入到物流服务创新治理结构中,充分利用公众智慧,推动京津冀物流业走向新的高度。如邀请京津冀主管领导、三地物流协会组织负责人、物流科研院所召开发展论坛、成立相关机构来共同探讨和解决京津冀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强需求导向型物流政策制定和引导。从本研究对物流政策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目前我国重视的重点基本上在供应导向型政策,而需求导向型方面则存在欠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需求导向型的物流服务创新政策和方案,加强政策引导,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听取社会物流组织的呼声和建议,从物流服务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满足物流中小企业在物流服务创新政策的需求。设计面向中小型物流服务企业的京津冀协同网络中心、协作交流与合作平台、共享创新平台等资源,广泛运用业务指导和研发指导等。如在教育领域已成立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等专业性组织。物流业也可作为借鉴,来加快推动京津冀三地物流的顶层设计和加快发展。

第三,率先试点和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创新激励政策。物流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在全球经济和联系日益紧密的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积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和城市群,已经成为当前区域间经济竞争的主要载体,但这都离不开物流业起到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本研究认为京津冀可在全国率先试点促进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各项物流政策和方案,加强物流业与其他行业联动发展、率先推广云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物流技术应用政策和建立物流信息大数据收集与共享等制度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来完善京津冀物流政策体系,进而向全国推广和应用。如率先选择北京作为物流标准化试点,进而推动整个京津冀物流标准化。政府组织可以通过与各大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互动,如首个跨区域的众创联盟组织,物流业也可借鉴成立相关的官方或民间组织和机构,从而形成深度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此来实现指定物流政策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五、结语

本研究对北京、河北、天津物流产业发展及相关政策方面进行对比,通过河北、北京和天津的物流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比较天津与北京、河北的物流政策和物流发展现状,指出目前三地物流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京津冀物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国家和京津冀三地物流创新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在国家和地方不断对京津冀三地产业、资源、教育等领域的合理配置和各自的发展定位,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协同发展也会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1] 王胜光.创新政策的概念与范围[J].科学学研究,1993,11(03).

[2] 徐大可,陈 劲.创新政策设计的理念和框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4).

[3] 蔺 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科研管理,2005(2).

[4] 范柏乃,段忠贤,江 蕾.创新政策研究述评与展望[J].软科学,2012,26(11).

[5] 张 炜,赵 娟.英国服务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治理结构的经验启示[J].科研管理,2015(02).

[6] Henry Ergas.Does technology policy matter? [J].Technology and Global Industry:Companies and Na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y,1987:191-245.

[7] Jakob Edler,Luke Georghiou.Public procurement and innova-tion:resurrecting the demand side[J].Research Policy,2007,36(7).

[8] 吴家喜,邢小强,吴贵生.基于领先市场的国家创新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9(5).

[9] 张雅娴,苏 竣.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及其在我国软件产业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1(4).

[10] 常 静. 重视“需求面”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C]// 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 2011.

[11] 张 炜,巩 键,陈璧辉.欧洲国家的开放式创新政策实践及其经验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3).

[12] 伍 蓓,陈 劲,王姗姗.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界定与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

[13] 汪 鸣.国家三大战略与物流业发展机遇[J].中国流通经济,2015(07).

[14] 聂 霞.促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责任编辑 乐 知]

2017-05-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物流资源低碳整合模式与动态决策研究”(71473013)

牛鹏飞(1989- ),男,河北邯郸人,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田 雪(1978-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物流服务创新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王 晨(1990- ),女,山东枣庄人,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刘小芳(1992- ),女,山东枣庄人,北京物资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

F724.6;F259.23

A

1671-8127(2017)04-0054-05

猜你喜欢
物流业京津冀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物 流 业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