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鉴在治理开封黄河水患中的作为

2017-09-04 16:59林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8期
关键词:水患

林虹

【摘 要】历史人物牛鉴为官三十余载,担任过顺天府府尹、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官至正二品。社会上对他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河南巡抚任上时,尤其是道光二十一年治理开封水患期间的积极作为;二是在两江总督任上懈怠防务、仓皇逃遁、抚绥夷人等行径。前者颂声载道,后者受人指摘。本文以记载了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水灾情形及社会各界应对情况的《汴梁①水灾纪略》一书为根据,梳理牛鉴在治水期间的功绩,探寻其当时广受当地百姓爱戴的原因。

【关键词】牛鉴 开封 水患 汴梁水灾纪略

一、牛鉴其人简述

牛鉴(1785—1858),甘肃武威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嘉庆二十四年至道光十九年(1819—1839)历任编修、国史馆协修、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湖南乡试副考官、京畿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云南粮储道、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府尹、陕西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河南巡抚,后于鸦片战争期间——道光二十一年九月(1841年),擢升为两江总督,官至正二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于在战争中镇守不力,“不能固守吴淞海口,又不能严防长江,以致宝山等县及镇江府城相继失陷,犯及省垣,实属防堵不密,贻误机宜”[1],道光皇帝将牛鉴革职拿问后下旨给予斩监侯的刑罚,秋后处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得旨释放,此后参与了中牟堵口、剿捕捻军等工作。咸丰五年(1855年)因患病回籍调理,八年(1858年)病逝。牛鉴的政治生涯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为官三十余载。纵览社会对他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道光十九年至二十二年八月任职河南巡抚时恪尽职守,扶持贫困地区,关注教育事业,尤其是在黄河水患中积极抗洪救灾;二是在鸦片战争期间懈怠防务、仓皇逃遁、抚绥夷人,参与了《南京条约》的签订。前者颂声载道,后者受人指摘。关于鸦片战争中牛鉴的表现,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2]等书中有记载,本文暂不赘述。现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汴梁水灾纪略》一书为据,探寻河南巡抚任上的牛鉴在开封黄河决口事件中的积极作为。

二、《汴梁水灾纪略》简述

《汴梁水灾纪略》(以下简称《纪略》)为清代著作,作者署名为“痛定思痛居士”,内文自述是“亲罹灾患”的“一介书生”(关于其真实姓名一说为常茂徕,另一说为王桂[3])。该书本着“只纪所闻所见”,“幸实事之无饰”的态度,“痛定思痛之余……以笔代哭”[4],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二年二月十六日这八个月间开封黄河水患情形以及社会各界的应对情况,此前未曾刊行。民国三年,河南藏书家张嘉谋(字中孚,号梅溪钓徒)在北京宣武门瓮城购得稿本,此稿本经年流转后由河南大学图书馆珍藏。2006年,经李景文、王守忠、李湍波三位老师整理、点校的《纪略》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原稿本基础上还增补了一些与治理水患有关的资料,如《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中的部分谕旨、《再续行水金鉴》中的相关记录以及与水灾有关的诗词文章等,丰富了原史资料内容,是研究此次开封水患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牛鉴在治理开封黄河水患中的作为

道光二十一年的开封水灾是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水灾,波及河南、安徽二省五府二十三州县,“万顷如扬汤之沸,千声等啼峡之哀;人民同鱼鳌之游,村落尽蛟龙之窟”,“高庙仅露屋檐”,“浮棺都悬树梢”[5]。作为河南巡抚,牛鉴面对这一情形尽职尽责,以保民、保城为己任,立言“城之存亡,即臣之存亡”[6],实心任事。

(一)深入一线

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辰时,据报,祥符县三十一堡水势汹涌,牛鉴即刻赶往指挥防汛;午时,三十一堡之张家湾黄河决口,牛鉴着手抢筑工程;十八日得报省城被水重围,牛鉴当即乘小船返回开封城,沿途绕道厚集民兵,广备物料,于十九日抵达,此后每隔几日便会登城巡视。七月十七日,西北城外洪水涌来,牛鉴亲自督促兵民彻夜抛砖防护,之后便住宿城上,直至二十四日水情转好才首次下城休憩。自水围城,诸多经济条件尚可的官员及民间富室争造木筏,有的乘船逃离,有的则白天入城,晚上在船上住宿,做好紧急避水的准备。在这种情形下,牛鉴住宿城上、坚守一线的行为令其颇得民心。十九日,西北城墙被冲塌七八余丈,牛鉴率各官亲自指挥救护。二十一日晚,西北城墙的营兵私下割断埽绳,以致埽工②损毁,城墙崩塌十六米多,联排护城的大船都发动了想要离开,诸多官兵和做工土夫都意欲下城上船,尚在城墙驻扎的牛鉴得知消息后,以军法告诫官兵,以大义激励百姓,终于在各方的踊跃参与下,成功完成堵口工程,化解了此次危机。

(二)积极抢救

祥符决口后几日内,省城即被水圍。当是时,采用筑挑水坝和开挖引河等方式进行河防迫在眉睫。挑水坝是用以分水势、将大溜挑离此岸的建筑物,多用埽工修筑,制埽以集料为先,而此次水患发生时新秸料尚未长成就已被淹没,周边地区秸料又歉收,苇箔、砖片和石块等材料也都处于紧缺状态,因此料物筹集工作比往年较为不易。至于将主流导引至安全地带的开挖引河工程,则面临着工段长、河道淤积严重的窘境,如有一处挑挖不慎,将贻害无穷。此种情形下,巡抚组织于各街招搜购买苇箔,囤贩秸料,通过购买民间旧屋、拆毁破庙、公所等方式搜罗砖块,并挑选熟谙本段土性河势的干员督率夫役。利用水平仪、旱平仪等器具对挑挖工段进行精确的丈量和缜密的施工,还另向朝廷申请飞调各州县料物和人员,命豫省兵工向调集来的人员学习河防技术,共同开展修守工作。除了抢修险工外,牛鉴还对受损的城垣通过镶埽段、抛砖石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守:“损在城根者,外抛砖石,内加土戗;损在城身者,或外砌砖坡包护,或紧厢埽段抵御”,以保全城“补葺无暇”[7]。

(三)抚济灾民

自十六日祥符决口后,遭受水灾的居民纷纷仓促登城,“乏食无居,男哭女号,岌岌不安”[8],牛鉴派委开仓,于各城墙上散发馍饼和赈票,并给穷苦露处者发放席片,而后将贡院号舍提供给灾民居住,散以粮食养生,对城外荡析离居的灾民,购船筏济渡赈恤、安设粥厂。放赈之初,由于事出仓促,户口核查这一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有的地保和书役乘机钻空子开虚名、冒领侵吞,以致贫民不能均沾实惠。得知此况后,牛鉴即与总局会议邀绅士挨户逐棚清查户口,按照抚恤条例严格发放赈票,以使真正有需求的百姓都能获得利益。给予灾民救济的同时,他还心系社会秩序的稳定、视安抚百姓为重任。当时,有的商铺借机抬高物价,钱铺则令银价骤跌,以往一两银换一千六七百文,现在跌落至一千一二百文,后来甚至只能换六七百文,这使得颠沛流离的贫苦百姓难以谋生。为此,牛鉴特发告示,劝谕乘人之危牟利者存扶危救困之心,为仗义善邻之举,按照以往的价格公平交易。七月二十日夜,匪徒为引诱百姓登城以入室抢掠,鸣锣谎称水至,不一会儿,巡抚即派人于四城奔走告知百姓城已经堵固,安定人心。

(四)力守省城

开封城被水围困的情形以及救灾遇到的困难使得部分官员颇有弃城迁省之意,如总河文冲,七月初二,文冲上奏朝廷,认为:拦占河身,与水争地为下策,顺流疏导才是良谋,当前开封城外已四面淤积泥沙,地势低下的城内潮湿不已、难以居住,即使河归正道,百姓也需要另择善地,重建家园,因此与其费时费力费钱调派官兵、奏拨钱粮、购集料物,不如暂缓堵筑工程,另寻他处迁避,待一二年后再行查看办理。道光皇帝则在听闻多方上奏后,以为水情严重,城不可保,便下达旨意“与其搬移砖石,剜肉补疮,徒事补苴,终难保护,莫若取所拨库银以为迁徙赈济之需”[9]。除了道光皇帝和总河文冲外,钦差王鼎初来开封时,私下也有此意。面对多方面的压力,牛鉴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民情,向各方据理力争,陈述保卫省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城虽屡濒于危,而人力足以捍御,人心略无动摇,守则转危为安,迁则变生意外”[10]。民众有安土重迁之心,开封城多次面临危机却得以幸保,与民心维系、共同抗灾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省城及安徽、苏州等各地数百万百姓都翘首盼望合龙,在水情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已有确实的把握保卫城垣,倘若出现弃城迹象,百姓将以为产业无以得保,生计无处筹谋,因此四处逃窜,这不仅会给治水工程带来麻烦,还将为一些不法之徒劫掠作乱提供契机,导致省城陷入危机。况且,如果此时将数省灾民汇聚一处,遇到其他灾难的话,如何应对也是个大问题。最终,在朝廷及其他州县给予经济、料物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援后,在钦差王鼎及于遣戍途中奉命前来的林则徐等干将的支持下,在以绅士为主导而广泛开展的民间救灾行动的配合下③,省城终于得保。

一心为民、实心任事的牛鉴在一线与百姓共同抗击灾害,通过实地调查、沟通了解、听取意见作出正确的决策,深得人心。当钦差调研时,骈肩累迹的灾民皆大呼曰:“万勿去吾牛大人,我等不死,皆吾牛大人之力也。”[11]当听闻牛鉴即将离任的消息时,“男妇数千百人围绕巡抚衙门垦留,竟夜不散,俱倚卧抚部院署前”,牛鉴启程赴任两江总督,“难民男妇簇拥至无路,俱泣涕哭留”,此后还有百名灾民“焚香祝祷,求保牛大人早平逆,仍回河南巡抚任所”[12],另外从河东河道总督王鼎所言“百姓于抚军之去,犹婴儿之失慈母矣”[13],也可见牛鉴在河南百姓心中的地位。

以史为鉴,在大力倡扬共同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政府官员深入一线,倾听人民意见;实地调研,为正确决策奠基;将心比心,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不惟上是从,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等举措值得推崇和学习。

注释:

①汴梁,即今开封

②埽工是由若干埽个(或叫埽捆,简称埽)接连修筑构成的工程,是中国古代创造的在护岸、堵口、截流、筑坝等工程中常用的河工建筑物。埽是用秸秆等料物分层匀铺,压以土及碎石,推卷而成的。

③民间社会群体是当时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有帮忙清查户口、赈恤灾民,捐施棉衣的绅士,有不取分文捐秸料及苇箔并送至城隅助工的义民,还有不领价值、自备资粮自愿赴工效力者。

参考文献:

[1]王钟翰.清史列传[M].北京:中華书局,2005.

[2]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湍波.《汴梁水灾纪略》著者辨[J].史学月刊,1981(6).

[4][5][6][7][8][9][10][11][12]李景文,王守忠,李湍波.汴梁水灾纪略[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3]武威市志编纂委员会.武威历史人物[M].武威:武威市印刷厂,1990.

猜你喜欢
水患
新中国初期河南省赈灾救灾研究
精准施策治“水患”
威远县红炉井煤矿水患调查及隐患分析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论郑板桥自然灾害题材的文学创作
古绵竹城迁址稽考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万利一矿31上煤探放水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向斜轴部水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