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执行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7-09-05 20:48刘琦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执行力提升策略高校

刘琦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执行力的涵义,分析了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新形势对高校执行力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提升高校执行力的具体策略。要深化改革,优化执行体系;加强民主管理,实现“三权”互动;文化先行,强化执行观念。

【关键词】 高校;执行力;提升策略

2007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后,执行力对一个企业或团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或团队竞争力的核心,是把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1]执行力是否高效对于高校发展而言,是规划和任务得以正常执行的基本保证,是使学校按照既定目标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形势下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有力支持。

一、执行力的涵义

“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用于企业管理学范畴,它是由美国著名企业家Paul Thomas和David Bourne提出的,他们提出“执行力是一套行为和技术体系,它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2]

执行力状况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是长远规划与当前任务正常执行的基本保证,是使学校按照既定目标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形势下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有力支持。执行力的建设与提升,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如规划制定、机构设置、工作流程、资源利用、考核测评、文化传达等环节因素都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执行力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之于国家而言,是经济、社会、政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盾和人才孵化器,他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文明延续与提升的重要基石和推动力。

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将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而高校该如何做到主动快速地适应这个知识经济大爆炸时代的迫切需要,积极敏锐地进行与时俱进的自身完善和改革?仅仅依靠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计划的改变以及学科布局的微调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要在发展理念、创新思维以及管理体制上进行大胆有效的改革才可能实现。这不仅是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要求。

战略决定命运,执行决定成败。当前,高校面临由外扩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也在不断要求改革和完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思维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互碰撞,也必定会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多种思维和价值判断,这些新情况,也对高校的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现状下,高校的执行力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发展,甚至是生存问题。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升我国高校目前仍有待进一步激发的执行力,进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准,这对于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全,坚定不移得走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新形势对高校执行力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3]这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更进一步地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内涵发展。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经历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对执行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来看外部环境,今年广大高校充分重视学术水平的提升,大力引进海内外有志之士,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术“高峰”不断涌现。作为高校,一方面要继续坚守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满足外界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想要完成此重任,就必须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的主战场,快速精准整合高校行政架构和任务分工,努力实现行政架构扁平化,减少责任承担的真空区。同时,高校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各级各地政府、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这对高校传统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原有的工作执行基础上,提升工作的开拓性和适应性,营造良好的外部形象。

其次来看内部管理,各高校已经开始由最初的以政府行政力影响为主的执行力模式逐渐转向以内生推动力为主的执行力模式。随着对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人事分配制度、院(部、馆)调整、管理权限下移、后勤管理等变革不断地探索,教学科研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得各高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操控权力逐渐增大,各高校在建设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事项自主权也逐渐在增大。基于这样的态势,各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以期提高自身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希望通过自身的以高等教育發展的科学性为指导,促进高校决策力与执行力的不断高度关联,以达成高校目标的实现。但是,在许多高校管理的实际运行中,却往往存在着很多决策既不科学,也不民主,教师和学生主体对决策缺乏有效认同;还存在着一些虽然是理论上科学民主的决策,但却也未能如期执行。因此,高校决策执行表面化、内部化、停滞化等现象都仍然存在。

在高校管理中,有外部环境对于高校的要求和愿景;内部管理中存在执行主体没有明晰高校的价值追求和根本利益,缺乏稳定、和谐的执行环境,高校执行力存在天生的缺陷使教育政策难以取得实质成效等。这些新形势都要求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执行力。

四、提升高校执行力的策略

执行力之于高校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执行力阻碍,其复杂和多变程度巨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效能和执行力水平有非常多的通道和途径,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去不断地探索和验证。endprint

1、深化改革,优化执行体系

提升高校执行力,关键在于一组完整高效的管理机构和一套完善有序的运行制度。机构和制度是为高校健康快速发展护航的两架马车,在坚持科学、精简、有序、协调、高效的原则下,高校应不断总结和分析实践经验和教训,不断推动管理体制、人事组织制度、部门责权利等方面的改革,使学校的管理构架逐渐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相适应。

一是要继续深化机构设置改革。既要明确各部门责、权、利范畴,尽量避免工作边界模糊、重复,也要建立协同、衔接的多部门联动运行机制,保证日常事务高效有序,重大事务协同合作,避免责任推诿和不必要的摩擦。同时,在行政机构层级设置上,尽可能实现扁平化,以避免多级传达所导致的信息损耗和资源浪费。

二是要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开展任何工作的主体。学校的管理靠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靠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靠人,所以要尽可能发挥出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执行积极性,实行评聘结合和绩效考核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营造“百舸争流”的局面。

三是要继续深化干部选聘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是所有人才队伍建设中关键的关键,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先来后到,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通过全球招聘、公开选聘、轮岗交流等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使能者上、庸者下,选拔出正身正己、修身立德的领导干部,坚定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信念;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心存敬畏、遵纪守法、为政清廉,以榜样力量带动一方风清气正。[4]不断推动领导干部提高能力、强化素质、勤奋工作,争做优秀的执行者和管理者。

2、民主管理,实现“三权”互动

执行力,从一定程度而言它也是一种创造力。而创造力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先决条件就是公平与民主,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当下,如何提高高校民主管理水平是中国高等教育界广泛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高校管理中行使好行政权、学术权和公众权,实现“三权”各司其职且相辅相成,是加强高校民主制度建设,提升高校执行力的必经之路。行政权是指高校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学术权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学位授予、学术认定等方面的管理权力;公众权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监督利益分配等的权力。在高校管理中,在满足上级正确行政指令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在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作用,强化和确立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代表大会在学校重大事项以及涉及教职工利益决策中的作用,强化和确立教职工主体地位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主导地位。将行政权、学术权和公众权三权有机联系、互动制衡,发挥其三者的各自作用。实践证明,如果将这三权有机统一发挥作用,将有助于教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执行力的提升,促进高校管理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序运行,加速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

3、文化先行,强化执行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态度决定命运。认识和观念的高度往往决定了行动的高度和力度。要提升高校执行力,就必须首先树立能深入人心的执行力文化,让执行力文化来唤醒执行力意识,使高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都领会执行的理念,改善执行的心态。执行力文化,即经过培育的弥漫于组织内部的关于“执行”的各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及行为规范,能够以强大的影响力影响执行者的思想意识和执行行为,并逐步成为执行者自觉的执行思维惯性和行动惯性,最终形成良好的执行传统习惯。[5]积极营造特色鲜明的执行文化,对于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感和执行力尤为重要,只有将对于执行力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固有的惰性思想,争创一流业绩。创建执行力文化,一方面要传递不折不扣、坚持不懈的总体要求,外化于行;另一方面也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坚持“以人为本”,赋予管理程序以人情味和人性化,树立典范榜样,达到以情聚人,内化于心。通过内外兼修,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够真正唤醒大家的执行力意识,全面提升执行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高校,作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项社会功能与责任于一体的庞大而特殊的组织,要使其有条不紊且高速运行,执行力提升刻不容缓。高校执行力的提升依靠的是合理设置、明确职责、精简协调的管理机构和与时俱进的灵活激励机制,依靠的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章程制度和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依靠的是训练有素、富有战斗力的师生员工。高校执行力的提升将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实践和完善,寻求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EB/OL].[2007-03-17].http://www.gov.cn/2007lh/content_553165.htm.

[2] [美]保羅·托马斯.执行力Ⅱ——完全行动手册[M].源泉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4.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 温俊君,张通,冯支越.试析新时期提升高校执行力的着力点[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5(12)78-79.

[5] 杨振姣.关于高校提升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44-45.

【作者简介】

刘 琦(1982-)女,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从事教育管理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执行力提升策略高校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