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2017-09-05 10:39刘小兰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导入小学语文方法

刘小兰

摘要:一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离不开充满魅力的课堂导入。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以启迪,提升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应当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堂的整体内容出发,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一节课时响鼓,则导入时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到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来,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一、借助旧知识带动新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处理基础知识同技术水平的关系,故而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感情的应用、语言的沉淀,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并激发其潜能。用语文学科中的旧知识来带动新知识,是一种经常运用的导入方法。在旧知识中找到其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以旧带新的效果,既能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又能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同时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提问导入

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如邱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邱老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师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三、创设意境,激趣导入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优美意境,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這样的教学导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听了这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听完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听后感受)“关于这一段音乐,还有一个千古流传,让人吟诵至今的故事,它讲述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四、以音乐实现课程导入

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小学生自然也喜欢置身于音乐的国度中,用音乐导入实现课堂教学,学生同样乐于接受。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寻找那些同课文联系较为密切的音乐,播放出来,达到新课引入的目的。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学生出现思维紧张,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例如当讲解到《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完全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二泉映乐》的二胡曲,美好的旋律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艺术的境界。再比如当讲解到《伯牙绝弦》这篇文章时,则可以放《高山流水》这首古曲,优雅的旋律会让学生的情绪更加饱满。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五、用名人名言导入

名人名言是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的集中展现,学生通常会对有较强哲理内涵的句子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名人名言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这样一方面能起到渲染课堂氛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讲解《晨读》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也可以引用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让学生在感情上就先对课文保持正确的态度。

六、谜语导入

与之相比,猜谜语导入更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面上看似一则简单的谜语,实则是与所讲课文息息相关。出谜之后,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去积极思考谜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我在讲《春笋》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希望大家认真听,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头戴节节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出土赴宴席。”学生很快猜出是春笋。于是我又说:“你知道刚出生的春笋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笋的文章,名字就叫《春笋》,就让我们走进春笋去看看这个神秘的伙伴吧。”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保证猜谜不会远离主题,反而会紧跟课文内容。又如在教学《放飞蜻蜓》时,我让学生猜“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在教学《荷花》时,我让学生猜“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一个小小的谜语,让学生撞击出思维的火花愉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七、开门见山,破题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切正题。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我采用了这种导入法:“鲸这种动物,同学们可能在电视或电影中亲眼目睹过。但它到底有多大,分为几类,吃什么食物,怎样睡觉,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学了《鲸》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默读这篇课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随机应变,设计出“百花齐放”的导语,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自讲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从而达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如此,学生能耳目一新,兴趣盎然,有备而战,师生配合默契,教师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翼炜.引生入文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00-101.

[2] 安英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中华少年,2015,26:87-88.

[3] 易晓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6,03:59.

[4] 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

[5] 任笑花.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的乐园[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小学语文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