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防治

2017-09-05 11:35费颖向
赢未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处理方法预防措施

费颖向

摘要: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四种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

关键词:沥青混泥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居民出行结构的调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市政道路也在迅速发展,而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耐磨、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适宜分期修建等特点,在城市道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沥青混凝土材料温度稳定性差、冬季易脆裂、夏季易软化、压实的混合料孔隙率大、耐水性差,受到水文、气温变化、交通荷载作用以及施工材料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的坑槽裂缝车辙及老化等破坏现象。笔者从事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作二十多年,现就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办法谈一谈自己的经验及体会。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一是坑槽

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若不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破坏会发展较快,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性。为保证路面的完整率,路面坑槽应及时修补。

(一)坑槽形成原因: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局部孔隙率较大,沥青和石料间的粘附力不足,在行车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使表面层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沥青路面便会出现局部松散破损,散料被车轮甩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会形成坑槽。

(二)预防坑槽的措施:

沥青面层特别是上面层应有足够的厚度,混合料中沥青应采用具有较高黏合力的沥青,石料应采用较密实的级配石料;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拌和时间,沥青用量及拌和温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防止温度过高沥青枯焦现象发生;摊铺前,下层应清扫干净,并喷洒粘层沥青;当出现轻微病害时,应及时进行修补。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维修处理方法:

a.修挖坑槽: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维修应先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按“园坑方补、斜坑正补”的原则,劃出坑槽修补轮廓线(正方形或长方形),适当外移20cm左右,使得接缝处理效果更好,与旧路接茬的边角要整齐。旧路面废渣必须彻底清理,旧路基层应清扫干净,不得有灰尘。周边要刨成立茬,松动部分应彻底清除。

b.喷洒底油:坑槽四壁必须凃刷黏层油,底层一般采用乳化沥青或热沥青,喷洒沥青时应按照每立方米1.0—1.2公斤喷洒,并避免将沥青喷洒在面层周围旧路上,防止沥青混合料粘附于未挖除路面上,清理不掉,形成高台。

c.摊铺沥青料:摊铺沥青混凝土应均匀,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边角齐正,但不要散漫至坑槽周边的旧路上。摊铺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应按挖除立茬高度的1.2倍高度摊铺,用刮板刨搂平整,并避免大料集中,使之碾压后与旧路面接茬平顺整齐,无明显痕迹。

d.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在前进、后退或错轴时,要前后错开位置,以免重复碾压后碾压坏周围原有路面,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后,及时对每一处坑槽的平整度边角进行检查维修,使其达到平整度要求,且以行车舒适(无跳车现象)为根本原则。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二是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以及反射裂缝四种。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水分的侵入,导致路面强调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

(一)横向裂缝:

与路面方向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有部分路幅的。裂缝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严密,沥青未达标、沥青面层温度收缩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等原因造成的。

预防方法:a.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含水量,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减少结构层干缩,及时养生并保持一定温度,养生期不少于七天,应尽早铺筑上层,避免基层在太阳下暴晒或有行车荷载碾压。

b.应科学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如必须进行冷接缝,应先将已摊铺的面层切割整齐,用热混合料铺在接缝处使其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新料。

c.选取适用的沥青,特别是优质的适宜该地区的沥青标号的沥青,以减少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

(二)纵向裂缝:

其产生一般是由于地下管线铺设后沟槽回填压实度不达标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左右幅摊铺冷接缝处理不达标。

预防措施:a.管线工程中,沟槽回填土应按照施工标准分层铺筑,达到或超过标准压实度。

b.尽量采用全幅一次性摊铺,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分幅摊铺时,前后摊铺机距离保证热接缝。

(三)反射裂缝:

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表层,其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产生原因是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预防办法是原路面已有裂缝加罩沥青路面前,采取铣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土工格栅纤维网,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或在裂缝位置铺设抗裂贴后再罩铺沥青面层,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

对于已形成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反射裂缝,可以用灌缝的方法处理:(1)对于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可以清扫干净后直接用乳化沥青灌缝。(2)对于5mm以上的裂缝,可以用开槽机沿裂缝开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矩形小槽;采用吹风机对开槽后的缝隙进行除尘,必须将此条缝中的残留物清扫干净,达到剔缝干净,采用灌缝机把热沥青或专用密封胶灌入槽内,灌入材料应渗透、浇洒均匀。严禁灌到缝外,并立即对灌好的缝隙撒布石粉,进行养护。石粉撒布应均匀,表面整齐、密实,以不露沥青为准,温度达到常温时,将残料清扫干净。endprint

(四)网状裂缝:

也叫龟裂。发生网状裂缝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路面下基层软弱引起的,如基层二灰石灰土未板结凝固,或基层下路基软弱引起基层损坏,导致面层网裂;另一种是面层沥青混凝土质量差、抗裂性差。

预防网状裂缝应采取的措施:a.在道路施工中,应该保证基层用料质量,基层充分凝固板结后应喷洒适量的粘层沥青,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b.严格控制沥青混和料的质量等。

发生网状裂缝后处治办法:对于由于路基基层不稳定導致路面网裂时,可采用石灰、水泥注浆处理路基;或彻底挖除软弱基层,重新铺设基层后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对于路面沥青混凝土质量差引起的网状裂缝可以铣除局部网裂部位,同补坑槽的方法一样修补局部网裂。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三是车辙变形。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基层在车辆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造成路面的变形。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

1.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过大;

2.表面车轮作用部位过度磨损;

3.由于基层含有不稳定的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而形成波形车辙。

预防车辙应在道路施工工程中严格控制油石比,选用针入度低的沥青,并控制好细级料的用量,不可偏多。基层施工中严格规范化施工、确保基层质量,避免含有不稳定的夹层。

车辙产生后的维修处理方法:对于轻度的车辙可用大型铣刨机铣除高起的部位,使其与低处平齐,并将铣刨面清理干净,喷洒适量乳化沥青,在表面洒一层石屑,用胶轮压路机反复碾压后清扫干净;或在铣刨面上做改性沥青微表处治;对于重度的车辙可铣除基层表面,重新铺设与原路面结构相同的强度较高的材料。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规病害:四是表层老化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表层老化,表现为表层泛白露石,或麻面松散。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已超过使用年限,表面沥青老化失去粘性力,矿石与沥青之间黏结不足,会出现露石、麻面松散。

对于面层露石、麻面、轻度松散的处理方法:(1)可清扫干净,直接在表面上加铺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2)在原表层上加铺1.5cm厚橡胶沥青碎石同步封层,再做改性沥青稀浆封层(超表处),(3)将原路面老化层铣除3cm—5cm厚,重新加铺新沥青混凝土面层。

参考文献:

[1]《路基路面工程》金效义主编

[2]《道路工程》于书翰主编endprint

猜你喜欢
处理方法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谈野外驻训常见涉法问题的处理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