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第二课堂构建研究

2017-09-06 00:15徐哲钰张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英语

徐哲钰+++张琳

摘 要: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时空选择,并且方式灵活多样。本文以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提供一个集英语角,外语节,配音大赛等活动为一体的第二课堂的构想,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提供更加完善的平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第二课堂 情感过滤假说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66-02

1 引言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上提出了五大假说,其中情感过滤假说是其核心部分,该假说解释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和外语学习的关系,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其所获得的综合输入内容的一种心理障碍。克拉申认为,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有一个受情感因素制约的非智力屏障,他把这种非智力屏障称为“情感过滤”,它是无意识的,控制着学习者接触与吸收的输入量。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习好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学习进程还受多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变成语言的吸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强,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学习者就无法把输入变成吸入而完成语言习得。相反,如果情感过滤作用很弱,阻碍就很小,语言输入就会最大限度地变成语言吸入,学习者就可以顺利完成语言习得。本文从影响学习者情感过滤的因素即“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出发,获得提高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启示,即:分析学生动机,激发其求知欲;把握只是输入难易程度,提高学生自信心;创造和谐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焦虑感,同时,将此融入第二课堂的构建中,以期完善其建设,发挥其更大功效。

2 第二课堂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湖州师范学院,第二课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外语节”。2016年的湖州师范学院第十三届外语节活动,从三月份开始,到十一月份正式结束,历时九个月。主要活动内容有“英语角活动”、“外文诗歌品读大赛”、“英语阅读、写作大赛”等。在笔者和我校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时,约86%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外语节”十分有益。经过整理访谈,笔者总结出了外语节成功的三大特点:第一,自主性。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主人,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灵活性。各种活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富有创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亦是自愿参加。第三,综合性。以上活动结合学生的需求,综合地发挥学生听、说、表演和创造力等能力。

第二课堂在我校开展得虽很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外语节这样的中大型活动难以随时举办,而且在举办期间活动比较固定,形式没有大的变化,造成了第二课堂的活动呈现时间短促、时隔时间过长等缺点。再者是参与人员问题。第二课堂的构建,是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但现阶段,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参与的主体还是那些基础扎实、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也是以本校国内英语老师为主,外教参与度低,整体的参与面仍不够大,影响力仍有待于提高。另外,很多学生反映面对过程较为复杂的第二课堂活动时,因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而半途而废或者不敢报名,然而事后又感觉比较可惜,没有抓住机会。

3 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在第二课堂构建中的启示与运用

如何通过运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构建一个低情感过滤氛围的第二课堂,笔者根据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我校第二课堂的现状,提出构建一个集“英语角”、外语网络学习、外语广播电台、配音大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辩论赛、外语户外运动活动集合为一体的第二课堂,其中前三者固定为每两周一次,其余活动以三个月为间隔,按序组织。其组织方法具体遵循以下三点:

第一,灵活分散各类外语活动,全面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活动的组织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为前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各种外语活动均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或口头的交际活动,这会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会“活用”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网上的学习平台,可以开展电影赏析,观看经典影片,再由学生写影评;邀请外教或校外英语教师亦或是社会英语爱好者,在网上和学生进行视频教学。又比如,校园广播以播放英语为主,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用英语播报校园的奇闻异事,播报外国逸闻趣事;介绍外国异域风情文化;邀请留学生讲述自身留学经历;朗读一些学生自愿投稿的英语文章;邀请讲师解析四六级作文以及答题技巧,避开传统讲座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环境下听“讲座”……开辟更多的英语学习途径,让第二课堂可以自然地融入进学生的生活中。如此,学生能激发出学习动机,逐步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扩大组办活动的影响力,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配音大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往往吸引的都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这类活动难度较高,缺乏自信。因此,引进师资力量和宣传两方面来扩大活动影响力是活动成功的必然因素。例如,教师参与群体可进行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教师,也应鼓励支持各学院各专业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为学生的参与起到模范作用,以此带动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参与;另外,学校相关部门应多邀请外教的参与,基于外教的参与度低下,可对其进行授课要求,由外教开设课程,以相对自由的课程时间、地点进行活动;在宣传方面,一般都以海报、微信为主,但海报以及微信都只是文字上的描述,只对局部好奇心重,性格外向,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群起作用,因此,为扩大其参与度,可先举办几次座谈会,要求全校各专业学生参加,让学生先了解我校第二课堂的构建模式,对一系列活动进行明确的介绍,打开学生对英语活动的认知的大门,再以微信推送等其他一般途径宣传,强化宣传力度,最终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使学生从开始就相信自己的语言技能,并乐于展示。

第三,组织寓教于乐的外语活动,逐步减輕学生焦虑感。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他们吸收所接受的输入,故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处于“非抵制状态”,降低学生的焦虑感。比如,在英语角等其他课外活动中,当学生们第一次见面,都不熟悉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采取些许“破冰”活动,通过小游戏、视频、主题演说、邀请多国学生共同参与等方法,让学生相互了解,避免尴尬。在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师生共同讨论语言学习的容易与不易之处,以一种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来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另外,组织一些户外运动,如“城市骑行”,“夜跑”,“校园足球杯”等体育运动,有利于缓解人的紧张感,也更加容易体验团队精神,将外语学习渗透进运动中,在运动时用外语交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体力与智力完美融合,降低学生的焦虑感,运动后的心情往往会更加积极,运动时若采取竞赛的方式,会更加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在取得运动成就的同时,也是在外语学习上的一大跨步,这样更加可以建立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4 结语

要通过研究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掌握情感输入与过滤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然后遵循趣味性、针对性、适度性、延伸性、开放性、参与性等原则,在结合本校英语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尝试构建一个集“英语角”、外语网络学习、外语广播电台、配音大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辩论赛、外语户外运动活动集合为一体的第二课堂,在构建过程中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其自信心、降低其焦虑感的目的,最终有助于学习者顺利完成语言习得。

参考文献:

[1] 胡旭辉.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应用[J].金秋科苑,1999(08).

[2] 李丽娜.英语口语僵化及激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 同欣.情感过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输出的影响[D].西华大学,2011.

[4] 韩德荣.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情感火花[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09).

[5]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 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05).

[6] 薛荣.“情感过滤假说”及其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02).

[7] 钟雯.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10).

[8] 朱春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山西青年,2016(17).

[9] 周林.试论“情感过滤假设”在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构建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大学英语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