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构筑行业新生态

2017-09-07 01:32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融合企业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成熟,互联网企业专注的领域开始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同时传统企业也从被动地与互联网融合转变为主动地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企业逐步走向融合,并催生出了合作、创新、共生、共赢的新产业模式。基于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入“互联网+”新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

可以看到,个人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展迅速,日趋广泛。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社交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功能向外延伸,成为人们连接各类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互联网对个人工作、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网上购物、在线旅游预订、互联网理财、网络支付、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约租车等互联网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塑造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报告》显示,2016年,企业的计算机使用、互联网使用以及宽带接入已全面普及,分别达99.0%、95.6%和93.7%,相比2015年分别上升3.8、6.6和7.4个百分点。此外,在信息沟通类互联网应用、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支撑类应用方面,企业互联网活动的开展比例均保持上升态势。企业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开展比例实现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长,分别达45.3%和45.6%。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在企业营销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互联网营销推广比例达38.7%。此外,六成企业建有信息化系统,相比去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从我国互联网的个人和企业应用现状可以看出,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个人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沟通、采购、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活质量。实际上,互联网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消费领域,随着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突破性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找到了与实体产业结合的契机,并逐步改变和重塑传统产业。借助于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社会资源和新兴技术,有助于以客户为中心,关注生产的全过程,通过改进或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产品或服务,创新商业模式。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利用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结合工程项目建造的全过程,将会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的开发与应用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先进技术与建筑业进行有效融合,将使工程建设各方充分共享各建设阶段的资源,有效地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部件制造与现场施工脱节的问题,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消耗,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实现环境保护和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升级与变革。

企业通过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转变了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创新企业发展思路,变革经营模式,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

“互联网+建筑产业”将构建更完整、高效和新型的产业生态圈。优化整合传统的产业链,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在实现传统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设材厂商等协同的同时,优化或创新产业协作模式,催生新业态,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传统建筑产业通过融合建造过程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例如金融机构、征信服务机构、信息化软硬件厂商等单位,各方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产业平台实现有效链接,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打破企业边界和区域边界的限制,改变原有产业链割裂、孤立、低效的问题。通过融合服务性产业,实现建筑产业的新发展,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圈。

猜你喜欢
互联网+融合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