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7-09-07 14:49周秉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1期
关键词:依达拉奉氯吡格雷神经功能

周秉博

【摘要】 目的 研究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5±1.1)分, 低于对照组的(3.8±1.2)分(P<0.05);實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9.6%)(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低于对照组(2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在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 依达拉奉;氯吡格雷;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73

脑梗死是由于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 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 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一般脑梗死的症状较轻微, 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大面积梗死后就会引起急性脑梗死, 此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因此, 患者应尽早发现, 及时进行治疗[1]。在临床治疗此病症时通常选用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依达拉奉、氯吡格雷, 随着医学实践发现, 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分析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9例。实验组患者男29例,

女20例, 年龄49~78岁, 平均年龄(54.8±8.1)岁, 病程1~6 h,

平均病程(3.1±2.0)h;对照组患者男30例, 女19例,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55.3±8.5)岁, 病程1~7 h, 平均病程(3.2±2.1)h。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 口服(可与食物同服也可单独服用), 1次/d, 25 mg/片, 2片/次。实验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168.0-172.0)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其中氯吡格雷服用方法同对照组;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给药, 30 mg/次, 临用前加入到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30 min内滴完, 2次/d, 尽可能在发病后24 h内给药。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2周后, 患者的疾病体征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治疗2周后, 患者的疾病体征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治疗2周后, 患者的疾病体征及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病情甚至还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评分越低, 说明神经功能损伤越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为(9.4±0.6)、(1.5±1.1)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为(9.2±0.7)、(3.8±1.2)分。治疗前,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02, P<0.05)。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9%(47/49);对照组中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9/49),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75, 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中出现胃部不适1例, 皮疹、红肿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6.1%(3/49);对照组中出现胃部不适3例, 皮疹、红肿5例, 丙氨酸转氨酶增高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26.5%(13/4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95, 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 起病突然, 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起病在数小时或1~2 d内达到高峰[2]。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 并出现吞咽困难, 说活不清等症状, 严重时导致患者昏迷不醒, 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3]。因此, 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治疗中, 通常选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其中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较为常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个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原因分析如下: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 可有效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 提升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NAA)含量, 阻制脑梗死病情的发展, 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 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及脑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改善脑部缺血症状[3]。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的噻吩吡类衍生物,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可有效地抑制二磷酸糖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 在继发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作用下, 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是一种不可逆的抑制剂, 此外, 它不会对环氧化本系统的代谢功能产生影响[4]。同时, 还可有效地阻断和抑制其他制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更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5]。本文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通过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 进一步减少血栓的形成,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降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 将这两种药物联合, 还可改善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 进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存山, 吴世政, 张淑坤.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青海医学院学报, 2014, 35(1):60-66.

[2] 翁瑞高.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系统评价.中外医疗, 2016, 35(36):113-114.

[3] 黎明丽, 宋薇, 刘薇芝, 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对比单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药房, 2016, 27(33):4675-4678.

[4] 宗国才.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淮海医药, 2016, 34(4):481-482.

[5] 王喜梅, 单艳华, 王东, 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4):144-145.

[收稿日期:2017-03-30]endprint

猜你喜欢
依达拉奉氯吡格雷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