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为什么能捡那么多粪?

2017-09-09 05:02孙春林
雷锋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房百科化肥

孙春林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国家的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当时,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解决4亿5千万人民吃饭穿衣的问题。因此,农业的粮食生产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在扩大耕种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亩产成为工作重点。为此,国家采取了开垦荒地和加快建设化肥厂等措施。

当时,我国的化肥工业很落后。1949年,全国只有一家工厂能够生产化肥。到1957年全国的化肥产量才73.5万吨(标准肥),不仅化肥品种单一且严重短缺。而同期全国的可耕种面积中,仅低产田就有2亿6千万亩,对化肥的需求量有多庞大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发出号召开展群众性的大积肥活动。当时流行的口号是:散粪成堆,城粪下乡。

那么,到哪里去积肥呢?当时,市郊和城镇98%的居民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中,甚至有的祖孙三代居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几十户甚至上百户才有一间室外的仅几个蹲位的公共旱厕。人多廁所少的现状,导致住宅区的犄角旮旯处成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方便”的地方。此外,公共旱厕也必须定期掏粪,冬季还要及时清理冰粪。

雷锋辅导的学生李长宁曾经回忆道:“1961年元旦这天,学校放假,我和同学陆长占、赵忠全一早起来就往机修厂俱乐部方向跑。一边玩、一边想看看俱乐部有没有新上映的电影。走到小树林,见林子里有人走来走去。走近一看,发现是给我们作报告的雷锋叔叔。他用扁担挑着一前一后两个土篮儿,正用一把铁锹在捡粪。看到雷锋叔叔干得那么专注而起劲,我们也学着雷锋叔叔的样子,在树林里找起粪堆来。“这儿有一堆儿”“那里有一堆儿”“那边还有一堆”……我们3个小家伙在树林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功夫就帮着雷锋叔叔把两个土篮儿装满了。”

由此可见,雷锋捡粪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而捡粪是这一时期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况且,当时雷锋所在的连队不是现在的汽車连,而是运输连,其中还有一个拥有骡马车的大车排,大小便用的也是露天的旱厕。

参考资料:

①《中国化肥工业发展概况》摘自(百度百科)

②《20世纪60年代中国各方面状况》摘自(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平房百科化肥
泰国批准化肥涨价
平房
我感到安慰
乐乐“画”百科
关东军细菌部队背荫河及平房基地择址原因刍议
探索百科
超有趣的互动百科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史上最难的绕口令
“平方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