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古镇商业的开发与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2017-09-10 08:52王汀吴欢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三河水乡古镇

王汀 吴欢

【摘要】:在商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带着探寻古老文化的神往,古镇游成为游客们游玩的首选。目前我国古镇商业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不同区域的古镇商业在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式上都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安徽三河古镇与之存在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并为三河古镇商业空间下一步设计开发提供策略建议。

【关键词】:地域文化;古镇商业开发比较;商业空间设计

一、合肥肥西三河古镇概况

水乡古镇三河,古称“鹊诸”、“鹊岸”,自明代始称三河[fzl。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悠悠二千五百年历史,清秀典雅且不乏沧桑。三河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河环水绕,河抒相连,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抒、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外环两岸,中峙三洲,而三水贯其间,以桥梁相沟通”(清《安徽通志》)。镇内河水环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抒堤交错、枝津回互、万艘可藏。

二、三河古镇地域文化特色

1、地理位置

皖中即安徽省的中部,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区域,包括合肥、滁州、六安、巢湖、安庆5市。皖中建筑也就是位于以上5个城市之内的建筑,它们的建筑风格受到了皖南徽派建筑风格的影响,同时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呈现出区别于皖南徽派民居的独特建筑风格,介于皖南徽州建筑与淮北中原建筑之间的过渡风格特点。

2、古镇商业街区历史特色

(1)商业集镇

三河古镇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并且水运极其发达,这些都促进了三河古镇商业的发展。至今仍有保存完整的商行、当铺、豪宅以及寺庙等。因为三河古镇商业集镇的繁华,三河古镇冠有着“皖中商品走廊”的美称。

(2)军事要地

三河古镇南通舒城,西接庐江,东锁巢湖,水系蜿蜒贯穿,为水陆要冲,再加上物产丰富,商业发达。自古以来就为军事要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鹊岸之战以及太平天国时期震惊清廷的三河大战就发生与此。太平天国时期曾经在此筑城一座,现在

古城墙仍保留完整

(3)水系贯穿

三河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融而得名,因水而生,依水而建。三河镇内河水环绕,街巷纵横,形成了“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生态风貌。山河水乡充分利用了湖、河、塘、路的自然条件,巧妙地将自然与建设改造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三水环绕形成内堤,堤上两边分建商业与住宅,中间小巷形成街,这是典型的皖中水乡。

3、古镇建筑风貌

三河古镇内传统民居、商铺主要分布在“十里长街”步行通道的周边。临街的建筑以前店后宅、前店中坊后宅、下店上宅、坊宅混合等4种形式为主。平面多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庭院式,又有南方天井式。三河的民居建筑多为清水砖墙,有别于皖南民居的素白墙面,同时三河民居由于地域特色,在马头墙的形式以及木作雕刻艺术上都与皖南建筑有了明显的改变,追求简洁是当地建筑所呈现的趋势,形成了独特的皖中建筑风格。

三、三河古镇商业空间发展研究

(一)商业化开发程度

1.餐饮方面:三河餐饮信息化营销比较落后

三河,地处鱼米之乡,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更让人回味无穷。但当前三河饮食文化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致使许多名菜、名点几于消失。

2.住宿方面:三河住宿开发非常不足

随着古街道传统灯笼和小南河灯饰亮化工程不断完善,尽显“夜三河”独特的水乡魅力。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三河的三星级宾馆2家、快捷酒店6家,加上一些家庭式的客栈,一共只有460张床位。接待能力有限,且住宿条件中规中矩,装修基本上体现不出江南水域风情,游客体味不到那种源自水乡古镇的纯朴之美,自然不会在游客心里留下烙印。游客来三河,大都只是把景点走马观花看一遍就走,商业经济助力器的作用无从发挥。

3.旅游商品方面:三河商品没有特色与吸引力

购物作为旅游的一项非基本要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是旅游业中最具收益弹性的因素。相较于西塘各色可以激起游客购买欲的旅游商品的热卖,在三河,只有少数体现当地特色的羽毛扇、富光口杯、三河茶干、油纸伞等旅游商品售卖能够激起游客购买欲,可包装不精美,制作粗糙,生意清淡。

四、三河古镇中商业空间的规划及设计艺术

(1)侧界面

侧界面的连续性则通过相同的建筑立面材料、相近的建筑立面色彩以及节奏性重复的各构成要素等来实现。立面材料,主要包括木质材料和灰砖两大部分,其中以木质材料为主。街道两侧大面积的是以木排门形式出现的沿街面,木板门的大面积使用和灰砖材料的间断性重复出现,形成了连续的街道立面。对于街道的色彩,因街道立面材料主要为木质材料和灰砖,术质材料通常涂以桐油漆或者红漆,故木质材料表现出来的色彩感觉主要为熟褐色和朱红色,而灰砖则统一的表现为灰色,总体色彩统一而有变化,丰富但不花哨。

(2)立界面

除立面材料和立面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外,节奏性重复的各构成要素也构成了街道的连续性。在古西街中,重复出现的马头墙、悬挂于各户屋檐之下的灯一笼、近乎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形式多样的柿,都增强了街道的连续性。马头墻是构成街道连续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红色的灯笼,以连续点元素的形式融于街道立面之中。斜撑于檐下的形式多样的杭,联系着木横梁和屋檐,因各木立柱之间的开间相近,从人视的角度,连续均匀分布的杨具有极强的透视感,丰富着檐下空间造型。

(3)顶界面

顶界面的连续性则通过近似的屋顶坡度、延绵成片的小青瓦、形式统一的挑檐来实现。古街的建筑屋顶形式一般为坡屋顶,屋顶采用的材料均为小青瓦,连绵不绝的青瓦屋面,构成了屋顶的独特肌理。

五、总结

1、商业化开发程度过重

三河,地处鱼米之乡,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更让人回味无穷。但当前三河饮食文化并未得到充分的挖掘,致使许多名菜、名点几于消失。在旅游核心区三河文化广场附近所经营的饭店没有什么地方特色,从饭店外观和菜谱中便可看出一二。对三河饮食文化的丢弃亦即放弃三河饮食文化的内涵。

2、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三河现存古建筑群以清末民初时期为主,街区肌理完整,建筑风貌依旧。然而在推进古镇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对古镇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自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原先建设的危旧房和违章建设严重影响了三河旅游业的发展。

3、古镇保护之路的建议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改造的实践经验,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必须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孤立地保护,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在历史性城市和地段保护中,当必须改造或者重新建设时,必须尊重原有的空间组织,但是同时,不应该反对引进与周围相协调的现代因素,因为现代的元素能够使一个地区丰富起来。从很多方面上说,保护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保护并不是“保存”,还包括在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发展也是在保护原则指导下进行更新,严格地讲应该是为“保护性发展”的概念。从另一个角度,发展其实是一种保护,发展是积极地保护、动态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林林 阮仪三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區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 2006年03期

[2]肖国云《浅谈凤凰谷县城传统民居的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 2001年06期

基金项目: 2015年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古镇商业空间设计研究与商业化背景下古民居的保护利用——以肥西三河古镇为例》(项目编号:AH20151221603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三河水乡古镇
水乡情
三河古镇巢湖风韵
我最爱的美食
同里古镇
新水乡歌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内奸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