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2017-09-10 12:11贾柯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关帝庙周口建筑风格

【摘要】:周口山陕会馆也被称为关帝庙,现存的关帝庙建筑大多数是清代所建造,剩余的大多被破坏。关帝庙是顺着南北中轴线建设的一个二进院落和一个后花园构成的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建筑风格;建筑功能;民族文化内涵

引言: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是河南当世保留最为健全的清朝时期的祠堂建筑群,其建筑工艺精湛,融合了大量的民族及低于文化,整体建筑美轮美奂,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一)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之主——关羽

关羽出生时间不详,故于公元前220年,字云长,是河东郡解县之人,在东汉末年名声赫赫,并与刘备、张飞在桃园三结义,从此追随刘备南征北战,虽然期间被曹操生擒,但对其礼遇有加,并和张飞被当世之人成为“万人敌”。赤壁之战中,刘备协助东吴挟天险抵御曹操,并派关羽断绝北道,阻遏曹操援军,后曹仁败退,刘备入驻益州,并留关羽镇守荆州。在建安24年时,襄樊被关羽包围,曹操派遣于禁解襄樊之围,但是被曹操抓获。后曹操派遣徐晃增援,与东吴前后夹击,击杀关羽。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1]

(二)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功能

1、周口关帝庙总体布局分析

周口关帝庙采用了传统的院落式、沿中轴线纵深延长安排的布局形式。

1.1平面布局

清康熙32年~咸丰2年周口关帝庙得以彻底建成,由于经过了数个朝代,所以整体建筑风格变化多端,且整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存建筑群南北长158米,东西宽105米,占地面积约21000多平方米,内有殿、阁、楼、廊等140余间。整个建筑群由分布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和层次分明、左右对称的附属建筑以及连廊、墙门、仪门等组成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的二进院落空间和一个后花园。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照壁(已毁)、山门、大殿、飨殿、戏楼、拜殿、春秋阁;两侧附属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东西廊房、东西庞殿和东西看楼等。由于原有照壁已毁,所以入口空间和轴线起点向北推移。一进院落由山门、飨殿、大殿、东西配殿围合而成。是同鄉集会和祭祀主要场所。由大殿东西两侧的墙门和通道进入第二进院落。[2]

戏楼、东西看楼等是二进院落的组成部分,每年关帝祭祀活动都会在二进院落之内开展,所以一进院落就逐渐的变成了集会、议事等的地方,进而就变成了前馆后庙的全新格局。从春秋阁东西两侧的大门能够走进后花园,当前已经成为了休闲绿化的场所。周口关帝庙中有两个祭拜场所的神抵空间,在建筑群中间还搭建了戏台,与春秋阁拜殿正面相对,这种布局特点和其他的山陕会馆明显不同。因此,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的建筑特征为:其中一进院落作为集会、议事、娱乐为主的公共空间,另一进院落作为祭祀、敬神为主的公共空间,议事、娱乐和祭祀空间同时存在。如社旗的山陕会馆也属于此类,只是后院的春秋楼已经被毁。[3]

1.2空间形态分析

首先,分析群体序列空间。周口山陕会馆呈坐北朝南之势,且北高南低,俯视颍河,建筑空间序列清晰可见。

穿过山门中心就可以走进一进院落,山门是轴线序列的起始点,经过中间公共空间后就可以进入广场,广场的底部有月台和石牌楼,在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大殿等。

当穿过石牌楼后,就可以看见高台之上的大殿等建筑,神抵空间在石牌楼的映照下分外显眼,也营造了浓郁的祭祀氛围。从大殿的墙门穿过后就可以进入二进院落的公共空间。二进院落整体面积不大,前后距离不远,布局紧密,属于轴线的终点。二进院落轴线两侧是单调的配殿,和气势宏伟的春秋阁相比,在轴线上突然出现的压抑空间,将这里引向了高潮。戏楼和拜殿直接面对春秋楼,由此可见古代的戏曲都是为神灵服务的工具,俗称“演戏酬神”。

通过对一进院落观察,第一神抵空间就是大殿,而二进院落的第二神抵空间则是春秋阁,这种重复的建筑风格,提高了关帝庙建筑的和谐统一的感觉,满足了细部与高度的变化需求。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是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统一而取胜。说是千变万化却又千篇一律”。这种重复不单单是为了重复,而是更增加了祭祀的效果和气氛。[4]

总之,山陕会馆光地面建筑空间序列了然明朗,在合理的建筑组合搭配下,实现了映衬关帝威严的氛气氛。

其次,分析单体建筑内外空间建筑风格及功能。关帝庙内的单体建筑存在紧密的联系,且突出了各时代的建筑特色。飨殿以南有一座月台,月台之上有石雕栏板、四柱三楼石牌楼,在两旁有六角碑亭与高耸入云的两个铁旗杆,从而构建了高低搭配、空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春秋阁作为轴线的终端,却属于建筑群的高潮与制高点,春秋阁中高大的台阶、宏伟的石柱、美丽的浮雕、高耸的建筑物,都凸显了关帝庙的气势,同时也提高了春秋阁主殿的地位。

在会馆当中戏楼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关帝庙里面的戏楼和春秋阁相互对应,所以戏台除了表演吸取外,还是关公和凡人交流的地方。表演空间和祭祀空间在这个场所相互交融,印证了“演戏酬神”的民间风俗。在这个空间加入了“人”的活动,使得会馆内部层次丰富,祭祀相對的“静”和演戏相对的“动”进行了空间的对比与融合,通过内外空间的巧妙组合,在不经意间进行着神、人的对话和交流。

1.3山陕会馆的布局特点

周口山陕会馆采用了“合院式”布局形式,会馆则承担了祭祀功能,这种合院建筑模式和四合院类似。周口关帝庙属于古代建筑群,传统的单一合院无法满足当地的集会与祭祀需求,因此建立了大量的组合院落,不过原有的西跨院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毁灭。之所以采用“合院式”建筑模式,也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的宗法礼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天之正道的思想。若将关帝庙的轴线以功能与精神轴线进行划分,那么春秋阁就在轴线的交汇点上。这种建筑格局,不仅发挥了轴线的引导作用,也存在提高空间场所精神的功能。

2、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单体建筑风格及功能

2.1关帝庙山门

关帝庙建筑群的大门就是山门,坐落于中轴线南侧,成飞檐挑角之势,场面极其壮观。山门从平面角度分析,其建造在0.6m的台基之上,面阔有五间,内深有三间,没有走廊,面宽为15.8m,南侧设有大门,方便行人通过。山门屋身由24根巨柱支撑,墙体内、檐柱、金柱各8根。柱子低端呈须弥座形状,上端为瓜型。四周雕刻着魅力图案,有山水、人物故事等。山门正脸屋檐下挂着有黑底夔金雕刻的“关帝庙”字样的牌匾。

正面额朽下有6扇扇门,其中明间2扇,门扇高2.97米,宽1.17米。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清代对门的等级也有规定,《易·乾》曰“九五,飞龙在天”,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即九九八十一颗钉;王府的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四十九个;官员,二十五个。关帝庙的大门采用公侯的四十九个门钉的等级设置,山门周围的屋檐下还放置了28攒五踩斗棋等。山门利用绿色琉璃瓦铺建屋面,龙吻安放在正脊的两头。

2.2石牌楼、碑亭和铁旗杆

飨殿南侧是月台,有石雕栏板,在中间靠前的地方建造了四柱三楼的石牌楼,两侧还有六角碑亭等。 石牌楼为四柱三楼式,面阔5.8米,其中明间面阔3米,次间面阔1.4米。正楼高7.85米、次楼高5.8米,石柱呈方形,变成为40厘米,且石柱的南北两端存在夹杆石。柱头上悬立着石雕神完一一四大天王像。夹杆石的须弥座上、下朽及束腰部位浮雕云纹、卷草等吉祥图案。须弥座上的石龙口衔石鼓,抱鼓石上雕有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中柱夹杆石鼓面分雕山水、人物和福禄博古图案,东西两边柱子夹柱石鼓面雕有龙凤、松树、仙鹤、喜鹊登梅、荷花、梅花鹿等图案,夹柱石顶部分雕表情各异的石狮,非常逼真。牌楼当心间二柱正面南侧镌刻对联一副,上联是“说好话,读好书”,下联是“做好人,行好事”,其花板横批为“神武不著”。檐部为镂空设计,檐中置透雕“二龙戏珠”神完,檐下朽上的浮雕以“竹林七贤”、龙凤为主题。次间内部的窗子形状为镂空隔板,屋顶使用了歇山顶,瑞兽则安置在明间的正脊之上。飨殿的前方就是石牌楼,他在月台的上面,碑亭的中间,这种组合模式发挥了点缀全局的作用,同时也属于神抵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过渡段,提高了空间的层次性。

月台临飨殿之南,高1.25米,東西宽15.65米,南北深9.3米,上覆以长29厘米、宽14.5厘米的青砖砌成,灰缝厚0.2~0.3厘米。又以长64厘米、宽32厘米的条石铺出台阶雨道,以显示神权的威严。月台南边的石栏板,每块高0.78米,长1.37米,厚0.14米,栏板内面素平,外侧浮雕有松、鹤、牡丹及人物故事等;栏板间设望柱,方形望柱高1.5米,柱头饰狮、猴、石榴、仙桃等圆雕。南、东、西三面各设有_5步踏道,将广场、东西厢房与月台连通。牌楼、栏板和望柱的所有石雕,无不构图饱满,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显示出传统石雕艺术的极度成就和石雕艺人的高超技艺。

碑亭的造型和关帝庙内的大多数建筑存在差异,形状为六角攒尖顶,在月台上面是碑亭的六根柱子坐落之处。碑亭高6.75米、檐下方安置了30厘米粗3.9米高的圆柱6根,柱身上会有彩色图案。在碑亭的里面,有道光亲赐的“重修关帝庙碑”和“岁积厘金碑”两个牌匾,牌匾之上记录了关帝庙兴建时各商行捐赠的具体信息。

月台南侧的铁旗杆是清朝嘉庆2年时建立的,上面刻有“陕西同州府大荔县、澄城县天平会众商敬献”等信息。旗杆高22米,直径0.28米,每根重3万余斤。朝邑县、下有高85厘米六角青石浮雕底座,底座上为40厘米的六角须弥式铸铁座。铸铁座上各面铸有铭文图案、龙凤鸟兽、山水花卉。杆身饰有蟠龙、飞凤、寿字如意方斗,顶端铸有透空匾额,匾额分别铸有“大义”、“参天”四字,以彰显关公之大义与口月同辉。

2.3飨殿和大殿

飨殿与大殿相互连接,地处石牌楼北侧。飨殿在月台的后面,主要是焚香祭祀的场所。二者建设在2.1米高的台基上面,四周被青石栏杆包围。通过12根巨石柱子支撑,内部采用了“减柱造”建筑形式,从而增加了内部空间。

檐下木构件透雕福禄博古图案和“八仙庆寿”、“龙凤呈祥”等神话传说故事,刀法细腻,层次分明。南边4个檐柱下的石雕麒麟,狮子柱础,造型生动,健美祥和;其余的柱子采用莲花卧鼓六角须弥式柱础,侧面雕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每幅雕刻,凤凰欲翔,行龙斩首,牡丹怒放,大鹏展翅,无不各尽其妙。单檐歇山式是屋顶的主要设计模式,且屋顶还铺设了绿色的琉璃瓦等。

飨殿的北侧就是大殿,在1693年建设,是祭拜关羽的地方。大殿内部由石柱支撑,石柱之上雕刻有各种各样的魅力图案,十分具有观赏性。屋顶处大殿敷设了黄色琉璃瓦,在正脊上面有16条巨龙被雕刻而成,巨龙生动形象,和正脊两侧相互吻合。不过二者也存在差异,比如飨殿没有正心析,斗拱外漏部分还存在花草造型的雕刻图案。

2.4戏楼

戏楼在大殿的北侧,呈坐南朝北之势,和春秋阁及拜殿迎面相对。其内部存在复杂的结构,不过总体设计却小巧玲珑。现存戏楼平面呈矩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面阔10.34米,通高11.25米,上、下两层,一层比较低矮,且无台基,四面围合设窗,北面正心間设门,东、西两侧各设11步楼梯上二楼后台。二层南部做化妆和后台之用,北部三面开敞,由栏杆围合,作戏台之用,平面正中处柱网采用“减柱造”结构,去掉部分金柱,形成较大的表演空间,后台与前戏台用隔扇门窗分割。当前戏楼主要是承担书画展等作用。

戏楼的里面台基和大地持平,柱子下方安置了石头基石。柱基由上方的瓜型和下方的方形组成,柱身上雕刻有各种图案。檐柱通过清水砖砌筑而成,明间主要是为突显主题而设计的。戏楼屋面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侧为重檐歇山顶,南侧为卷棚屋面,这种独特的设计,有效的展现了戏楼与大殿组合的两面性。屋面顶端铺设绿色的琉璃瓦,屋顶两端安置了龙凤正吻,垂脊上端还放有走兽摆件。

2.5拜殿分析

拜殿坐北朝南,在0.65m高台上构建,面宽17.36m,高为11.25m,大殿内部有24根柱子。大殿通过24根柱子支撑,四面开放。木柱下均設石柱础,柱础上雕有“鲤鱼跳龙门”、“王祥卧冰”、“张良进履”、“刘海戏金蝉”、“白状元祭塔”、“喜鹊闹梅”、“狸猫戏蝶”、“马上封侯”等人物传说故事和珍禽异兽、花卉人物等吉祥图案。檐下四周共安置五踩斗拱28攒,其中平身科12攒。雀替透雕“二龙戏珠”、“凤凰牡丹”、福禄寿三星和博古图案,构图十分巧妙,而且“二龙戏珠”图案中置有蜘蛛,具有吉祥、喜庆之意。殿内木雕彩画琳琅满目。东侧的窗户为镂空式,整体简洁、美观,四面还铺装了石雕栏板,在中间的望柱上海有形态各异的狮子雕画。大殿屋顶使用了单檐卷棚式,并使用了灰色的瓦片,在周围的垂脊上海将龙凤牡丹花雕刻在了上面。

2.6春秋阁

中轴线的终端就是春秋阁,呈坐北朝南之势,在1.5m台基处建设,采用了重檐歇山顶,主要为祭拜关公的场所。春秋阁是关帝庙内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面阔20.62米,通高17.5米,四周设廊。阁内东西两稍间设楼梯可登临二层阁楼,外部东西两侧设有台阶、楼梯可登临东西看楼。春秋阁采用重檐歇山式结构,分上下两层露个,底部使用了1.5m高台,从而为建筑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在第一层中还设置了回廊,顺着柱子成合围之势,在正面的明、次、稍间都设置了扇门。高台之上的回廊采用青石柱支撑,在石柱表面刻有“姜太公釣鱼”等图案,在正面的屋檐下放整齐的悬着着一块匾额,匾额上有黑底金字雕刻的“大义参天”等字样,且石柱之上还调有对应的对联,比如“赤面表赤心千里常怀赤帝,青灯观青史一生不愧青天”等,金柱整体贯穿了一层与二层阁楼,放眼望去气势如虹,这也是关公忠义的一种代表。

在二层的明次稍间分别都安置了隔扇门进行各段,并通过前廊连接。春秋阁四周共安置五踩斗拱75攒,其中一层43攒,角科4攒,柱头科20攒,平身科19攒;二层阁楼32攒,角科4攒,柱头科12攒,平身科16攒,耍头饰龙、凤、猴、象等彩绘木雕图案。两侧通往后花园的仪门,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灰色瓦件脊饰屋面。正檐下分别嵌有蓝底金字“威临海甸”、“口丽中天”的匾额。两边各筑一楼梯,可登临东西看楼。[1]春秋阁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面,并在屋面上覆盖了孔雀蓝琉璃瓦,在正脊的两端安放了龙凤正吻,中间放置了狮子宝瓶,在龙凤正吻的下面还挂有铁鱼。春秋阁整体采用抬梁式结构,存在6套梁架,由于檐柱和金柱高度存在差异,所以采用抱头梁相连。二层内的梁架分别由九架梁等组成。在一层梁架间还放置了隔离架。且斗拱之上没有正心析,但刻有花草纹案等。

(三)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

1、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建筑的民族文化内涵

1.1反应了封建宗族与寻根文化

山西与陕西的上人共同出资建设了周口山陕会馆,这里是同乡人、同行人进行关公祭祀、合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山陕会馆主要依靠地域为核心,通过血缘与情感建立连接的纽带,坚持互相帮助为宗旨,所以具有极强的封建宗族文化意识。该意识的基础是宗族意识,宗族意识则是由民众对乡土情感的依赖与社会身份的确认下产生的。属于异地人生存的必然选择。在商业发展中,商会必然会穿梭在不同的地域,因此为了实现发展,就必须得到宗族及家乡人的支持。鉴于当时商会都会极力排斥外来商会的行为,所以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会都存在浓厚的、狭隘的、地域性与封建宗族性。

首先,封建社会宗族统一本族人走出本土,出去经商,所以就催生了古代商帮,但是要想出去经商,就必须获得宗族认可。其次,依靠本域封建宗族势力在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方面给商帮以鼎力的支持和帮助或者是借助宗族势力来勾结权贵,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最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商帮都会和封建宗族势力联手,封锁、管控市场,达到操纵行业交易的目的。[3]

封建宗族文化还包含寻根文化,所谓寻根就是思念故乡。通常,在各种节日的时候同乡之人都会来到会馆举行庆祝活动,沟通感情。

基于祭祀神抵的视角分析,会馆的大小、结构样式都不会影响其供奉神抵的基本功能。所以祭祀活动与祭拜神灵就成为了会馆的主要功能,因此山陕会馆内部肯定存在神抵空间,因为这是商会和同乡连接情感的精神中枢。不过每一个会馆所祭祀的神灵也有所差异,他们主要都是祭奠本籍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先人,利用相同的信仰来构建情感纽带,增强情感交流,比如山西人供奉关羽、河南人供奉岳飞等。

虽然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有药王殿、河伯殿等诸神共祭的情况,不过主要还是祭拜关羽。因为关羽是山西人,是历代典型的“忠义神武”代表。因此,山陕上人多以祭拜关羽为主,由此就体现了封建宗族文化与寻根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标榜本宗族能力的功能,并发挥了激励、教育同宗同族人员的功能。

1.2打造了“良贾形象”,反应了社会民族文化

商业发展至明清朝代,他们更加希望被社会认同,所以制定了很高的道德操守要求。因为他们崇尚儒家,所以推崇“诚信无欺、忠信之道”等,因此他们想要营造优秀的社会形象,获得大众认可。所以,建设会馆就成为了商人传播自身观念、塑造全新形象的方式。明清商人首先通过出资从事公益事业,为会馆建设出力。比如,为周口山陕会馆石碑上的“重修关帝庙岁积厘金记”、“创建春秋阁各行商抽分毫厘碑记”都详细计数了当时发生的事情。

其次,在会馆的楹联上商人们也是下足了功夫,周口山陕会馆内的楹联、匾额主要集中在两处行好事,其中一处是石牌楼,石牌楼正面有一幅对联为“说好话,读好书”、“做好人,行好事”,横批为“神武丕著”。石牌楼背面两个内石柱有一正楷对联,联文为“忠勇光照月”、“谦口学本春秋”,横批为“斯文干城”等。

另一处楹联在集中春秋阁上,在春秋阁的屋檐正下方还挂有三个醒目的牌匾,牌匾上分别刻有“气肃千秋、大义参天、精忠贯口”等文字。在内部的青石柱上面,还雕刻了醒目的楹联,比如“赤面表赤心千里常环赤帝,青灯观青史一生不愧青天”、“鲁夫子晋夫子两位夫子,著麟经看麟经一部麟经”等。通过对楹联内容的解读可以发现,后人非常崇尚关帝那一身正气、威武不屈的精神,同时会馆也在利用关帝信念的宣传来影响自己的商业观念,从而也有效的提升了山陕商人自身的文化品位与社会形象。

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建筑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在建筑的雕刻上得到了有效的展现,比如木雕采用的主题多是花鸟嬉戏的清洁等;石雕的主題多以二龙戏珠、八仙过海、天马行空、竹林七贤、喜上眉梢等图案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山水花卉、关云长义释曹操等;而四季花鸟、福禄寿喜、鲤鱼跃龙门等更是代表了吉祥如意的含義等。关帝庙与会所之内所有建筑使用悬山屋顶等都和传统的民俗家居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全属于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良好反应,这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2、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民族文化的价值

2.1存在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属于明清与晋商文化的融合产物,关帝庙的建筑风格虽然存在多个朝代的历史特征,但是主要以明清为主,并在雕刻文案上有效的反应了清朝的社会面貌与周家口商业圈的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等、通过对庙宇内部石碑分析,可以发现山陕会馆的捐款详情、“千钱抽一”的集资管理模式。通过对周家口当时在酒运方面的地位分析,可以发现周家口的发展是由酒运带动的,这对当前我国研究晋豫商贸及民族商业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周口山陕会馆沿着中轴线设置了两个戏台,但功能存在差异,山门处的戏楼主要对外表演,而和拜殿、春秋阁迎面相对的戏楼主要是举行大型的祭祀、酬神活动等运用的舞台。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戏曲表演已经和社会发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且已经成为了当地人心中不可消除的一部分。

通过分析关帝庙里面木雕、石雕的刻画内容,可以发现他蕴含了各个时代社会风貌与民族民族文化的变迁发展过程;而供奉神灵的改变与位置的调整,也可以看出各行业对“神”崇拜的实际情况。

2.2存在较大的艺术文化价值

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建成的背景比较特殊,这座由民间商贾出资修建的建筑采用了精湛的雕刻艺术,内部装饰更是巧夺天工。

关帝庙内部的木雕、石雕、琉璃脊饰等有展现了建筑内部精湛的装饰艺术工艺,通过结合阴刻、圆雕等手法,实现了题材、内容不同的装饰技艺的有效融合。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庙内的每一处建筑或者构建,都有独一无二的雕刻装饰造型,并呈现出美轮美奂之感。

梁架、斗拱等是木雕主要集中的地方,内容主要有花草植物、仙灵鸟兽、戏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吉祥图案等,装饰题材丰富、内容广泛。石雕主要集中在石牌楼、抱鼓石、石柱、柱础和栏杆上,内容主要有吉祥图案纹饰、花鸟动物、石榴、桃子和历史传说等。特别是石牌楼可以说是石雕中的精品,建筑构件组合精美,石雕构图巧妙、雕刻细腻、线条流畅。砖雕主要集中在花脊和灰件脊饰上,花脊的主题为浮雕龙凤牡丹,立体感强。琉璃脊饰,色泽艳丽优美。拜殿的梁架之上等是绘画主要汇集的地方,且拜殿梁架主要以彩绘的花草文案等为主,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案自由奔放、笔法娴熟流畅、图案特点鲜明。由于每处装饰的手法和题材差异较大,但是衔接效果非凡,所以就使得建筑的整体美学感官价值得到了提升。

周口山陕会馆及关帝庙里面存在大量的石雕、木雕等,上面绘制了各式各样的明清华丽图案,突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而装饰题材中使用的“二龙戏珠”、“加官进爵”等吉祥图案,更是反应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伦理道德习俗。

结束语:周口山陕会馆(关帝庙)存在的历史相当久远,且吸收了多个朝代的建筑特色,内部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因此,通过合理的研究,我们要积极的吸收古代建筑特色及工艺,发扬优秀的关公忠义精神,实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口地区明清古园林初探[D].张振华.河南农业大学2012:145

[2]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谷永强.陕西师范大学2011:68

[3]山西解州关帝庙建筑艺术中石艺术图象研究[D].袁海婷.西安美术学院2008:45

[4]建筑空间回应文化精神[D].任文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155

作者简介:贾柯(1979.04—),性别:男,民族:回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学历:本科,职称:博物馆馆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古建筑、考古、民俗,主要从事:社会科学教育。

猜你喜欢
关帝庙周口建筑风格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记忆老酒
家在周口
关帝庙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青年之声 周口”志愿服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