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视角下的隐喻能力形成机制探究

2017-09-12 06:43李满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表象图式隐喻

陈 清,李满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图式视角下的隐喻能力形成机制探究

陈 清,李满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隐喻能力和图式都具有四种特征,即主体性、体验性、动态性和结构性。图式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感知能力和匹配能力,这是隐喻能力建构的前提;图式的体验性更多的表现为感知觉运动图式,这是隐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图式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图式的分化与泛化,它助推隐喻能力动态发展;图式的结构性解释了隐喻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形成过程。

图式;感知;思维图式;意象图式;隐喻能力

引 言

隐喻能力是指“人们有能力根据该语言所根植的概念系统来识别、辨认、理解、运用、创新语言中的隐喻表达”[1]。隐喻表达呈现的是语言形式,但其产生过程更强调认知的参与,因此隐喻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建立的基础”[2],概念系统的建立是通过相似类比实现的,因此人类思维过程与隐喻的生成有关。人类思维中基本概念的表征及深层认知机制与隐喻的生成机制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某一领域的已知经验或知识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或知识。这种机制表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由已有知识参与构建出来的,这种“已有的知识”就是图式。因此说,隐喻的生成与图式密切相关,隐喻能力是在图式的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基于此,本文将在图式视角下对隐喻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机制进行讨论。

二、 图式及其特征

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可变的认知结构。人们的认知过程与其图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图式的形成离不开直接和间接的认知体验过程。从图式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看,图式具有主体性、体验性、动态性、结构性。

(一)图式具有主体性

在生理水平上,图式是由于认知主体在受到无数刺激后而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通过主体的能动作用被整合到认知主体已有的知识概念结构中。在整合过程中,认知主体先将存储于长时记忆的内部信息进行提取,然后与外界信息进行匹配。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认知主体借助图式将已有的知识与外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因此,“图式的形式或功能依赖主体的认知,图式始终包括由认知主体进行的动作”[3],这充分说明了图式的主体性。

(二)图式具有体验性

图式是主体认知体验的结果。认知主体的认知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依靠主体的感官得来的信息,因此对每个体验者来说基本相同;而知觉对感官得来的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加工和处理,故知觉对不同的体验者来说却大相径庭。知觉是认知主体在感知觉活动时的体验,使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知觉形成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符号与意义进行了相应地关联。认知主体在身体活动和心理认知两个层面的体验形成了感知运动图式,形成概念。

(三)图式具有动态性

“图式是认知主体内的一种可变的、动态的认知结构,具有变化和拓展的特点。”[4]图式会随着主体与外界的持续接触,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在丰富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建构某种具体概念范畴的身体图式,如温度图式、空间图式、知觉图式等,然后将这些具体经验图式“架构”到抽象概念的范畴和关系上,就可以对抽象概念加以认知、扩展和丰富,从而把握抽象事物的本质、范畴及关系。这样,图式“架构”的同时就实现了分化与泛化,这种分化与泛化行为促进了图式由低级往高级发展,思维水平也表现为从初始水平发展到初级水平,再由初级水平发展到高级水平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

(四)图式具有结构性

图式由低级往高级发展的过程决定了图式具有结构性。主体的感知构成了最底层的具有意向能力的意识行为,是构造“世界”过程中的基本层次(在此,“世界”是指认知主体建构对世界的认识)。人们通过反复感知后形成一种意象性抽象结构,即表象图式(也称意象图式),这种表象图式主体能明显感知。当主体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考察、分析、解释、理解时,较少体验或不再利用图式直观、形象特征时,表示主体已经在使用具体思维图式,具体思维图式再经过验证、改造,从而达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构建新的概念和意义时,抽象思维图式已经形成。可见,由感觉层次到知觉层次,再到运动图式,形成具体思维图式,上升为抽象思维图式,图式便具有了结构性。这种层级结构是图式动态发展的结果,因此图式的层级结构依次为“感知运动图式→表象图式→具体思维图式→抽象思维图式,而且后一种图式是在前一种图式的基础上分化和发展而来”[5]。

三、 图式视角下的隐喻能力形成机制

图式的主体性、体验性、动态性和结构性正契合隐喻能力的“主体性”[6]、体验性、“动态性”[7]和“结构性”[8]。“图式的构建控制着隐喻的生成”[9],隐喻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图式的动态组合紧密关联。

(一)主体的感知能力和匹配能力是隐喻能力建构的前提

图式的主体性是隐喻能力建构的前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要有能力对感性东西进行表象和知觉,二是主体要有将新信息与已有图式进行匹配的能力。

认知主体的表象能力和知觉能力在隐喻辨认、理解、运用、创新中表现为要能找出或创造本体与喻体之间表象、本质、特征、关系等方面的相似性,也就是说,主体对隐喻本体和喻体在外部特征、类比关系等方面进行相似性选择,或是凭借想象力和推理,对那些本体和喻体间没有“相似性”的事物进行“相似性”创造,从而实现隐喻理解、运用和创新等。

就隐喻能力生成者来说,认知主体必须具备隐喻一般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这些都是理解、运用和创新隐喻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懂这些,他们对相关隐喻的理解和认识就要打折扣。认知主体已有的图式影响着他们对隐喻的认识和理解,没有相关的图式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对相关隐喻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认知主体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感知的信息却是无限的。当人们受到外部新环境刺激时,认知主体就试图将新信息纳入过去在同样情境下他所使用的模式,这时大脑就会将新信息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表象图式进行匹配。“如果新信息的特征与已有图式只在其中几个刺激点上相似,那就形成部分匹配”。[10]图式部分匹配过程中形成的相似性是认知主体选择的结果,这为隐喻的生成提供了条件。

(二)感知体验奠定隐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图式的体验性更多的表现为感知觉运动图式。感知觉运动图式是指“源于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知活动经验”[11],是那些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是人类经验中一种联系抽象思维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抽象思维活动图式是认知主体所具有的感知模式和思维模式;具体意象是认知主体接触外界通过互动体验所获得的感觉、知觉及表象(心象),形成感知运动图式,为表象图式(即意象图式)构建提供主要来源。感知运动图式是主体内在认识、思维图式的基础与前提。感知运动图式是基础,感知运动图式越多,思维图式发展则会更顺利。在隐喻的生成过程中,抽象的思维活动可由感知运动图式的组织结构上的信息点来激活。感知运动图式是认知主体识别、辨认隐喻的基础,同时也是隐喻知识的储备。由感觉、知觉、表象所表征的概念及其所形成的感知运动图式为深刻理解和准确传达隐喻信息奠定了必要的基础。(隐喻生成过程中感知运动图式的作用过程可见图1)

图1 感知运动图式分析框架

隐喻的生成过程中,“图式是实现映射的先决因素”[12]。隐喻的理解总是借助人们自身体验所建构起来的知识即感知运动图式这一主要途径实现的。感知运动图式能帮助我们构建体验和知识结构。在隐喻的生成过程中,感知运动图式作为某种先决因素对其实施控制。它有助于认知主体根据自身最直接的体验而建构的知识概念结构来认知未知的、新的、不熟悉的或抽象的事物。因此隐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感知运动图式是实现源域到目的域之间映射的先决因素。

(三)图式分化与泛化助推隐喻能力动态发展

隐喻能力是指根据语言所根植的概念系统,能够识别、辨认、理解、运用、创新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其中概念系统指的就是根隐喻,而隐喻表达是指派生隐喻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根隐喻和派生隐喻是从隐喻的认知功能上划分的。根隐喻就是内在的核心概念隐喻,它常用一种已知的知识概念结构去解构、认知另一种未知的知识概念结构,生成人们可理解、接受的概念和范式,从而使人们无意识地运用这种概念和范式进行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派生隐喻是根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围绕根隐喻所分化和泛化出来的相关隐喻”[13]。从概念到概念表现出来的思维图式的发展体现为皮亚杰的初始图式、初级图式和高级图式,因此思维图式隐喻化后是以根隐喻、派生隐喻表现出来的,派生隐喻又可通过图式的分化和泛化出更多新的隐喻进而成为新的根隐喻。思维图式发展和隐喻能力发展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出来。

图2 思维图式与隐喻能力的关系

因此,图式的分化和泛化对隐喻能力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学基本原理,隐喻能力形成过程可更为深入细致地描述为:感知运动图式、思维图式、隐喻化这三个主要过程。人类在感知体验和互动(即感觉、知觉、表象的相互作用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感知图式。感知图式经心智加工形成图式,多个图式进行部分匹配,经排列组合获得不同层级的思维图式,思维图式经过“架构”实现隐喻化,从而形成新概念,获得新意义。这一过程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再到概念结构,助推了隐喻能力形成与发展。由此,隐喻能力的动态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隐喻能力动态形成与发展过程模型

(四)图式的结构性解释了隐喻能力简单到复杂的形成过程

图式的结构形式表现为“感知觉运动图式→表象图式(意象图式)→具体思维图式→抽象思维图式”。感知觉运动图式是最基本的图式,由于该图式具有体验性,它可包括个体或社团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体验,如感知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受力量、移动身体、发出动力等。运动图式是人类初始范畴和概念的基础,这种感知通过隐喻映射到其他范畴和概念中,形成一种意象。意象图式的建构体现了感知运动经验重组的规则与结构。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 意象图式的结构有利于抽象的思维活动,形成具体思维图式,即直感、想象、意象等形象性的观念。抽象思维图式则是图式的最高级形式,是对客观现实的概况性、间接性反映的结果。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现实事物常用概念来指代,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概念间的关系来指代,因此概念图式和关系图式是抽象思维图式的典型代表。感知运动图式是主体内在认识、抽象思维图式的基础与前提。感知运动图式越多,这个基础越坚实,思维图式发展则会更顺利。

表象是主观的,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心理意象是运动过程与心理模拟后产生的表象,运动图式参与被感知与想象事物的整个概念化过程,因此隐喻往往带有心理表象。表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是依赖于直接的知觉经验的,并在心理上表现为对表象的操作。人类的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也就是说是借助源域去类比、认识和理解目标域。隐喻作为概念化与语言的连接认知方式,主要作用于两个输入空间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人类从具体概念之中逐渐获得抽象能力的过程就是隐喻能力由低级往高级发展的过程,因此图式的结构性解释了隐喻能力从低级往高级动态发展的过程(如图4)。

图4 图式结构与隐喻能力内涵结构关系分析框架

结 语

图式的主体性、体验性、动态性和结构性特征较好地阐释了隐喻能力的形成机制。图式特征与隐喻能力的形成特征是相吻合和紧密关联的。从图式认知视角审视,隐喻能力是以图式主体性为前提,以感知运动图式为先决因素,以图式动态性为推动力,以图式结构性为框架基础而形成的。隐喻能力的形成实际是由图式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大脑记忆中,构建抽象概念结构的动态过程。图式是构成隐喻能力的建筑砌块。要真正提高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就必须从思维和认知的高度来认识隐喻能力的形成过程。对隐喻能力形成的认知图式诠释,为隐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丰富了隐喻理论,促进了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发展。

[1] DANESI M.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s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G]//J E Alatis.LanguangeCommunicationandSocialMeaning.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2: 489-500.

[2] LAKOFF G, 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10.

[3] [瑞士]皮亚杰.儿童智力的起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75.

[4] CARREL P L , EisterholdJC.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G]// CARREL P L, DEVINE J, ESKEY D E.Interac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ading. Cambridge: CUP, 1988:553-573..

[5] [瑞士]皮亚杰.心理学和认识论[M].袁晖,郑卫民,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48.

[6] 陈长利.体验·隐喻·历史——福柯“关系本体论”文艺思想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6-94.

[7] 陈清.隐喻能力的动态属性及其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1):159-160.

[8] 陈清.隐喻能力要素及结构模型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4):99-101.

[9] 仝国斌.中庸:基于比较的意象图式:关于隐喻是一种人类普遍认知方式的思考[J].殷都学刊,2008(1):109 - 112.

[10] 李明洁.图式理论与隐喻中“相似即同一”之说[J].修辞学习,1997(6):8-9.

[11] JOHNSON M.TheBodyintheMind:TheBodilyBasisofMeaning,Imagination,andReason[M].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102-104.

[12] 陆国君.隐喻产生的符号学分析及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07(1):117-120.

[13] 朱珺,李旋.文化隐喻视角下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J].琼州学院学报,2015(1):111-117.

(编校:王旭东)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CHEN Qing, LI Man-ho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China)

Both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and schema have four characteristics: subjectivity, embodiment, dynamics and structure. Subjectivity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perception and matching capacity of the subject, which is the premi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the schematic embodiment is usually expressed by perceptual movement schema, which is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the schematic dynamic is characterized by schematic differentiation and generalization, which helps to improve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schema;perception; thinking schema; image schema;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格式:陈清,李满红.图式视角下的隐喻能力形成机制探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4):45-49.

2017-03-2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A02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外语联合项目(15WLH10)

陈清(1966-),女,湖南安仁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词汇习得;李满红(1977-),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

H15;H315

A

2096-3122(2017)04-0045-05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4.08

猜你喜欢
表象图式隐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表与里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透过表象看公式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