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的艺术魅力

2017-09-12 09:17莫之
老年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封泥胶泥简牍

□ 莫之

封泥的艺术魅力

□ 莫之

古代文书一般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封发时装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最后再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牍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被称为“封泥”。封泥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考古价值,更具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魅力。

封泥的正面是印文,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背面有绳迹,其边为泥面,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封泥不是印章,而是最早用印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钤痕的珍贵实物。

封泥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它是图章之源,其外部形状和篆刻形式到现在仍在沿用。由于封泥基本上是官府用于公文往来,所以刻得很规整,字的密度均匀,四平八稳,正正规规,为后来的印章树立了典范。其次,封泥的价值还在文字方面。封泥上的字体多用篆书。秦统一六国后,文字上通用小篆。汉承秦制,官府的封泥上使用的也是由小篆演变来的“缪篆”,而不是通用的隶书。缪篆是普通百姓看不懂的,这样做就显示出了官府印章的神秘与威严。第三,封泥盛于秦汉,隋唐以后,纸张替代了简牍,印色取代了泥,封泥丧失了它原有的社会功能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至清末,封泥才开始被篆刻家借鉴,如吴昌硕印作中那种高古雄浑、大气磅礴的风貌,就留有封泥的气质和古韵。他是从封泥中吸取养分,且最有成就的一代宗师。吴氏在《聋缶》一印的边款中曰:“力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又说:“方劲处兼圆转,古封泥时或见之。”

封泥的边缘很有意趣,是钤印时无意形成的,加上年代久远,自然剥蚀脱落,致使封泥的边缘残缺破损。这种宽厚的边栏,粘连断续,极富变化,给人以古拙质朴、自然率真的美感。其美妙在于实中见虚、虚中见灵,气格壮伟雄强而意味纯朴和谐,天然去雕饰。细细品味封泥,秦风汉韵,顾盼呼应,即使只言片语相识,也会令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济南太守章》

《壮武长印》

猜你喜欢
封泥胶泥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装配式建筑拼装接缝用胶泥材料制备*
梁潮印勼·非篆铁笔妙趣
辽宁省博物馆藏安杖子出土封泥的再认识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吴大澂和封泥研究
SBS/弹性胶泥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马未都忆旧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华为VCN500视频存储云节点在张石高速胶泥湾收费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