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教师心理,促进共同成长

2017-09-12 22:04曾爱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工作坊教师

曾爱娟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面对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出现无力感与疲倦感。本文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探索中证实,“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5-0073-03

一、引言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纷纷涌现和新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应试教育和陈旧的评价制度依然存在,从而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处于种种矛盾和无法排除的紧张状态之下。

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复办于2014年,是市直属副处级公益一类高中事业单位,教师平均年龄为32.5岁。青年教师正处于事业、家庭的高峰期,面对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家庭与工作的平衡等等,感觉压力非常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们渴望掌握心理学理论,渴望掌握客观评价自我的标准,渴望掌握有效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使自己处于心理健康、工作快乐的良好状态。

二、“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 )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动力学把团体看作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索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从整体的动力观出发,勒温认为团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于成员们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准,从而疏导教师心理障碍,完善其个性。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针对教师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惑和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采用“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团体活动,优化教师的心理环境,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改变教师的个体行为,是教师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设计的研究目标是根据本校教师的具体需求,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探索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教学形式

(一)教学模式

“工作坊”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属于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我们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集体分享、教师点评,使学员获得感悟和内省。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将所学方法、技巧及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際中去。

(二)教学内容

“工作坊”的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共分六个专题进行,分别是:团队建设专题、自我认识专题、情绪管理专题、人际关系专题、职业生涯专题、亲子沟通专题。(见表1)

(三)教学设计

1.主题的选择和设计

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宣传,根据自愿报名原则,对报名参加的教师介绍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并根据报名教师的实际心理困惑,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进行主题的形成。为使活动富有实效,我们又结合教师的实际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进一步对主题进行分解和细化,主题下再设计若干个小专题。譬如人际关系专题,结合教师实际心理需求,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如“解读我的人际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一)”“非暴力沟通之倾听的力量” “非暴力沟通(二)”“生活可以很简单” “爱,要勇敢地表达”“ 学习‘非暴力沟通,给婚姻保鲜” “亲爱的,我们有话好好说”等等。

2.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参考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课模式,结合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科学高效地开展教学。设计团体活动时,明确活动设计要为达到活动目标而服务,要具体化、可操作化;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辅导目标,各环节之间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活动的设计,让教师们学会自省和觉察,从活动中得到成长。同时,为了让每节课不断完善,在课程结束前,教师们需填写《教学心理成长小组活动评价表》,心理培训师根据评价表的内容进行课程的调整、设计与开展。

3.体验分享式的教学研讨

在研讨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时,我们参考了心理剧的模式,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我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基本程序为:热身引导—情境创设—活动互动—分享体验—成长评价—后续跟进。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受教师们的喜欢,它的亮点在于:不是对教师进行直接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分析和指导,而是让教师先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例如:自我认识专题里其中的小专题“生涯卡探索我的未来”,我们利用生涯卡进行投射,用生涯卡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情境创设分为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 将生涯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认为重要的,另一部分认为不重要的;

(2) 从重要的部分生涯卡中挑出认为更重要的10张生涯卡;

(3) 从这10张生涯卡中挑出一张最重要的生涯卡。

教师们根据心理培训师创设的情境进行互动,在活动中体验并思考,在心理培训师的引导下,进行感受分享,并从分享中进行感悟与觉察。这次活动,通过生涯卡的投射,让教师们知道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更加重视生命中的重要物,对人生规划感到更加清晰。endprint

四、“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成效与实践反思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

教师对工作坊所持态度的变化。刚开始进行时,教师们的自我分享有所顾虑,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家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认识逐渐深入。团体动力的行为,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训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了教师健康心理的构建能力。通过设計紧密的系列活动,创设了开放的、轻松的氛围,帮助教师建立起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教师人格魅力,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

提高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将教师集中起来,让教师成为“学生”,加以理论培训,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工作坊”采用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们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分享和感悟。教师通过领悟和内省,获得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仅积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还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 实践反思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专业心理培训师有着积极的意义。工作坊的开展,要求心理培训师更加专业化,因此,心理培训师会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开展培训课程。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以发展性的团体培训为主,对教师的个人创伤不进行心理剖析和行为矫正,因此,可能对个别教师而言,未能很好地解决一些个人心理困惑,这将是我们工作坊要继续探索的内容。

总之,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对教师的心理成长仍要积极地探索,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参考文献

[1]申荷永.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101-105.

[2]张海宁.心理成长工作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有效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52-54.

[3]王茂堂,张建平.兵团教师心理成长的实践探索——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黑河教育2012(4):3-3.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阳江,52950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坊教师
在教师工作坊中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延边州教育学院“培训者”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