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政投入与民生问题

2017-09-13 11:23杨林
中国经贸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民生建议现状

杨林

【摘 要】民生建设有史以来都是我国建设的核心,民生问题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涉及范围之广、之大。该文就是通过了解民生现状、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意见的建议。

【关键词】民生;财政投入;现状;建议

一、绪论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大病报销的医疗政策,这一政策真切实际的发生在广大人民的身上,使得民生问题再次成为新闻热点。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明显提高,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态度也做出了巨大的变化。

二、财政和民生

1.财政投入比重不断提升

事实上,民生财政要以国家坚固的资金支持为后盾。这几年,国家的民生财政投入也伴随着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提升而提升。据报道,2007—2012年,政府的民生财政支出总和达21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约22%。2015年,民生财政支出超4万亿元,占财政总和比例的70%。从涉及的范围来说,支出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障、住房支持、文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

2.支出的取向

近几年政府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家也在不断地完善财政支出的结构,甚至在重大会议上将财政建设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比如:教育支出从2000年的304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9445.34亿元;社会保障总投入比例不断提升等情况表示,都表达的国家对完善财政建设的坚决决心。实际上,目前我国政府财政取向意图明显,整体趋于平均话发展。

3.基础民生支出的增长

民生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这几年政府工作的重心开始趋向于“改善民生”。在各种会议中民生从来都是会议的重点和热门话题。其中包含了住房、教育等各种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民生财政覆盖的重点。比如:目前已经有超过12.9亿人参保城乡医疗保险;2亿多人成功领取养老保险金。4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始建设等,这些不断完善的基础建设项目都促进了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表现了国家对发展民生的坚决决心。

三、目前民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民生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但其中上仍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占总支出的比例較小。“上学难”、“收费难”一直都是阻碍我国教育保障体系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们接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方面。

第二,就业保障结构不健全。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这几年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15年城镇待就业者高达2900万人,其中大学生占比重高达30%。相比较之下,我国的就业财政支出主要表现为直接投入,主要体现在“就业补助”项目的投入使用上。比如职业招聘,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而在提升劳动者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从而使劳动者和雇佣者的匹配意向不吻合,出现频繁换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现象。

第三,医疗报销比例较低。当前国内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受众面积已经达到人口的95%以上,人均的医疗费用相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的看病困难、费用贵等问题,但是相对于城镇人民的医疗环境来说,很多农村的基础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机构大多只具备基本的医疗设备,国内国际先进的设备凤毛麟角,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无法达到基本的临床要求,因此会使很多农民选择到大城市、大医院医治,无形增加了基础医疗费用。

第四,养老制度不完善。截止到2017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已经超过两亿,老龄化的趋势快速增长,但是根据预算可知我国的养老金有很大的缺口,数值高达18亿元,还有贬值的问题存在。

第五,环保问题解决效率不高。我国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但是环保设施配备范围小,利用率不高,环保立法制度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环境问题仍处于比较严峻的态势。

四、财政投入与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建议

经过分析民生问题,提高财政投入的有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法。下面将对此具体介绍:

1.确保财政支出份额

要想真正解决上面阐述的民生问题,第一就要确保财政支出的份额,特别是保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基础保障房、三农问题等)的财政支出。在需要的时候,政府要促进税收的改革进度,加大税收返还效率,利用各种财政税收制度来保障实现财政支出的份额。

2.改善民生财政投入比例

首先要加大民生重要但薄弱的部分的财政投入。比如,在教育方面,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是需要加强投入的部分,这样将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的广度,特别要增加贫困户的救助帮持项目的财政投入;在住房方面,要重点改善棚户区、租房住户的改善。其次,要增加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这就是说政府要拿出专门的基金来保障环境保护项目的推进,特别是要促进排放污染物质的企业工厂进行环保升级,确保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增加财政的绩效评价指标

如果要确保财政投入在民生方面的效率最优化,应该考虑国外的成功经验,促使财政的绩效评价结构完整。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指标数量,而且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设计,要定期的检查指标绩效,要增加绩效指标分数较低的部分的财政投入;其次,要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当前我国的执法制度不够完善,致使执法力度无法深入彻底,因此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清楚的规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绩效管理评价的内容,利用各种监督手段确保财政投入的完成率,特别是增加对预算绩效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必要时加以绩效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把财政预算投入到人民真正需要的方面。

4.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财政与事权相一致的财政制度,减缓对微观经济的实时把控,将财政资金优先利用在基层方面,完善各级部门的资金财政分配制度,尽量做到财政支出领域的明确化。第二,要各级部门改善转移支付结构,让每一笔财政支出、转移都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陈起奎.中央施政凸显“民生” [J].当代陕西,2007(4).

[2]南焱.专访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于基本制度设计[J].中国经济周刊,201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生建议现状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