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2017-09-14 08:10陆小伟王兆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偏瘫疗法神经

彭 蕾 陆小伟 陶 彤 王兆霞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11)

·心、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

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彭 蕾 陆小伟 陶 彤 王兆霞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11)

目的分析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连续选择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包括神经发育疗法、脑功能重组技术和中医针灸、理疗等),采用Fugl-Meyer平衡评估表评估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的Fugl-Meyer和Barthel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的两项得分均高于1个月(P<0.05);对照组1个月和3个月的Fugl-Meyer和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康复;脑卒中;偏瘫;Fugl-Meyer平衡评估表;Barthel指数

急性脑卒中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情绪低落等。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建理论为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提供了基础〔1〕。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2,3〕,早期适量的神经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对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也有较大缓解。随着神经康复理论的丰富和康复新技术的发展,如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法、强制性运动疗法、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等,必将大大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4〕。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连续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江苏省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脑卒中伴偏瘫患者共100例,排除合并急性脑出血、意识障碍、心源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康复锻炼和调查问卷、临床资料不完善等。本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6岁,平均(47.9±8.2)岁;脑卒中时间1~12 h,平均(6.6±2.4)h;偏瘫类型:上肢单瘫20例,下肢单瘫20例,偏瘫8例,交叉瘫2例;肌力0~2级,平均(1.2±0.6)级。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6~68岁,平均(48.2±8.5)岁;脑卒中时间1.5~10 h,平均(6.4±2.2)h;上肢单瘫21例,下肢单瘫22例,偏瘫6例,交叉瘫1例;肌力0~2级,平均(1.3±0.5)级。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标准医学流程进行,如早期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控制血压、降颅压、改善微循环、足量补液等。每天检查神经功能有无新发受损,预防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溃疡、营养不良等的发生。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如上肢外展、内旋、上举,下肢抬高、屈曲、外旋、内收等;1次/d,20~30 min/次。后期进行功能训练,如穿衣、吃饭、拿东西、刷牙等。

观察组联合神经康复治疗:(1)神经发育疗法 Bobath技术利用正常的姿势和平衡反射诱导正常动作并调节肌张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Brunnstrom技术主要利用偏瘫期出现的共同姿势进行功能性练习,使之协调配合;Rood技术用多种刺激引起应答反应,激活某些运动功能。整个过程要时刻观察和判断,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进行,由易到难,逐级训练,从而达到更加高级的训练。(2)脑功能重组技术 运动再学习法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看作是大脑功能损伤后再训练和形成的过程,经过特定的诱导和训练,某些常规的运动能力得到锻炼,如保持平衡,维持行走能力等。强制性疗法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治疗神经元损伤的方法,该疗法能够避免习得性失用,形成依赖性功能重组。(3)中医针灸、理疗 运用经络学说,循经取穴、适当手法进行针灸,结合“提、捻、转”等;红外线理疗仪等进行局部加温、热疗。

1.3评价指标 采用Fugl-Meyer平衡评估表评估运动功能,包含7项(3项坐位和4项站立位),每项含3级,分别为0~2分。0分表示不能完成,1分基本完成动作,2分为完全完成规定动作。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100分为A级正常,60~99分为B级良好(基本自理),30~59分为C级轻度功能障碍(需要帮助),10~29分为D级严重功能障碍(明显依赖),<10分为E级残疾(完全依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定量数据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定性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的Fugl-Meyer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得分高于1个月(P<0.05);对照组1个月和3个月的Fugl-Meyer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Fugl-Meyer评分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同组治疗1个月比较:2)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3)P<0.05

2.2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和3个月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得分高于1个月(P<0.05);对照组1个月和3个月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Barthel指数比较

3 讨 论

研究证实,脑卒中后早期神经康复是安全可行的〔5〕。Jorgensen等〔6〕对脑卒中病患实施调查时发现,在所有存活者中,大约有95.4%的患者在治疗13 w之后身体基本功能恢复,超过80%的患者在1.5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水平与常人无异。

我国15家三甲医院进行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也显示〔7〕,脑卒中早期神经康复效果肯定,且安全可行。康复强度选择,提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从而取得最满意的临床结局〔8〕。Slade等〔9〕研究发现,在增加67%的康复时间后,病情改善更快,平均住院日减少14 d。Keith等〔10〕研究证实,对于非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来讲,运动功能改善水平与治疗时长呈正比。另一学者出具的Meta分析报告指出,脑卒中后,完全恢复运动功能的概率为15%左右〔11〕,恢复时间增加1倍,95%患者在患病6个月内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年末可基本达到100%。

目前,神经康复的新技术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和借助器械的训练方法等〔12〕。此外,还有舒适治疗法:利用患者疾病期间心理波动,对消极情绪、烦躁、厌世等心理疾病而进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方法。能够从心理上使患者放松,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树立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信心,以平和心态接受现实,敢于向医护者倾诉、听取正确意见〔13〕。功能性锻炼则侧重于身体的练习,指导日常动作如进食、穿戴、整理来训练患者,激发运动机能。生物反馈技术、作业治疗方式、全身智能康复系统等也都表现出较好效果〔14〕。

本研究结果说明神经康复疗法不仅可以明显改善1个月和3个月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且随着康复时间延长,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1张坚洪,莫美华,陈汉文,等.神经康复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5):5167-8.

2孟庆周,张秀芳,邱永斌,等.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2):150-3.

3张胜利.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206-8.

4范文祥,倪朝民,陈 进,等.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3):185-7.

5谢瑞满.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3):173-5.

6Jorgensen HS,Nakayama H,Raaschou HO,etal.Outcome and time course of recovery in stroke 〔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5):399-406.

7Fang J,Chen L,Chen L,etal.Integrative medicine for subacute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J〕.BMJ Open,2014;4(12):e007080.

8张 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18.

9Slade A,Tennant A,Chamberlain M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fect of intensity of therapy upon length of stay in a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setting 〔J〕.J Rehabil Med,2002;34(6):260-6.

10Keith RA,Wilson DB,Gutierrez P.Acute and subacute rehabilitation for stroke:a comparison 〔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6):495-500.

11Hendricks HT,van Limbeek J,Geurts AC,etal.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1):1629-37.

12王会才,赵 凯,葛 玥.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9):1690-4.

13van Vugt FT,Kafczyk T,Kuhn W,etal.The role of auditory feedback in music-supported stroke rehabilitation:A single-blind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intervention〔J〕.Restor Neurol Neurosci,2016;24(2):1-3.

14王小亚,景璐石.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患者身心障碍方面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82-4.

〔2016-12-07修回〕

(编辑 李相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100858);江苏省项目高校自然科学研究(10KJB320008)

陆小伟(1977-),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基础和临床研究。

彭 蕾(1980-),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神经康复护理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7-4214-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21

猜你喜欢
偏瘫疗法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漫画
“神经”病友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