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肱指数在脑卒中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2017-09-14 08:10王善广梅思静李玉青孙进仓王亚芳杨乾乾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收缩压硬化缺血性

王善广 梅思静 李玉青 孙进仓 王亚芳 杨乾乾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兰陵 277799)

踝肱指数在脑卒中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王善广 梅思静 李玉青 孙进仓 王亚芳 杨乾乾

(山东省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兰陵 277799)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在脑卒中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5个亚型: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148例)、腔隙性梗死(LI)组(76例)、心源性脑梗死(CCE)组(6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例)、脑出血(IH)组(27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测量仪分别检测入组患者ABI值。统计分析脑卒中不同亚型中ABI的差异及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单独评估ABI对脑卒中不同亚型的影响。结果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27,95%CI:2.024~10.582,P=0.001)、糖尿病(OR=4.764,95%CI:1.394~10.376,P=0.028)、吸烟(OR=2.443,95%CI:1.116~12.335,P=0.026)、ABI(OR=4.543,95%CI:2.091~9.834,P=0.012)与脑卒中发病相关;②ABI在A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914,95%CI:1.507~6.502,P=0.012)、L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3,95%CI:1.044~6.459,P=0.025)、CCE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4,95%CI:1.007~7.519,P=0.03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ABI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筛查指标。

脑卒中;踝肱指数;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金标准,然而血管造影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检查,临床应用程度不高。踝肱指数(ABI)是一种无创的、简单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并计算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之间的比值,是血压的相对比值,可排除其他影响,用于不同患者之间比较。ABI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可重复,易耐受,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筛查、疾病进展的检测、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1〕。既往研究认为,低ABI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危险因子和预测因子〔2〕。新近研究证实,ABI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子,并且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负相关〔3〕。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病机制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ABI能否成为新的不同类型脑卒中评估因子,目前尚无定论。我们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测量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ABI,来评估脑卒中患者ABI与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382例作为脑卒中组,年龄42~78〔平均(67.3±11.5)〕岁,患者均通过临床及影像学(CT/MRI)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按WHO脑卒中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n=148)、腔隙性梗死(LI)组(n=76)、心源性脑梗死(CCE)组(n=69)、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n=62)、脑出血(IH)组(n=27),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排除标准:上下肢有截肢或存在血管造瘘者,ABI≥1.3,有症状的、陈旧性、血管炎性脑梗死者。患者入院均接受头颅MRI或CT、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记录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心脏病史。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既往均无脑卒中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头颅CT/MRI排除脑血管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室温条件下,取仰卧位休息15 min后,将血压套囊缚于上臂,采用多普勒超声探头(英国博士血管多普勒超声测量仪,ACC113型)放置于肱动脉搏动明显处,获得最佳多普勒信号后袖带立刻充气膨胀至信号消失,然后缓慢放气,当最佳信号再次出现时,记录此刻血压值为收缩压。再另一侧手臂再次重复测量,取两次测量结果中的较大值记为肱动脉收缩压。采用同一血压套囊缚于所选踝近端下肢,分别在胫骨内上踝嵴找到胫骨后动脉搏动点和在足背拇指伸肌腱外侧面找到足背动脉搏动点,将多普勒探头分别置于两个搏动点,采用肱动脉收缩压测量方法测量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收缩压,取较大值作为该侧踝动脉收缩压。每个部位均测量3次,取最大值。ABI值=踝动脉收缩压较大值/肱动脉收缩压较大值,以双侧ABI较小值作为该患者ABI。1.0≤ABI<1.3为正常,ABI≥1.3为结果不可靠,ABI≤0.9为异常。

1.3危险因素定义 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既往明确诊断为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浆总胆固醇浓度≥200 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130 mg/dl,血浆甘油三酯(TG)≥150 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40 mg/dl(男性)或<50 mg/dl(女性)。吸烟:每天≥1支,持续1年以上。饮酒:平均每天饮酒≥50 g,持续1年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脑卒中组患者中ABI异常(ABI≤0.9)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入组患者基本资料〔n(%)〕

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

2.2脑卒中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控制了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ABI与脑卒中发病相关,而高脂血症、饮酒则与脑卒中无明显相关,见表2。

2.3不同类型脑卒中之间ABI比较 ABI在不同类型脑卒中与对照组总体间具有显著差异(F=4.781,P<0.01),AI(0.811±0.101)组、LI组(0.834±0.158)、CCE组(0.911±0.133)、IH组(0.873±0.103)ABI均低于对照组〔(1.092±0.121),P<0.05〕,SAH组(1.092±0.16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4不同类型脑卒中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对照组为参照,控制了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不同类型脑卒中组的ABI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I在AI组与对照组之间、LI组与对照组之间、CCE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IH组与对照组之间SAH组与对照组之间的ABI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2 脑卒中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不同类型脑卒中组ABI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大个动脉,如冠状动脉、肾动脉等,也可以发生于外周动脉,病变常同时累及多个动脉〔4〕。ABI常被用于反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疾病,因此ABI还可以反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5〕。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脑卒中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6〕,下肢动脉疾病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测量ABI可以了解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52.9%的脑卒中患者出现ABI异常,高于最近的几项研究结果。其中通过747例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研究显示,仅有18.1%的患者ABI≤0.9〔7〕。另一项研究也显示〔8〕,1 293例脑卒中及TIA患者中有13.0%的患者ABI≤0.9。分析原因,可能与我们此次入组患者年龄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严重有关,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7.3±11.5)岁,远高于上述两项研究。当然也不排除入组患者国家和地区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影响。不过,我们此次研究结果与国内周国强等〔9〕的结果一致。另外,我们此次研究中,对照组也有19.2%表现出ABI≤0.9,这与Lee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Lee等〔10〕对1 147例住院患者进行测量,其中18.0%的患者ABI<0.9。

既往研究证实〔11〕,低ABI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显著相关。本文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ABI与脑卒中发病相关。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已经一致被认为是脑卒中的传统危险因素。不过我们此次未发现饮酒与脑卒中相关,这与既往观点不同。而近期国外研究却证实〔12〕,饮酒并不会增加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风险。不过ABI则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关系密切〔11〕。Partanen等〔13〕研究认为,无论是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前还是控制后,ABI<0.9均是老年男性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Tsivgoulis研究〔14〕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低ABI(ABI<0.9)是脑缺血患者脑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由此可以看出,异常ABI是动脉粥样硬化较严重的一个标志,通过测量ABI可以评估老年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本文还发现ABI在不同类型脑卒中也有一定差异。脑卒中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包括:AI、LI、CCE;出血性包括:SAH、IH。Purroy等〔15〕研究认为,ABI<0.9的男性患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高于高ABI的男性,该研究还认为异常ABI(ABI≤0.9)是TIA的危险因素,可以预测TIA的再发。Murphy等〔16〕通过对45~64岁的男性、女性进行大样本调查研究显示,低ABI(ABI<0.9)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正相关。一项欧洲的研究证实,ABI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无明显差异,但是ABI在脑梗死组中却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7〕。可见低ABI主要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鉴于ABI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筛查。我们此次通过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ABI的测量,证实了ABI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低ABI的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这对于精确估计脑卒中发病风险、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1Xu D.Diagnostic value of ankle-brachial index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a meta-analysis.〔J〕.Canadian J Cardiol,2013;29(4):492-8.

2Papa EDE,Helber I,Ehrlichmann MR,etal.Ankle-brachial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disease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submitted to coronary angiography〔J〕.Clinics,2013;68(12):1481-7.

3周国强,黄宗青,李 松,等.踝肱指数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7):401-5.

4林 冰,何春水,林 瑶,等.成都某高校退休人群患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11):1415-8.

5张 红,李小鹰,罗学胜,等.踝肱指数高值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超声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238-40.

6朱海兵,刘 琳,冯李长,等.踝臂指数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8):798-9.

7Ratanakorn D.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risk factors,stroke subtypes,and abnormal ankle brachial index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6):498-503.

8Chung PW,Kim DH,Kim HY,etal.Differences of ankle-brachial index according to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th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PIPE) study〔J〕.European Neurology,2013;69(3):179-84.

9周国强,曾进胜,黄宗青,等.脑卒中不同亚型踝肱指数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6):614-20.

10Lee DH,Kim J,Lee HS,etal.Low ankle-brachial index i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initial severity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J〕.Euro J Neurol,2012;19(6):892-8.

11Sander D,Poppert H,Sander K,etal.The role of intima-media-thickness,Ankle-Brachial-Index and inflammatory bi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stroke risk predi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Neurol,2011;19(4):544.

12Huttner HB.The prevalence of peripheral arteriopathy is higher in ischaemic stroke as compared with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and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Int J Stroke,2010;5(4):278-83.

13Partanen A,Aarnio P.Endothelial function in a cardiovascular risk population with borderline ankle-brachial index〔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1;7:97-101.

14Tsivgoulis G,Bogiatzi C,Heliopoulos I.Low ankle-brachial index predicts early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J〕.Atherosclerosis,2012;220(2):407-12.

15Purroy F,Montserrat J,Begué R,etal.Higher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predicts extracranial vascular events and not stroke recurrence amo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atients〔J〕.Int J Stroke,2012;7(2):125-32.

16Murphy TP,Dhangana R,Pencina MJ,etal.Ankle-brachial index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an analysis of 11,594 individuals with 10-year follow-up〔J〕.Atherosclerosis,2012;220(1):160-7.

17Milionis H,Vemmou A,Ntaios G,etal.Ankle-brachial index long-term outcome after first-ever ischaemic stroke〔J〕.Eur J Neur,2013;20(11):1471-8.

〔2016-05-13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王善广(1971-),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7-424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34

猜你喜欢
收缩压硬化缺血性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