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疗法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9-14 08:10陈仪坤周广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饮食疗法个体化血压

陈仪坤 杨 倩 何 睿 周广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卫生管理系,贵州 贵阳 550023)

饮食疗法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仪坤 杨 倩 何 睿 周广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卫生管理系,贵州 贵阳 550023)

目的探讨饮食疗法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采取电脑数据盲选分组,其中A组90例,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B组90例,针对高血压病情及个人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疗法与科学的运动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半年内血压变化,评估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干预治疗第2~3个月,收缩压、舒张压得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4~6个月后,血压呈波动性变化;B组干预后,血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B组6个月内血压控制平稳,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差异显著(P<0.05);干预指导半年后A组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精力(VT),总体健康状况(GH)等健康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的防控治疗结合科学的运动锻炼与完善的饮食营养指导可持续性改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饮食疗法;运动干预;生活质量

调查指出,临床慢性疾病谱中高血压患病人次达到2.5亿以上〔1〕;高血压作为各类心脑血管病症高危独立因素,同样也是导致死亡的高危疾病。现代研究发现,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及饮食摄入均可诱发高血压,同时也是高血压进展不可控因素〔2,3〕。临床“健康四大基石”理念表明,高血压的防控可通过良好全面的饮食调控、科学量化机体运动来促成病因风险的管控〔4,5〕。当前高血压病因防控治疗理念中强调指出,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促进患者健康的生活,以达到持续性控制自身血压的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个体化饮食疗法与科学的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稳定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男103例,女77例,年龄61~83岁,平均(72.45±3.45)岁;均确诊,符合2014年制定的《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6〕,病程3~19年,平均(7.68±2.18)年;文化程度:小学58例,初中66例,中专或高中32例,大专以上24例。采取电脑数据盲选分为A组90例,给予常规性护理指导,B组90例,针对高血压病情及个人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疗法与科学的运动干预。两组年龄、学历、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179 mmHg,舒张压(DBP)90~109 mmHg〕;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③年龄均>60周岁;④躯体状态能够完成基础性适量运动。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有效交流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④遵医行为差者。

1.3方法 A组,仅开展常规高血压治疗干预及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指导。B组,针对高血压病情特点,分析高血压潜在风险因素,了解患者个人生活习惯,辅助应用机体能量监测仪(便携式),不定期抽检个人膳食营养状况,设置个人情况档案,制定个体化饮食疗法与科学的运动干预方案。个体化运动指导:结合机体能量监测仪记录运动能量消耗数据,建立运动图形趋势,结合高血压病情及个人机体承受度开展运动干预指导。运动干预:参考美国有氧运动教授库珀提出的“有氧运动标准”〔7〕,实施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建议每日运动1~2次,单次运动时限需达到30 min以上,例如积极开展快走、太极等方式做常规有效运动,在完成有效运动之后需加强锻炼意外的防范,并对部分患者个人错误运动意识进行纠正,避免高强的运动或运动间断性。给予良好的沟通,帮助患者调整无效或错误的运动,建立“7 d目标法”进行持续性运动干预,保证患者运动干预第1个月重视规范性运动,在运动第2个月达到自我机体能量消耗比的平稳,第3个月之后即形成科学的运动习惯,形成自我运动意识,确保运动的持续性与连贯性,改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指导:依据患者每日能量消耗做膳食营养趋势分析,重点分析每日主食、辅食等能量摄入量,根据“膳食指南” 中三大营养素标准进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调控〔8〕,其饮食干预的核心目的在于控制患者钠盐量,增强钙物质、钾物质的摄取,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确保患者饮食营养摄取的平衡,对于个别肥胖或体重超标者,可制定“负平衡”能量控制体系,给予持续性低度能量摄入,以此来控制体重指数,调整机体代谢功能。日常生活饮食的指导重点强调三大营养素和三餐热量比,合理、科学的搭配营养膳食,形成能量均衡性,并结合病情状态与运动能量平衡的关系做个体化热量摄入控制。

1.4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干预治疗期间持续监测患者SBP、DBP变化,分别在患者规范运动、饮食期(第1个月),能量摄入/消耗平衡期(第2个月),持续运动、饮食调控期(第3、4、5、6个月)进行细化记录;应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9〕评估患者干预半年后健康生活状态,重点评估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精力(VT)、总体健康状况(GH)等8个健康领域,评分指数越高,说明健康状态越良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干预前SBP、DBP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干预2~3个月,SBP、DBP得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差异显著,4~6个月,血压呈波动性变化;B组干预后,血压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B组6个月内血压控制平稳,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1)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情况 干预半年后,A组PF、RE、RP、SF、BP、MH、VT、GH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指导半年后生活质量情况(n=90,分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同样长期高血压内循环可导致肾脏负荷超载,日常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诸多心理环境压力问题,均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血压难以控制〔10~12〕,严重干扰患者生活质量。Affuso等〔13〕结合高血压病理机制特点分析指出,患者血压不仅仅受到病情变化发展影响,同时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当前临床方面在防治高血压的治疗方向也越发重视采取非药物控制为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良好的膳食营养摄取配合健康的生活来控制血压,并重视患者自我健康管控〔14,15〕。“健康四大基石”理念中早已明确阐明〔16~18〕,老年患者高血压病情的恶性进展与饮食无节制、机体运动锻炼缺乏有关,只有针对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特点开展饮食控制,限制性钠盐、脂肪的摄取,纠正自我不良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稳定血压;另外,科学的运动指导亦可增强患者机体耐受力,促进血流动力学,提高血管弹性,提升心肌纤维厚度,改善心肌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外周血管的阻力〔19〕。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与自身生活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全面指导患者了解系统科学的知识能量平衡的重要性,结合能量监测仪做日常能量消耗比的数据化,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来督促患者自身运动,避免自我懒惰因素对锻炼的影响,并给予科学的膳食营养指导来减少饮食的盲目与错误。治疗干预过程中重视病患个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结合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不间断持续跟进管理,培养老年患者自我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专业的运动指导可培养健康的运动规律与习惯,专业的饮食疗法可调整营养能量摄入比,达到摄入能量与消耗比例的平衡性。

临床医护人员在开展饮食、运动指导干预过程,可结合患者个人需求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对饮食或运动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错指导,确保患者自我管理的科学有效,延缓或遏制高血压的病情进展,降低患者病情防控的医疗成本〔20〕;但非药物行饮食疗法与运动锻炼均需要患者自我高质量管控,形成连贯性,达到持之以恒的干预目的。

1宛 悦,王若涛,孔灵芝.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640-2.

2Mcfarlane SI,Jacober SJ,Winer N,etal.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t urba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J〕.Diabetes Care,2002;25(4):718-23.

3梅 艳,倪淑明,李治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2):94-7.

4Cecelja M,Chowienczyk P.Dissociation of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with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ther than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J〕.Hypertension,2009;54(6):1328.

5张青珍.传统医学养生之道与健康四大基石〔C〕.北京:国际传统医药大会,2004.

6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30(7):721-4.

7Cooper CB.Exercise in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aerobic exercise prescrip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2001;33(7):S671.

8史 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5):30.

9张 磊,李良寿.美国SF-36量表总分分级的截断点〔J〕.医学争鸣,2002;23(14):1342.

10吴寿岭,钟吉文,王丽晔,等.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3):247-51.

11程 敏,张 倩,彭凤群.各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621-3.

12杨 光,吴云涛,阮晓兰,等.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2):1132-8.

13Affuso F,Ruvolo A,Fazio S.Prehypertension and elevat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hysiopathologic mechanisms〔J〕.Am J Med,2007;120(4):e11.

14励建安.高血压病运动治疗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3):168-71.

15励建安.高血压病运动治疗的现代趋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999;3(9):1082-3.

16刘克智.三个世纪的思想,一个共同的目标——再谈“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四大基石”与“行为决定健康”〔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2):193-7.

17闫茂华,陆长梅.现代健康基石与黄帝内经养生智慧〔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67-9.

18Gilgun JF.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Qualit Health Res,2006;16(3):436-8.

19赵 狄,叶 鹏.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8次报告和美国高血压学会及国际高血压学会2013指南治疗方案比较: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6):518.

20胡以松,翟凤英,姚崇华,等.中国人群膳食营养素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6):448-51.

〔2017-07-19修回〕

(编辑 苑云杰)

杨 倩(1984-),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何 睿(1986-),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周广勇(1962-),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陈仪坤(1981-),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预防医学研究。

R473.2

A

1005-9202(2017)17-427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49

猜你喜欢
饮食疗法个体化血压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黄芪四君子汤为主治疗气阴两虚证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性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